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莱顿福莱斯特效应

时间:2023-05-06 17:1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082 评论:0

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是冷空气依然一股接着一股袭击着祖国大地?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origin/a/216543622_780704)

暖气、小太阳、空调、暖宝宝、热水袋……统统上阵。穿上秋裤还不行,得再套上了毛裤。等公交车的时候也不敢玩手机了?

冷啊,真是太冷了!(跺跺脚,取取暖)

为了让你暖和一点,小编决定介绍一下它。

它有着近-200℃的超低温。不管你是在没有暖气的南方,还是在中国冷极根河、中国北极漠河。和它的温度一比,你都获得了“相对温暖”。

它就是液氮。在常压下,温度为-196℃。

知识点:液氮是个啥?有啥用?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占大气总量的78%。液氮,顾名思义就是液态的氮气,氮气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会形成液体的状态就叫做液氮。

液氮极低的温度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生可以用它来进行冷冻治疗(冷冻后切除病变组织)。还可以用它来保存生殖细胞及其他生物样品;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将它用作冷却剂与储能介质;冷链运输时,也是少不了它;除此之外,液氮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神奇用处。一起来看看吧!

液氮的神奇用处1:冰葬

冰葬是瑞典生物学家Wiigh-M?sak研究出的一种新型埋葬方式,是指遗体零下200度冷冻后被震成骨灰,它的秘密武器就是液氮。

冰葬的第一步是冰冻遗体,在死后一周半内,身体被冷冻至-18℃。第二步是低温冷冻,尸体将在-196℃液氮环境中冷冻,使整具遗体结晶。第三步是振动,身体在几分钟内就会分解成颗粒。第四步是冷冻干燥,将颗粒在干燥室中冷冻干燥,留下约30%的原始重量。第五步是金属分离,通过磁力筛分除去金属(例如,假牙等)。最后一步是将这些有机粉末放在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棺材中,再将棺材埋在土壤的顶层。好氧细菌会在6-12个月内将有机粉末分解成腐殖质。

(图片来源:专利WO200140727-A1)

早在20年前,冰葬就被发明啦!1997年,发明人Wiigh-M?sak还成立了Promessa Organic公司推行这项殉葬方法。

Wiigh-M?sak将保护地球作为毕生的使命。冰葬,就是他一直探寻的殉葬方法,他希望人们在死后能够以生态循环的方式的回归地球。Wiigh-M?sak还建议在放置棺材的土壤旁边种植一棵树或蔷薇作为死者的象征,这样人们可以看到死者的身体返还土壤后以另一种形式绽放。

冰葬与传统的殉葬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传统的火葬要将尸体在815到1000摄氏度左右中火化需要两到四个小时,在过程中需燃烧化石燃料并将污染物释放到空气中。而普通的土葬一方面需要树木制作成传统的棺材,另一方面尸体的腐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衰变过程的20—100年间,还会产生污染地下水的液体。

但冰葬的成本比传统方式价格更高,因此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经济上考虑,冰葬的推行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微博)

若有朝一日,冰葬在中国推行,你选火葬还是冰葬呢?小编觉得难得死一次,可以一半火葬、一半冰葬两种都体验一下嘛?

液氮的神奇用处2:液氮冰淇淋

今年夏天,火遍了抖音的液氮冰淇淋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液氮冰淇淋是将冰淇淋原料,黄油、奶油、冰淇淋粉等混合均匀后加入液氮中。液氮可以让它们快速冷冻为小冰晶,使冰淇淋具有丝滑的口感。

液氮冰淇淋火爆的原因除了丝滑的口感,还因为吸睛的雾气。冰淇淋成型后,低温的液氮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为小水滴。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水雾,入口就形成吞云吐雾的效果啦!

(图片来源:微博)

液氮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此外,液氮还是实验爱好者们的重要工具。把活鱼扔进液氮,把岩浆倒进液氮,把可乐放进液氮,把开水倒进了液氮……众多的液氮实验充斥着视频网站。

(图片来源:B站截图)

在众多的实验中,最疯狂还数它。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在液氮化工厂工作的俄国小伙Anton Konovalov也进行了一次“冰桶挑战”,不过他用的不是冰水而是液氮。

Anton Konovalov将一桶液氮迎头浇下

(图片来源http://d.youth.cn/shrgch/201411/t20141119_6077572.htm:)

挑战中,-196℃的液氮并没有给Konovalov造成冻伤。他十分顺利的完成了挑战。这是因为低温的液氮接触高温的皮肤会立刻蒸发,而蒸发产生的氮气在皮肤表面形成了蒸汽层,阻碍了皮肤与液氮的接触,这个现象又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因为这个效应,飞溅的液氮液滴或是倾倒液氮在皮肤表面并不会立即造成冷灼伤。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但如果液氮在皮肤上停留时间太久,你就不会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庇佑了。比如下面这位女侠。

2012年,一名18岁的英国女孩Gaby Scanlan在酒吧庆生,喝下了一杯液氮鸡尾酒。这杯酒使她的胃部严重冻伤,多处穿孔,切除了部分胃部才保住了性命。

摄入液氮会导致严重的内部损伤是因为闭合的会厌(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的结构)阻止氮气的逃逸,它们被迫进入你的体内。由于食道不断的蠕动作用,即便有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保护,液氮还是会与食道发生亲密接触。

怎么样,低温、有趣又有点危险的液氮,你喜欢吗?和它一比,寒冷的冬季都可以说是温暖如春。小编费劲心力制作的“心灵暖宝宝”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丝温暖呢?

参考文献: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erial for moldering after freeze drying for animal and vegetable matter, involves subjecting organic material preferably chilled or frozen to splitting treatment,WO200140727-A1。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杨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编辑:蓲阳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激增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2. 12个革命性的公式

3. 最小有多小?最大有多大?

4. 一幅图读懂量子力学(大神的战争)

5. WiFi穿墙完全指南

6. 为什么你吃的食物跟广告上的永远不一样?

7.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8. 出生在显赫世家是怎样的体验?

9. 理论物理学家费纸,实验物理学家费电,理论实验物理学家费?

10. 这些东西,看过的人都转疯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