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无情我便休 李白《少年游》
沈从文很爱张兆和。
那时,他是老师,风华正茂;彼时,她是学生,青春正好。
沈从文写:“我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张兆和却对校长胡适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最终,沈从文的锲而不舍打动了追求者众多的张兆和,抱得美人归。
一、君若无情妾便休
顽固爱着女神的“乡下人”,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婚后的日子很幸福,大家闺秀的张兆和,并没有大小姐脾气,反而接受生活品质的下降,安心享受爱情和婚姻。
女神下嫁,仙女下凡,可谁也没想到,婚后出轨的,竟然是沈从文。
这出轨,是精神上的。
同样是青春正好的女学生,这一次,沈从文疯狂迷恋上了高青子,甚至将自己浓烈的感情写进了小说《看虹录》。
文人的浪漫和坦荡,都在自己的笔下。
曾经,沈从文迷恋张兆和,一封又一封情书顽固地寄出去。而这一次,沈从文将自己的情感倾泻在纸笔之下,却是对另外一个女人。
精神出轨,算出轨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张兆和却无法接受。
当沈从文坦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并断了和高青子的联系时,张兆和早已经崩溃。
张兆和相貌姣好、才华横溢,婚后放下女神的架子,换来的不是丈夫的真心相待,而是背叛。
此时的她,感受不到丈夫的忏悔,入目皆是羞辱。
张兆和无法接受。
她接受不了自己全然相信爱情时,眼前的男人却对另一个女子疯狂迷恋。
她接受不了,也无法忘怀。
自此,她选择与沈从文分居。
没有离婚,却分居半生。
君若无情,妾便休。
你若婚内移情,我便翻脸无情。
张兆和身上的骄傲,一点都不比现代女子少。
二、分居数年终究不忍
张兆和走了,头也不回。
沈从文忏悔不已,却无可奈何。
曾经的张兆和,可以顽固地不爱他,也可以顶着压力嫁他。
这样的女孩,心里藏了一整个宇宙。
后来,沈从文的日子不好过。
十几年后,《看虹录》因为描述过于露骨,被评为“桃红色文艺”,昔日才子成为万夫所指。
沈从文孤立无援,张兆和视若无睹。
在那个绝望的特殊年代,沈从文遭遇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他数次割腕,却自杀未遂,后来甚至精神分裂,整日呼唤“我要回湘西”。
可哪里才是湘西?
有张兆和的地方,才是他所期待的家。
但婚姻里,有一些伤害,一旦铸就,便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沈从文在忏悔,但他无法隐藏自己曾经热切的感情,他以为妻子会懂,却忘了张兆和也是正常的人,也有自己的坚持。
好在,沈从文生命的最后的十年,张兆和心软,重回他身边照顾,直到他恢复健康。
三、曾经相爱,终成遗憾
张兆和过分吗?
其实她只是做出了选择,无关对错。
但她确实不懂沈从文。
最初的最初,沈从文狂热追求张兆和,而张兆和当时追求者众多,烦不胜烦,便将追求者编了号,叫做“青蛙一号”、“青蛙二号”……而沈从文是“癞蛤蟆十三号”。
这样的称呼,其实更加残忍。
胡适曾经私底下劝过沈从文:
“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那些说爱情是人生唯一的事,乃是妄人之言。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你千万不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但爱情,哪里能说得明白?
在感情里,胡适左右逢源,沈从文忠于内心。
后来的生活,他虽然婚内移情,可终究是没有迈过底线。
张兆和不懂沈从文。
沈从文写: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张兆和却责备:
“你比谁都显得少不更事,就因为你缺少人必需的那点‘平常’!”
婚后张兆和洗手做羹汤,但沈从文却并不希望她洗手做羹汤,但这些却成了他们日常的矛盾。
张兆和理解不了沈从文的需求,正如沈从文不懂张兆和的骄傲。
婚后,张兆和给沈从文写信里:
“不许你再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用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而张兆和的二姐曾回忆,她去看望独居的沈从文时,他口袋里还装着一封皱巴巴的信,那是张兆和给他写的第一封信。
张兆和务实,沈从文细腻,但他们之间,终究是不懂彼此的。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说了这样一段话: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爱情是何种模样,或许谁也说不清。
沈从文去世后,务实的张兆和为他整理出数百万字的《沈从文全集》。
张兆和去世后,两人的骨灰合葬于沈从文的老家凤凰。
虽然不懂,虽有遗憾,但到底相爱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