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不宜电影 中文日产幕无限码1区
文/包不靓
不久前,开心麻花团队的新电影《李茶的姑妈》上映,趁着放假的黄金周,许多人找了点空闲,找了点时间,领着孩子,到电影院去看了看。虽然不能说全都是好评,但是从口碑和人气来看,好像是开心麻花一贯的水平,虽然没有惊喜但也还差强人意,网友们也表示笑点还是很足的。不过有一位女星就在看完电影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电影很低俗,很多画面“少儿不宜”。
从她的微博来看,她的意思是,在电影中存在着很多较低俗且少儿不宜的画面和语言,所以这让带孩子去看电影的她十分尴尬,并且以此为契机,呼吁中国电影应该严把关、细分级,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有公德心并且愿意实名发声,是一件很值得称赞的事情,不过这位女星发声之后,一向喜欢跟“官方”对着干的网友却表示:她太小题大做!
讨论电影对孩子的影响问题,其实并不新鲜,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近些年的确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电影的手段去宣扬一种价值观,总是有更深刻的内涵在其中。也因此,对于电影的宣传工具作用和功利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必须思考:电影对人虽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一部电影真的就能够毁人一生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电影《古惑仔》无疑是争议最大的一部。这部改编自香港暴力漫画的电影,被搬上荧幕之后,使得主演郑伊健、陈小春等人一炮而红,而其中郑伊健在当年的地位更是直逼张学友,人气爆棚。但是因此爆红的郑伊健等人并没有多开心,因为接了这部电影之后,他甚至接到过警署的传唤,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郑伊健都不可以接到任何宣传正面行为的工作。所以他后来甚至专门拍过一部电影,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出来行没有好下场”。
但是这句话其实在《古惑仔》中也有,导演刘伟强其实是采用了一种侧面透漏法,让你看到陈浩南纵然横行铜锣湾,可还是过不上安生日子,他还是保护不了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保护不了自己一生挚爱的女人,所以“出来行”的陈浩南,时时都后悔,但是早已经没有机会回头。
大概是摄影师出身的刘伟强把画面拍得太过热血,以至于很多人提起这部电影都嗤之以鼻,表示他们看不上这样单纯煽动人心、没有哲理和艺术可言的电影,更何况它还教坏了好多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好像确实如此。当年这部电影播出后,好多香港的青少年都追随陈浩南的脚步,变成了“古惑仔”,以至于在好几年之内,香港的安定指数非常堪忧。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受到鼓动而成为了“古惑仔”的少年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家庭或者是完整的父爱母爱。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模仿和黑帮电影的后面,其实是更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这部电影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
关于电影的分级,我们的初衷是担心未成年人年纪小,缺乏理性的判断,为避免酿成惨剧。现在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从文化层面就蒙住了他们的双眼。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长久,就如同大禹治水一个道理,“堵”是不行的,因为此路不通还有其他的路,而其他的路未必就比这条路更安全。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导”,“导”的责任,社会要承担一部分,而最主要的承担者,则是父母。所以要求电影分级,最本质的是对父母的不自信,是我们家庭教育不健全不完善,更是对我们自己孩子的不信任。那些因为一部电影就走上歪路的孩子们,真的只是因为羡慕陈浩南砍人时的帅气所以才有此选择吗?
如果一个孩子,心里没有怨恨,没有对少年陈浩南那样的感同身受,如果他来自一个健全的家庭,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他难道不会知道“杀人犯法”这个最基础的事实吗?与其说是孩子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还不如说,是家长和社会,把孩子推上了这样一条路。而对于导演来说,当年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香港的青少年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剂社会毒药,不如说是一支未能成功激发免疫系统的疫苗。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我们现在的各种传播方式其实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从电视剧到广告,从课本到各种出版物,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保证剧情的流畅和曲折,更要保证的是孩子们可以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这比几个所谓“少儿不宜”的画面和话语重要的多了。而那些所谓“少儿不宜”的东西,孩子们长大之后总会接触,与其等他长大之后有行动能力了再去用猎奇的眼光看待,我们为什么不在他性格等各方面没有定型的时候告诉他:有些事情等你有能力了也不该做。
作为父母当然要替孩子承担和阻挡一些童年时期不该面对的事情,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让孩子接触任何负面的东西,而且孩子虽然感性又天真,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这个判断能力,正是家长们在生活中用行为和语言告诉他的,与其担心电影中一两句一闪即过的话语,不如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在与孩子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生活中,与他共同演出一场三观正的电影。关于电影的尺度,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