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灭亡的顺序口诀 春秋十二国灭亡顺序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从最初的齐桓公以公爵称霸到春秋末期楚吴越敢于自封为王,到了战国时期可以看到人均王者(称王)的局面。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地理位置
按照地理位置一般的记忆顺序是:秦楚齐燕赵魏韩,这是按照自秦开始逆时针内旋的顺序记忆。
?
其实也有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秦居于大西北最为强盛,另外六国需要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所以其他六国也被成为山东六国或东方六国。而处于最东方的则是齐国,曾经齐、秦并称东帝、西帝。楚国位于东南,也就是霸王项羽不肯过的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说的都是这个地方。东北沿海则是燕国,幽燕之地就是这么来的。赵魏韩,原来都是属于最中原的晋国。赵居最北,常年与匈奴作战,军事实力强横,拥有李牧、廉颇这样的顶尖将领,也是抗秦的主力;魏是中原中的中原,总想着把晋国统一,趁着自己强大欺负赵国,结果留下了围魏救赵的典故;韩,东西毗邻秦楚,北方挨着家族大哥魏,可以说是谁也惹不起,属于最憋屈的存在。
灭亡顺序
曾经的晋国和秦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留下了秦晋之好的成语。而三家分晋后却成了最先被秦始皇灭亡的对象。毕竟离的太近了,秦要吞并六国必要先打通中原的门户,就算晋国依然统一,这一战也不可避免。
韩国作为最弱小的存在,无疑会先挨这一刀。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赵国由于武力出众,而经济上因为常年战争略有不济,所谓穷横穷横的刺头就在身边,换谁也知道是个重大隐患,秦始皇把他排在了第二位。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魏国是晋国的最后一个残余国了,毫无疑问他将是第三目标,可是这时出了一个小插曲。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这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秦王可不能没有点表示,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时燕王还在,被杀的只是那个违背了祖宗决定,至少是违背了父亲决定的太子丹,所以还不能称燕国灭亡。这是有些总结认为灭亡顺序把燕插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看一看位置图也很容易得出结论,此时留着燕国的必要性,否则秦将面临多线作战,而领地多在北方经济补给逊于南方的尴尬境地。所以秦顺势退兵,只留下一个残破的燕,将矛头对准离了魏。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 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楚国是晋国三兄弟之后离秦最近的了。广大的土地和江南的富庶导致秦在连年征战后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楚亡。
燕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破山河在,什么时候秦把山河收编,只是时间问题,就是秦哪天有时间,就把这事干了。还在干这事的时候顺手收拾了赵国的残余力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这里的代王曾是赵的太子后被废没能继承王位,赵破时逃到代城,称代王。也就是说他虽然是赵国残余,但他是代王,赵国早就灭了。就好像晋为三家所分早就灭了,不能把锅扣在秦的头上。就算代王称自己是赵王,也不过是个伪政权罢了。这和前面燕破国未灭的情况完全不同。至此燕国才彻底灭亡。
齐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周这个庞然大物陨落后,春秋争霸的起点是齐桓公;七国争雄的终点则又是齐国的灭亡,诞生了秦这个封建的大一统朝代。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秦国终于结束春秋战国漫长的分裂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度,本想千秋万载谁想二世而亡。而亡秦者,霸王项羽,不知道他听没听说过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按照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谐音速记:韩兆为出演齐秦。(韩兆:《杨光的快乐生活》里的条子哥)你记住了么?
?
我为出演齐秦,练唱歌
?
别练了,你的问题是长相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