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 基金成绩查询协会网站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2022年市场接近收官,公募基金全年发行成绩、规模和业绩大体出炉。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来公募新发规模1.45万亿份,居历史第三高;年内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总管理规模摸高27.29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不过,受今年股债市场剧烈波动影响,权益类基金业绩遭遇重挫,债券型基金收益乏善可陈,公募基金在市场遇冷中正苦练内功,从发力基金投顾、优化绩效考核等多举措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展望2023年市场,多家公募机构和人士认为明年将是投资者重拾信心的一年,权益市场投资可相对乐观,围绕经济复苏和科技成长受益板块,基建、新消费、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板块受到市场各方青睐。
历史第三高!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规模1.45万亿份
2022年市场接近尾声,公募基金发行成绩单新鲜出炉。截至2022年12月22日,今年公募基金市场发行新基金1398只,发行总份额1.45万亿份,发行规模次于2020年-2021年分别3.1万亿份、2.97万亿份的规模,位居历史第三高。
分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成为新发基金主力军,今年发行规模9712.06亿份,新发基金规模占比67%;包括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证金债基、国开债ETF等都获得不错的发行成绩。
汇添富基金表示,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更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和信赖。对公募基金而言,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理应在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通过探索“逆向销售”、做好持续营销等方式,切实提升持有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虽然今年A股市场并没有太好表现,但是不管从行业规模还是行业的产品数量来看,公募基金依然在今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债基、ETF、公募REITs等产品布局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发行成绩。
“今年基金发行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债基规模持续攀升。”该基金经理表示,债券型基金成为新发基金主力军,可能与多家公募年内密集发行的同业存单基金,为固收类产品走俏走高做出贡献有关。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也认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前三个季度整体表现偏弱,而债券市场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债基就成为大家主要的投资方向。而随着国民财富管理大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已成为中国居民家庭财产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亦有所增加。
而权益类基金方面,在经历2020-2021年连续两年万亿体量新发权益类基金后,随着今年权益市场的波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跌入冰点,今年以来新发755只权益类基金募资4241.04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仅为5.62亿元,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虽然发行遇冷,但随着经济复苏和估值的吸引力,市场人士对权益类基金的信心也在回暖。
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回顾全年,上半年权益新发基金较少,在四季度后市场对权益基金正逐步恢复信心。在当下经济复苏预期不断强化,消费、代表新动能的诸多产业所蕴含的投资线索不断受关注,加之A股整体估值偏低,逢低布局主动权益类产品也正成为投资人的选择。
“建议投资者尽量做好逆向投资、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才会有较好的投资体验。要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需要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共同努力。”该基金经理称。
在连续万亿体量的新发基金驰援下,今年公募基金数量和总规模也震荡攀升,年内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总规模最高摸高27.29万亿元的历史高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市场1.03万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6.55万亿元,比去年末新增9855.56亿元,增幅3.86%。
权益类基金投资遇挫
多措并举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从今年基金投资业绩看,在经历2019年-2021年的高光时刻后,权益类基金投资黯然失色,赚钱效应不再,基金发行遇冷。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在今年股债市场大幅波动中,货币型基金成为今年收益率最好的品种,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1.72%;债基经历11月份以来大跌,平均收益率仅剩0.27%。大类品种中,股票型基金今年跌幅21.06%;混合型基金跌幅16.98%,QDII基金和公募FOF平均亏损也都超过10%以上,多数产品录得负收益。
但在汇添富基金看来,持有人在一次次波动中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比如在今年以来的市场调整中,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保持了稳定,反映出长期投资的理念正日益深入到广大基金持有人的心中。
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汇添富基金表示,公募基金可以从文化、制度、服务、投教等方面着手,包括坚持“客户第一”理念,通过限制发行额度、灵活开展限购、鼓励基金定投等方式,保护投资者利益;二是建立长期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弱化对规模增长和排名的考核;三是大力发展基金投顾业务,提升投资者精准画像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四是强化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牢固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等。
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以来,受A股市场震荡调整影响,公募基金产品整体收益欠佳,新基金发行持续遇冷,基金赚钱效应降低,导致基民整体的投资热情显著下降。
但该基金经理认为,权益类投资遇到挫折,正是苦练内功、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时机,公募基金行业要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持续夯实投研能力建设,强化以专业性回馈客户的能力。例如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完善投研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第二,积极发挥公募基金专业买方作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践行责任投资理念,并在赋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高质量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三,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不断夯实投资业绩,客户获益,持续增强客户的获得感。
“明年或是重拾信心的一年”
关注经济复苏和科技成长受益板块
2022年市场即将收官,除了煤炭板块等极少数细分行业出现赚钱效应,申万一级行业中,31个行业多达29个涨幅告负,基金投资也面临挫折。但是展望即将到来的2023年市场,多位投研人士较为乐观,基建、新消费、高端制造等将成为公募的投资主线。
展望明年,中金基金认为,全球宏观层面,美股经历本轮大幅调整后风险或较为可控。国内经济层面,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内需。目前A股估值相对合理,明年或将是投资者重拾信心的一年,2023年权益市场投资可相对乐观。
陈显顺也表示,权益类基金本质上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一是估值,二是企业盈利。2022年市场估值大幅向下造成了市场波动,但这反而为2023年提供了收益率空间。
据他分析,2023年作为二十大的开局之年,我们有必要对2023年及未来几年抱有比较强的经济增长信心:一是地产政策预期变化,下一阶段地产投资的下滑应该是有底的。二是明年的基建增速仍然值得期待。三是伴随着疫情的优化动态管理,2023年的消费可能也会进入到比较好的情况,有明显的修复预期。
“综合来看,2023年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相比之下都会有比较好的一个切换。”陈显顺称,2023年我国经济改善带动盈利改善,同时当前的估值水平又相对较低,所以2023年包括2024年,可能都对市场抱有比较好的预期,相信投资机会会比较多。
汇添富基金也表示,2023年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权益市场。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恢复和扩大内需,这一政策回暖基调将持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同时,在疫情防控放开顺利推行假设下,分子端企业盈利也有望持续改善。
具体在投资方向上,基建、新消费、科技成长等将成为公募的投资主线。
陈显顺表示,2023年市场投资主线可能会分为三个维度展开:基建投资链条、消费链条和科技成长链条。一是伴随明年经济增长的稳字当头或稳中有进的基调确立,基建端增速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值得大家关注;二是伴随经济复工复产的加大和日常生活场景的修复,可能会看到消费链条的大幅改善,值得期待;三是2020年以来一直在市场中反复演绎是科技成长方向,2023年以后关键词是发展和安全,而安全本身也要考虑到科技自主可控,可能会涉及到像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军工、高端装备等投资链条。
而汇添富基金更看好消费复苏和高端制造业两条主线。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三年以来形成的消费低迷预期有望扭转,未来一段时间有望出现多个细分行业的陆续复苏;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多依赖内需动力,这构成了投资消费板块的中长期逻辑。
高端制造业方面,汇添富基金看好传统优势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相关的高端制造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来看,不仅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也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这显示出中国未来既要稳固当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相关具有全球优势的产业,也将积极参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新兴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分工。
中金基金也表示,2023年国内权益市场可把握“复苏”与“成长”两条投资主线。既可关注疫后复苏和估值修复相关的消费、医药、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又可把握高景气成长行业、前瞻新兴趋势,在新能源、计算机等行业中寻找机会。
编辑:舰长
2022年终报道系列
来了!2022年私募基金十大新闻
2022这一年!券商十大盘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