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包豪斯大学 包豪斯现在还在吗
第一阶段 魏玛时期
1919 — 1925
建立之初手工艺与工业化、艺术自由与生产标准的矛盾,成就了包豪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格罗皮乌斯广招贤能,聘请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工业技术人员与手工匠师共同授课,展开一系列充满激情的探索,为包豪斯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构成奠定了基础。
格罗皮乌斯(左七)与包豪斯的大师们
瑞士画家伊顿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引入色彩教程;匈牙利艺术家莫霍利-纳吉,将「构成主义」设计理念结合进手工艺课程;
László Moholy-Nagy
建筑艺术家莱昂内尔 ? 费宁格深受立体主义风格熏染,以建筑绘画见长,将理性的塑造融入诗意的光芒;
Lyonel Feininger
画家兼音乐家保罗 ? 克利,将意识形态融入艺术,引领学生体验点线面的构成与魅力。
Paul Klee
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以科学的分析手段处理色彩、图形与线条,奠定了「现代抽象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Wassily Kandinsky
荷兰风格派艺术家凡 ? 杜斯堡将「新造型主义」引入设计课程,追求平面和空间造型的抽象和简化。
Theo van Doesburg
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大师们投身这场「从零开始」的伟大事业,学校充斥着自由而热烈的气氛,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
魏玛包豪斯工作坊
包豪斯创造性地将不同学科彼此交织,形成以「艺术与技术统一」为核心的包豪斯理念;以及「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模式。
包豪斯教学策略图
这种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采用「工厂学徒制」。入学必须经过为期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
完成基础教育后,方可进入工作室,接受为期三年的学徒教育,合格者获得「技工证书」,优异者再进入「建筑研究部」。
包豪斯冬季课程表
实用而务实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激情,设计了不少兼顾机器生产和美观实用的工业日用品。
1923年,包豪斯举办名为《艺术与科技,一个全新的统一》展览,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核心,以国际主义和艺术的多样性声名鹊起,成为欧洲前卫人士的重要聚会场所。
1923年包豪斯展览海报
第二阶段 德绍时期
1925—1932
在1923年右翼控制魏玛议会后,包豪斯备受诋毁举步维艰。1924年德罗皮乌斯宣布主动关闭学校,在德绍 Dessau 重建。
与魏玛的紧张严肃不同,德绍气氛松弛而活跃。重建后的包豪斯实行「设计与制作一体化」教学,终于在工业产品设计的道路上巩固地位,进入短暂而美好的辉煌岁月。
不仅诞生了很多至今仍定义着包豪斯形象的产品,更培养了大批现代派先锋设计师。
1926年10月
包豪斯搬入格罗皮乌斯设计的
涵盖教学区、作坊、剧场、餐厅
体育场及花园等设施的全新校舍
艺术家们再次汇聚德绍。雄心壮志的大师、热情勤恳的学生、激动人心的舞台、燃情岁月的呐喊。包豪斯的师生们不断将个体的创造,投入整体的思考与实践当中。
包豪斯大师们在德绍校舍走廊
Class at the Bauhaus in Dessau
灵感的火花、深邃的沉思、为民生而设计的责任… 如同多声部的交响乐,在包豪斯汇聚碰撞,升华绽放。那是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燃情岁月。
Bauhaus party at the restaurant
Members of the Bauhaus band
包豪斯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终于引发了社会反感,加之全球经济危机。1928年,格罗皮乌斯被迫辞去包豪斯校长一职。
瑞士建筑师兼城市学家迈耶继任校长。迈耶强调「社会性至上的实用主义」,追求更为激进的产品导向思维,认为「艺术应该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共产身份的迈耶,更逐渐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将学校政治气氛推到前所未有的浓度。与德绍政府相左的政治立场,使包豪斯的社会地位岌岌可危。
1930年
迈耶因「共产主义行为」被市议会开除
被迫辞去包豪斯校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