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风景区 老君山4月份去好玩吗

时间:2023-04-24 21:3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200 评论:0

元旦当天,数千名游客被困在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半山腰,滞留时间长达1小时。短视频中,在景区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一些被困游客不停大喊“退票”。1月2日,老君山景区为此道歉,称拥堵是因为降雪后,部分路段出现结冰、打滑等情况。

被称为”神仙宿舍“的老君山金顶。摄影:Suga

老君山上吃泡面

折射出景区餐饮痛点

”好久没见过这么多游客了!“娇娇是河南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对元旦当天的老君山印象特别深刻,”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乘坐索道的游客还在大排长龙,队伍中还有穿汉服和大红斗篷的小姐姐,都是看了抖音后专程来打卡的。”

“我是几年前去过老君山,不是冬天去的,也没下雪,印象中就是平平无奇的一座山,我们还在山顶住了一晚,瑟瑟发抖。”春晓是河南驻马店人,在她印象中,老君山在河南并不是什么知名景点,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也都没去过,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会火成这样。

旅游达人Suga对老君山最大的印象就是山上的泡面桶,摞起来也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山上有小卖部和小馆子,但很多游客还是想跟风吃一下泡面。”因为太多游客慕名来老君山吃泡面,泡面桶一度成为老君山上难以清理的垃圾。

被称为”神仙宿舍“的老君山金顶。摄影:Suga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也成为一种新的打卡方式,抖音上有博主说老君山上的泡面50元/碗,南都·湾财社记者咨询了几位去过老君山的游客,他们记得泡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贵,“15块钱一桶,农夫山泉六块钱一瓶,我们带了自热火锅和零食”,“山上也有炒米线炒米粉,15—20元/份,但很多游客会选择去山下的餐厅吃饭。”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河南老君山景区连续6年向游客推出无人值守的“一元午餐”,一元午餐包括一个鸡蛋、玉米段、黄瓜段、土豆段、红薯段、小番茄以及一个馒头。但遗憾的是,“‘一元午餐’主要是在国庆假期推出,并不是常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游客吃饭难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景区餐饮的痛点。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吃”排第一位,景区吃饭难、吃饭贵、饭难吃等是备受游客诟病的问题。近年来,“价格虚高”、“缺斤少两”、“品质参差不齐”等景区餐饮问题,不时见诸报道。

老君山元旦销售量增长490%

如何把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君山的热度依然高居不下。飞猪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期间,老君山相关商品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00%,老君山门票及相关度假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增长490%。

从201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老君山的爆款视频,其中有3条视频点赞量超200万,分别出现在2020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6月。截至当前,抖音老君山话题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达44.5亿,远高于华山、衡山、嵩山、长白山、庐山等旅游名山,也远高于长城、兵马俑、外滩、鼓浪屿等热门景点。

这些热度被老君山直接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2020年起,老君山和许多景区一样受疫情影响多次暂停营业,但营收依然在三年间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20年全年营收超3亿,同比增长87.5%。这样的增速,在旅游业整体萧条的背景下堪称奇迹。相比之下,根据文旅部数据,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61.1%。

给直播平台花了多少钱?

“这次老君山真没花钱”

政府花了多少钱给老君山买热搜?老君山到底给直播平台掏了多少钱?推广效果这么好?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宋伟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栾川、老君山这次真没花钱。

老君山景区副总经理张鹏远对景区的突然爆发也有点儿不太适应,为了寻找答案,他像游客一样,乘索道上山,步行到金顶。“我哆嗦着掏出手机,让女儿看看山顶的雪,被风吹出冰凌的形状,看云海翻滚、金顶升辉。女儿告诉我,爸爸,老君山太好看了。”张鹏远梳理老君山“爆红”的原因时,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老君山如此火,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业内:

网红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

让新生代产生共鸣是关键

“网红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是传播出来的。网红景区的传播主体是90后、00后新生代。新生代圈层化的信息获取、个性化的出游方式、情感表达式社群、生活化旅行、迭代式消费对于网红景区的传播影响巨大。”深圳大学旅游与新业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在《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形成、打造、案例分析》一书中总结了网红景区的六个特征:一、强烈的画面感;二、强烈的代入感;三、新奇感;四、个性感;五、认同感;六、反差萌。刘杰武列举了茶卡盐湖、西安永兴坊、婺源篁岭、重庆洪崖洞等网红景区,”网红景区想要脱颖而出,并成为社会的热点与旅游流量的聚集点,能够让新生代产生共鸣的强烈标识性是关键。“

业内人士的表述则更为直白,”成为网红景区的第一要义就是“出片”。因为旅游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选择,还承担着“社交货币”的职能,拍照发朋友圈,就像为这场旅游写下的一篇“命题作文”,让其他“好友”观看答卷,验收成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许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