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简介
就我自己来说,早已经习惯了中国式的主旋律抗战电影,脸谱化的敌我双方、英雄不死的慢镜头回放、空洞无味的剧情,虽然不止一次的觉得像这样的电影无非是资源浪费,但渐渐的还是被这样的电影所麻木。其实说到底,电影同样是为政治服务的宣传工具之一,至于究竟有没有忠实还原历史原貌,挖掘人性*已经没有争论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完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后,特别敬佩他在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方式而拍出的一部这样的电影,没有主旋律、没有歌功颂德、没有刻意煽情,甚至没有完整的故事架构,他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向当代中国人重现了那场令人心痛的大屠杀。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再为某个人物而牵肠挂肚,也不为哪个桥段而泪流满面,因为我们已经完全沦陷到一座比地狱还要悲惨的城市中,亲见她所遭受的屈辱,即便经过这么多年,我们还会在呼唤这个名字时神情肃然——南京。
《兄弟连》、《钢琴师》、《卡廷惨案》……这些优秀的二战影视作品曾让我如此刻骨铭心,因为它们用影像传递出战争的残酷,教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懂得珍惜和平,它们不会刻意煽动你的复仇情绪,而让人更成熟地阅读历史。尽管我曾被陆川的《可可西里》深深打动过,但最初也并没对本片有太大期待,因为我仍置疑在现有的体制之下,他是否能拍出一部真实的作品?随着本片上映日期的一拖再拖,挂在心头的疑问与忐忑越发强烈起来。
读张纯如的《被遗忘的大屠杀》时,虽然事先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最后依然被书中描写的细节所震惊,无法想像那场恐怖屠城中竟发生过这么多兽行,更没想到自己从前对这场悲剧的了解仅仅是皮毛。从她的著作中,读者会更强烈地感受到——牢记历史的意义是不要让同样的悲剧重现。当我看完《南京!南京!》后,同样的感觉再次油然而生,中国也终于有一部像样的二战片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在许可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做到了客观和公正。
纯黑白的画面瞬间将人带回硝烟弥漫的过去,简短的文字介绍交代出日军在攻陷上海后,又一举攻破南京的古城墙,冲入这座残壁断亘的六朝古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影片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角,日本士兵——角川进入观众视野。这是《南京!南京!》最大胆的尝试,它通过一个日本人的视角贯穿整个大屠杀,又通过他的内心挣扎来体现人性的挣扎,这种史无前例的表现方式必将引起极大争议。其实我也问自己,难道当时真有这样的日本兵吗?我不敢肯定,但也不能否定,因为战后不少勇于承认真相的日本老兵向中国捐献出自己保存的历史资料,也表达了最沉重的忏悔,我相信他们中有不少人无法漠视自己曾沾满鲜血的双手,即便是角川的扮演者——中泉英雄,他的爷爷就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所以影片对他与他的家庭同样充满挑战和压力。
角川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亲历了惨烈的战争,而自己也在无意中射杀了无辜的避难平民,他所流露出的情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谁是生来就手握屠刀的,即便片中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士兵,在为所欲为后仍会喊出“我要回日本!”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快乐,同样也是一种折磨,这就像陆川所说的那样,他要在电影中表达的并不是以往模式化的“一群野兽在南京做的野兽行径”,而是想探讨“为什么一群人在南京做了野兽行径”。
或许正因如此,角川才会在百合子身上隐约感受到故乡的气息,而当这唯一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后,他无法再支撑被残酷现实折磨得不堪重负的灵魂,用自尽的方式结束了炼狱般的日子。这个人物有些诗意化,更会让习惯了主旋律的观众倍感困惑,不过正如我之前所说,电影本身就想以理性的方式让中国人去回顾这段历史。
刘烨饰演的国民党士兵在影片前半段就被杀害,这是陆川一个非常令人赞叹的抉择,如果他幸存到结尾,那电影就太像一部故事片了。要知道在那场没有人性*的屠杀中,枪炮不会为任何军人开绿灯,能够从死人堆里幸存的毕竟是少数。
影片刚开始时,守城将士与普通民众的对峙揭开了悲情序幕,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被踩踏致死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比如那场教堂里中国平民面对几名日军的戏引发了热烈讨论,说是那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敢于反抗?我认为民众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刻,当他们发现整个城市已经崩溃,而连保护家园的军队都无法抗衡时,手无寸铁的百姓又能怎样?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有英雄气概,生活也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或许你会说假如是我的话会如何如何,但那是因为还没有体会到什么叫做绝望。
大批的国民党士兵被集体屠杀,他们面无表情地等待着生命最终时刻的到来,刘烨就义前用双手掩住小豆子的眼睛,这是他最后一次履行保护的使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所有人忽然穷尽所有力气喊出“中国不会亡”的口号,那一刻的确令人鼓舞感动,几欲落泪,但从电影氛围来说又稍显突兀,我权且把这个情节视为对主旋律的一种妥协。尽管如此,在战争真实场面的表现上,《南京!南京!》远远超过《集结号》,因为它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场战争而非电影。
电影基本可分为上下两段,前半段以国民党军人的抵抗为主线,在他们被集体屠杀之后,镜头则转回南京城中的安全区,描述普通民众惊恐不安的生活与不屈的反抗。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逆来顺受的百姓,但这并不代表南京城中就没有坚强的人了。由德国纳粹拉贝等人建立的难民营成为当时最安全的庇护所,在这里工作的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比如高圆圆所扮演的姜淑云。
个人觉得高圆圆的表演还是没有突破以往的局限,看似坚毅的表情总包含着太多戏剧成分,虽然她有多场目睹中国人受难时的悲情演出,但总体表现还是很难打动人心。关于姜淑云最出色*的一场戏就是在连续搭救多位中国人后被抓获,面临即将受辱的命运,她挣扎着回过头对角川说:“Shootme”,随后便倒在泥泞之中,死不过是刹那的事情,但尊严却是永远的记忆。
我相信像姜淑云这样的人是当时很多女性的一个代表,从她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争中往往被忽视的一面——女性的坚强。
由于跟《拉贝日记》同期上映,有关两部影片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对于淡化拉贝事迹这点上尤其激烈,陆川的解释是拉贝只创建了难民营,真正的维护还是靠中国人自己,所以他不应被神化。具体的史实我不了解,在此不能妄言,但本片里的确没有过于拔高任何人物,所有出场角色*都是南京大屠杀中平凡的一分子,比如范伟饰演的唐先生。
这个精通三国语言的翻译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同时拥有拉贝的保护,战争离自己并不近,但这种幻想在屡次眼见日军的暴行后破灭,开始真正感受到恐惧,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与日本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为了谋求安稳的生活,他不惜以出卖同胞来进行交易,但即便如此小心和谦恭还是不能换来想像的太平,看着年幼的女儿被活生生抛出窗外,唐先生的悲号令人心碎。为了赎罪,他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则继续呆在南京。在这场告别戏中,范伟和秦岚的表现特别出色,尤其是秦岚那个长时间的脸部特写,将一个女人心里的不舍、痛楚和克忍通过眼神传递过来,即便没有那种催人泪下的效果,却让人分明感到沉重的压抑。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从一个安于现状的居家女人迅速成长为一个坚毅的妻子。
如果说上述人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那我们或许还应关注一些或许永远不会被载入史册的名字,她们很渺小也很平凡,但她们在战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却将人性的光辉放大到了极致,比如江一燕扮演的妓女——小江。
从史料可知,当时的南京城中的确有不少勇敢的妓女在最危急的关头站出来,用她们柔弱的躯干维护了更多无辜女性*的清白,她们自愿沦为慰安妇,绝大多数最后都被摧残致死,令人遗憾的是历史永远无法给每一位正名了。小江是片中最为亮眼的女性角色,特殊的职业让她起初显得冷淡和叛逆,为了保持自己的美丽,再危险也坚持留长发和指甲,她的个性是如此格格不入。直到有一天,她被撞入安全区的日本兵强||奸,从她受伤的眼神里,你分明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无助和恐惧。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所有人面临日军威胁时,缓缓举起自己苍白纤细的右手,坚定地说:“拉贝先生,我去。”那一刻,她再不是被人唾弃的妓女,而是大义凛然的战士。是的,军队被击败了,可总要有人牺牲自己继续维护生活的勇气。
随着小江的带领,更多女子举起自己的手,在人群中宛如一朵朵绽放的希望之花,她们燃尽全身的力量照亮其他人的生命,这是全片最让我动容的一幕,眼眶迅速湿润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心痛弥漫全身。
在一个冷冽的清晨,包括小江在内的成堆中国慰安妇尸体像牲口般被清理出来,扔到手推车上,两旁的日本士兵熟视无睹,仿佛这都是最正常的景象。我相信不仅是自己,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深深感到屈辱的滋味,这是中国第一次在银幕上严肃展示慰安妇的史实,让人感到无比悲伤。
除了几位成年人的角色,影片通过一个孩子——小豆子来隐喻中国人永不屈服的精神,无论再怎么严峻的困境都无法阻挡这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就像片尾的小豆子,重获自由后快乐地向前奔跑,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这是一个充满寓意和希望的结局,缓解了前面沉重压抑的氛围,但转换未免有些唐突,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很难想像一个人在经历过那样的磨难后,会一下得到完全释放,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伤口,是需要时间来平复的。
这是一次难忘的观影过程,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电影院里非常安静,放映结束后,许多观众都没有像以往那样急于离开,而是依旧坐在原处观看字幕,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对我来说,看完唯一的感觉是很压抑,胸很闷。其实公映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跑去看了的,而隔了这么久之后,才开始写这篇影评。
我非常感谢陆川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缔造出这样一部作品,或许他不能立刻用经典来形容,但在现有的制度下,它已经足够优秀。虽然看完之后我对本片得以公映有些出乎意料,但放映过程中明显可以感到中间有不少被人为“咔嚓”的地方,导致前后情节不连贯。
尽管如此,《南京!南京!》用非主旋律手法和客观角度来拍摄的方式还是非常值得赞赏,影片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营造煽情效果的,但导演并没有落入这个俗套,而是用平实的手段一笔带过,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因为本片并不是故事片,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不过是一种点缀,真正要展示的就是那座被战火蹂躏的城市——南京,虽然这样做的缺陷是每个人物的性*格塑造都显得比较单薄。
抵制和仇恨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影片想要表达的绝非这些,它试图用理性的思维来唤起中国民众对历史的思索,因为只有牢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