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的意思 秋浦歌的古诗意思

时间:2023-05-06 04:3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800 评论:0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意原文】

朝霞满天时,顺流而东,在雾气缭绕的江面穿行;

彩云扑面至,千里不远,飞舟遏浪间跨越万重山;

夹岸树高密,猿鸣耳畔,似天籁之音伴我归途乐;

水急江无尽,浩浩汤汤,未来在招手仍岁月悠长。

【赏析品读】

李白的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的春天,当时的李白已经59岁。因永王李璘谋反案,作为幕僚的李白于懵懂中被抓,入狱。以其所谓的“反诗”为李璘鼓与吹,本该杀。李璘兵败逃跑,后被杀,而李白则在其妻及友人的极力救助下,于万幸中保住了命,但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且是长流。当时的夜郎,蛮荒之地,基本有去无还,况且李白年岁已高,更是九死一生。流放之路,取道四川。当时恰逢关中大旱,朝廷遂下令大赦天下,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到达白帝城时接到大赦令,激动、兴奋,溢于言表。从诗的意境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愉悦的心情。本已是抱着客死他乡的想法的,命运却突然来了个大回转,喜悦之情岂能不是瞬间爆棚!尤其是李白这种性格的人,非常情绪化。侠肝义胆,浪漫豁达,豪爽奔放,甚至有的时候不拘小节,不够严谨和细致,书生意气,不会圆润地周旋,实际这就是政治上的巨婴。也正因为这种致命伤,才使得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李白一直希望走终南捷径之路而入仕,但是,从他开始远游求仕,到第一次被唐玄宗召见,这条路整整走了18年,从24岁,到42岁。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2岁,由于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举荐李白,而且玄宗也读了李白的诗稿,颇为赏识,于是就下诏接见。此时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高兴得杀鸡豪饮,起舞高歌,连家里的孩童都欢欣鼓舞。李白满心以为终于可以在朝堂之上为朝廷出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指日可待。于是告别妻儿,奔着自己的前程而去。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足以看出李白当时高昂的情绪。“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从来都是自信的,觉得自己的一生不会永远藉藉无名。其年轻之时,曾去拜访当时名士李邕,因自己的不拘礼节及李邕的矜持,两人不欢而散。李白当时写了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当时李邕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虽也佩服年轻人的才华与胆识,但也仅仅是颔首,觉得年轻人还是锋芒太露,还是应该多多磨砺为好。由此可见,李白的自信,有的时候也失之于自负吧。所以说,当他接到玄宗宣其进京诏书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四十几岁人应有的冷静与矜持,而是非常张扬地“烹鸡酌酒,高歌取醉”,“仰天大笑出门去”,宣称“我辈岂是蓬蒿人”。试想想,他的这种张扬的性格,在天子身边,能呆得久么?事实证明,当其在朝廷中成为御用文人的时候,又是那么的不会左右逢源,以至于得罪权臣,或有人因嫉妒其才能,而遭谗言,被排挤,终被“赐金放还”。实际上,这可能就是一种体面地驱逐。毕竟玄宗还是很欣赏李白的才华的。无奈杨玉环听信宦官高力士的谗言,对于李白在《清平调》中将其与赵飞燕这一歌女出身的女人相比,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即使玄宗有好几次想重用、提拔李白,都被其耳旁风给阻止了(此为野史)。其实这就是事在人为吧。如果李白在庙堂之上能够收敛自己的言行,或许不至于此。但如果那样,也就不是李白了。杜甫对其的描述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在玄宗身边时“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羮,贵妃捧研,力士脱靴”,可见其恃才傲物,嗜酒如命的做派确实有些过分了。可以说,李白的一生,成也因其诗,败也因其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从他的《早发白帝城》说起。这首《早发白帝城》,说是“早发”,看来真的很早。迎着朝霞,穿过彩云,出发。一路向东,顺流而下。江上晨雾迷蒙,太阳也刚刚从山的那一边漏出红红的笑脸,透过山上的树叶间隙,霞光万道,江面上升腾起晨雾,小舟轻快,如在彩云间飘荡,在仙境中穿行。李白早早地与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说明李白返程的心情之急迫。这是我们读原诗能够分析和想象得到的情境。其实,如果我们读一读南北朝时期郦道元所写的《三峡》,就会知道,李白在出发的时候,可能也仅仅是见到东方的一点点霞光,四周还沉浸在一片黎明前的黑暗和寂静之中。但是因为其心情所致,其所见之“彩云”,更多的意象,可能俱是其心中之“彩云”。太多的版本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都理解为白帝城地势之高,才能在清晨彩云缭绕中辞别。但实际上,如果李白仅仅是因白帝城地势之高而见彩云即写彩云,那这句就太平淡了。真实的彩云应该有所见,更多的应是心中的祥云吧。因心情明快,所以只有偶尔从山顶之树尖上见到转瞬即逝的一点点霞光,即是一片色彩斑斓。郦道元在《三峡》中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由此可见,从白帝城起航,在三峡中穿行,不到中午,想见到“彩云”应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按照李白一贯的写作风格,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更应该是他心中的明快清晨,云蒸霞蔚,彩云飘飞。实际上,尽管李白是戴罪之身,流放之徒,但是,毕竟是当时的大文豪,是“谪仙人”,所以走到哪里,都还是被人追捧的。肯与他对酒谈诗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地方官员,名流雅士,李白所到之处,都受到他们热情的款待,有旧友,亦有新朋。清晨启航,友人相送,祝福的话不绝于耳,恭喜的话萦绕身周,自己也知大难已去,心里的轻松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所以,“朝辞白帝彩云间”,也许,仅仅只是早晨的时间,与诸友告别后,于黑黢黢的江面上穿行。船行破雾,水声激荡,归心似箭。那么,李白为什么惨遭流放呢?李白遇赦,为什么要先到江陵呢?“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之说,正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其实,按照李白一贯夸张的写作手法,从白帝城到江陵,水路按照现在的里程计算,其实大约有300——400公里之间,夸张为“千里”,也不是没有根据。郦道元在《三峡》中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写“千里江陵”可能也有借鉴于此的意味。其实,按照李白极尽夸张之能事的写作风格,这还是比较含蓄的说法呢。一个瀑布,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一缕头发,就夸张地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一座寺院的楼房,就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唐时候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厘米。那么,高“百尺”的楼,实际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十层楼的高度差不多。这个高度,在李白的笔下已是“手可摘星辰”,甚至“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捋着李白的这种风格来体会“千里江陵”,实际还真不远,一天就回来,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虽说不远,却还是起了个大早就往回赶。一种急切的心情跃然笔下。说起李白的被流放,实际最该负责任的,还是李白自己。李白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渴望“居庙堂之高”,又渴望“处江湖之远”。在他进宫后,首先进入翰林院,草拟文告,或者在玄宗出游的时候,做一些纪实类的文字记载,或是写一些助兴的文章之类。时间一长,对于李白这种放浪不羁的性格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他所追求的事业状态。再加上身处统治阶级的核心,见到了太多的朝廷腐败现象,一种愤懑之情油然而生。有的时候也不免以诗歌发几句牢骚。在宫中期间,有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是这样写的:“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宫中生活,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实际细品,开篇两句就说“晨趋”、“夕待”,似乎也有一种职务很重要、地位很高的炫耀的意思表达。另一方面,也羡慕“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的优哉游哉的生活,就是像严光一样在桐庐溪畔垂钓,像谢灵运一样游遍天涯海角。所以,最后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李白虽然希望过一种山野垂钓的隐士生活,但是他又不忍就此从宫中离去,那样就更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失落之情,化作终日豪饮,醉得一塌糊涂。恰此时,李白真的就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玄宗给了点生活费,放归了。从李白被召进京到此次放归,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到天宝三年(公元742——744年),先后三年时间,实际在玄宗身边呆的有效时间也就一年多,此次被突然放归,出乎李白的意料,但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尽管李白才高八斗,但是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也确实招来了同僚的嫉恨。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及私下场合诽谤之人大有人在。李白自己也承认。“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意思就是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我们用现在的标准来评判李白当时的言行,那就是不合时宜,不懂规矩,任性狂放,恣意妄为。在皇宫,那是最大的国家机关,即使唐代时期言论自由,尺度较大,玄宗欣赏其才华,但是李白也应该拿出朝臣的沉稳与睿智,也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与广泛的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呀。实际李白自己都知道了自己身边“屡贻褊促诮”,可见其工作环境之中人际交往的微妙。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杨贵妃与高力士等的极力挑拨,玄宗尽管爱才、惜才,也只能忍痛割爱,赐金放还。于是,李白的政治光辉转瞬即灭了。友人践行,于酒中李白作《行路难》三首,教材中选录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于无奈之中离开长安,他仍不安心于只做个隐士,虽然这期间曾在山东娶妻置地,又爆发了安史之乱,又在河南开封留下“千金买壁”的爱情佳话,这些都没有拴住李白的双脚,他的足迹仍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遍访名士与达官贵人,希望某得个实差,以便实现自己的政治宏愿。但是,就李白的名声和才能看,仿佛他已被贴上了标签,诗做得出神入化,仿若如果不发挥其写诗做赋的才能,就是一种人才的极度浪费。所以,李白始终也没有弄到个实职。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南下,避难居于庐山。玄宗逃亡蜀地,千古一歌叹长恨,后人见证着一代帝王的无情与无奈。新帝登基,虽有心回天,但百姓的涂炭也在所难免。李白,一介书生,尽管有仗剑天涯的豪气,但是又能怎样呢!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命运使然,恰逢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东巡”,多次相邀李白入幕。在当时其他很多名流都拒绝的情况下,李白却走进了李璘的账下。并以其才华,为李璘的东巡摇旗呐喊。曾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正是这些诗,在李璘兵败逃亡,李白被俘后,被认定为“反诗”而入狱。最后,落得个流放的人生结局。一代诗仙,命运多舛,真的令人唏嘘。由此可见,李白,因其聪颖,且从小就勤奋博学,胸中有文韬武略。但是,当现实需要政治的敏锐与判断的时候,还是缺少政治智慧的,站错了队,险些丢掉性命。终归书生意气还是浓了些。李白的书生意气,更多地表现在自己的诗句中。情绪化的痕迹非常明显。从白帝城折返,一路上直奔江陵,心情欢快,听沿江两岸的猿鸣也不那么刺耳了,仿佛一曲动听的音乐。“两岸猿声啼不住”,猿鸣伴着小舟,眨眼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在《长干行》中,同样是三峡的猿鸣,李白说“猿声天上哀”。三峡之险,以至于渔民的歌谣中都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可是我们在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的诗中,丝毫不觉得。猿声还是那个猿声,在愉快的心境中,就是崔船奋进的号角,节奏明快,不知疲倦。此时,已然全部忘掉了上行流放地途中的悲伤、消沉心情。又重拾意气飞扬、快意纵酒的豪放之态。在写作这首诗之前的二月,李白曾写了一首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当时的李白,逆流,逆境,人生简直悲催到了极点。58岁时,从九江出发逆流向上而到宜昌,走走停停接近一年的时间。从宜昌再往上就进入三峡段,家人也已返程,无人陪伴,孤苦凄凉。又逆流而上,惊悚危险,稍不留神就有船翻人亡的事情发生。“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这位谪仙人,此时已无仙气,每日就是盼望着朝廷的大赦。好在苍天有眼,苦命人心想事成,终于在期盼中迎来了大赦。这首《早发白帝城》,又名叫《下江陵》,与《上三峡》相比较,同一段路程,因为心情不一样,诗人眼中所见之景亦完全不同。《下江陵》诗中,诗人心情之愉快和三峡壮丽之景色融为一体,以夸张的手法,写现实的境况,把一个历经劫难而又重获新生的李白又拉回到浪漫的神坛,我“谪仙人”又回来了!让我们于诗中又见到了喜欢的诗仙风采。所以,明朝杨慎称赞这首诗曰:“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那么,为什么李白遇赦后要“下江陵”呢?按照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建设情况,走水路到江陵比走陆路要近很多,也快得多。其实,李白朝辞白帝,暮至江陵,我们分析,应该有三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最快时速和最短路程,到江陵已是极限。所以,“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因为此前去往流放地曾路过江陵,逆流而上走了好久才到白帝城,而今遇赦回返,一天时光,以至半夜,恰好行至江陵。在此休息,明日继续赶路。此为到江陵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李白死里逃生,命运的转折,使之思绪万千。回顾平生经历,江陵,应该是李白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所在。这次回返,路过,旧地重游,颇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味。为什么说江陵是李白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呢?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岁第一次出蜀,行至江陵,巧遇司马承祯。可以说这是李白人生之一大幸事。司马承祯乃唐朝三代帝王师,多少人都趋之若鹜,但其为道教宗师,不喜功名,愿结交文人雅士。李白亦从小修道,所以知道司马宗师亦到江陵,便专程拜访,且把自己的诗文呈上请其批阅。此次会面,李白之才华与气质令司马承祯刮目相看,夸李白有“仙根”。这在李白为此次会面所作的《大鹏遇希有鸟赋》的序中可见:“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诗仙的最初表述,奠定了其在诗坛之“诗仙”的最初根基。所作的《大鹏遇希有鸟赋》,即《大鹏赋》,亦为李白诗赢天下的第一篇成名大作。可以说,司马承祯与李白的忘年之交,其对于李白的教诲与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江陵对于李白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遇赦回返,途经江陵,岂有不旧地重游的道理!第三个原因,结合第一种原因之说法来分析。李白从入狱到遭流放,本就是一个天大的乌龙事件。前文我们说过,李白加入李璘帐下,是经过李璘三次相请之后才答应的。而且,李璘是在接到玄宗的圣旨,始终是以“勤王”之名义东巡,李白始终抱着辅助永王剿灭安史之乱的叛贼之心态为永王李璘鼓与吹的。所以,对于自己的被捕入狱、判决流放一直是耿耿于怀、心有不甘。既然这次遇赦,新的人生又重新开始,李白作为社会的公众瞩目之人物,很有必要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向天下解释澄清入李璘幕府的最初目的。如果有机会,仍希望能够继续仗剑沙场,笑傲江湖,建功立业。于是,其第一个想法其实是要到江夏去,见自己的好友江夏太守韦良宰。叙友情,澄清是非;搭平台,再建功业。而江陵,恰是途经之地,一日奔波,晚上在此歇脚,小酌一番之后,于是有了这首激情飞扬的《早发白帝城》。以上是李白遇赦回返到江陵的原因之分析。实际上,李白这次从江陵又到江夏(即今天的湖北鄂州)后,见到了太守韦良宰。而韦良宰也确实努力帮其推荐,但是一直未受到重用。这在李白到江夏半年后的秋天所作的《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都可见到。(此诗附后。诗中阐述了与韦太守的交往、情谊,这段遭遇的缘起,自己的想法等,为李白最长的一首叙事抒情诗)。在江夏重入仕途的希望落空,李白只好回南昌去寻找妻儿。三年后,762年,金星陨落,从此,江湖再无谪仙人。读罢这首《早发白帝城》,掩卷而思,这应是古今所见最令人高兴的返程了。返程中的李白是兴奋的,愉悦的,神采飞扬的,当然更是急迫的。所以要“早发”,所以要急急赶路,一日千里,朝发夕至。而彼时,我们的诗仙并不知以后命运之路的依然无奈。后人在其诗文中追寻其足迹,有感慨,有遗憾,有惋惜。可叹一代谪仙人,终生不改其志,半生寥落坎坷。纵有旷世奇才,纵然“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又奈何呢!

故,吾掩卷而赋诗《叹李白》云:

谪仙遗恨诗江湖,

白帝折返只身孤。

千里江陵虽一日,

成败由诗亦糊涂。

附:《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

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