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的测定国家标准
69岁,在尘肺病人群体中,这无疑已是罕见的“高寿”。湖南涟源市农民工郭六美于1978年开始在广东韶关及本地的一些煤矿挖煤、打风钻,持续30多年。被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叁期的他,如今站立都显得困难,打钻生涯还给他留下了听力障碍。
截至目前,尘肺病是不可逆、无法治愈的。尘肺病患者洗肺水呈黑色、肺中能取出煤渣块,患者最后死于肺部纤维化无法呼吸而活活憋死,或死于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尘肺病人死亡之前是很凄惨的,他们大脑意识很清楚,也知道自己即将死亡,但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改善了。”湖南省涟源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童海波告诉澎湃新闻,“尘肺病患者死亡时多数处于55岁-60岁。”
郭六美周围40岁-60岁的男性群体中,跟他类似病情的并不罕见。和郭六美同住涟源市金石镇西冲村的郭永定告诉澎湃新闻,“就我家附近这条路往上走,不远距离你就能数出10个尘肺病人。”
在郭六美、郭永定背后,是湖南数十万的尘肺病患者。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尘肺病患者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该省尘肺病人主要分布在煤矿,其次为有色金属、建材、冶金等行业。
据原卫计委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31789例,其中尘肺病28088例,占88.36%。而实际上,报告在册的尘肺病患者冰山一角。“真正的数字要在这个基础上扩大5-10倍,甚至更多。”长期关注并研究尘肺病群体的湖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戴春这样告诉澎湃新闻。此前有数字显示,包括散落各地的“无名患者”,中国共有约600万名尘肺病人。
数十年前埋下“隐患”
所谓的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通俗来说,肺部会逐渐变得坚硬,患者最终无法呼吸。中国法定的职业病中包括12种尘肺,其中矽肺(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煤工尘肺(煤矿生产)、石棉肺最为常见。
遗憾的是,大量尘肺病人事先对“尘肺病”一词一无所知。
“早知道会得这个病,我就不会去干。”50岁的郭永定对澎湃新闻说,“我16岁开始在煤矿工作,打风钻、挖煤,整整和煤矿打交道打了20年。”在矿井里常年弯腰劳作,且无任何防护措施。
郭永定向澎湃新闻出示的《职业病证》显示,他于2015年被诊断为职业性煤工尘肺叁期,诊断机构为湖南省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据原卫计委于2014年发布的《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代替GBZ 25-2002)》,诊断分期分为尘肺壹期、尘肺贰期及尘肺叁期,病情逐期加重。
实际上,尘肺病的潜伏期有时可长达几十年。也就是说,在煤矿等场所工作过的人,即使离开之后,仍有可能患上尘肺病。除郭永定之外,同在西冲村的48岁郭航成、52岁姚杜成等人,均在煤矿等地工作至少10年。然而,他们均在近年来才意识到自己患有无法治愈的尘肺病。
这个位于湖南省中部山区的小村落或许已受尘肺病困扰几十年。姚杜成81岁的老母亲告诉澎湃新闻,“他(姚杜成)的爸爸在三十几岁(1970年前后)的时候开始出去挖煤,直到死去。”
父辈走向死亡的历程在姚杜成等人身上重演。“喘气不匀”是尘肺病人常见特征,“走个三五十米就呼吸困难,必须停下来休息。”郭永定这样对澎湃新闻描述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一餐还不能吃饱,吃饱了就疼。”
西冲村的村民大多将房子修建在地势较高处,这对多数处于尘肺叁期的患者来说,“去村里转转”都显得十分奢侈。69岁的郭六美近3年来除了外出就医,几乎没离开过自家那三间平房。
69岁郭六美
出行都困难的尘肺病患者,“丧失劳动力”是他们的另一个共同标签。尘肺病人的妻子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月收入一两千不等,大多还需要供养子女读书、生活。即使“穷得治不了病”,但因病返贫没有导致家庭破裂,这已成了尘肺病人“最幸运”的境遇,是部分尘肺病人提到“心态要好”的精神支柱。
救命的“职业病证”
丧失劳动力后,还有经济能力为自己缓解病情延长寿命吗?答案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否定的。拥有“职业病证”的尘肺病人是“幸运”的,“大多数人还在为这本证奔走、维权,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戴春对澎湃新闻表示。
尘肺病作为“职业病”,必须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认定,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还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等相关材料,而尘肺病人多数为私营等企业打工,并且流动性较大,发病又具有滞后性,因此这个所谓的“诊断过程”往往漫长。这也造成大多数尘肺病人到死都没能等到“一张证”。
澎湃新闻在西冲村接触到的几位尘肺病患者,他们均是“有证之人”。不过这些证上面的用人单位显示的并非具体的企业,而是当地村组织。这就意味着并没有相应企业为其承担责任,但他们有资格享受湖南省相关政策。
职业病证
湖南省卫计委网站相关通知显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十部委《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2号),湖南省卫计委、湖南省发改委等12部门在2017年3月8日印发《湖南省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随后,湖南省设立了尘肺病农民工基本医疗救治救助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卫计委连续2年分别安排补助尘肺农民工基本医疗救助资金逾5000万元。
陆续出台这些政策之后,持有职业病证的贫困尘肺病人,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每年可免费治疗一次,住院时间为10天左右,原本费用为10000元。尘肺病患者将这次治疗机会视为“救命机会”,往往选择在自己最难熬过的冬季去接受治疗。“熬过一次,可能就能又多活一年。”郭永定说。
在涟源市疾控中心,中心副主任童海波告诉澎湃新闻,“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其他救治救助对象,进来我们这里治疗一次一般是10天-15天,费用是6000元,其中患者自己支付420元,也就是说报销额度达到93%。当然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患者家里的确特别苦难,我们就报到省里面,省里面如果批准,我们就可以让患者住两次,超过两次之后,就按照新农合报销,报销比例是65%。”
正因如此,童海波介绍,政策出台前后,尘肺病农民工来住院由之前的每年几十人增加了不少。去年门诊就诊人数增长到843人,住院人数增加到230人。
涟源市疾控中心患者
据了解,湖南省目前实行的尘肺农民工救助资金暂按3年筹集和使用。有尘肺病人表露担心,“不知道3年期满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治疗机会。”
从源头杜绝新增患者
既有的“存量”尘肺病患者值得外界关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分群体需要援助,或更应该提醒相关职业从业人员:从源头做起,加强防护意识。
澎湃新闻此番跟随的3M公司携手上海袁立基金会组织的尘肺病公益活动走访了涟源市部分尘肺病患者。同时,此次公益活动在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涟源市汇源煤气有限公司、涟源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开展了职业防护培训讲座。上海袁立基金会的创始人袁立在播放此前救助过的患者视频时提到一点,“这些患者不知道要保护自己,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要保护自己”。
童海波也向澎湃新闻提到一个令人痛惜的病例,“现在二十多岁的患者都已经出现,有一名年轻患者之前在一座石山里面给火车隧道打风钻,持续工作6个月之后就诊断出是贰期。”
上海袁立基金会此前也主要针对“存量”尘肺病患者进行援助,包括提供制氧机和为患者家庭子女助学,但她此番提到,“如果要减少发病率,源头防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工业安全防护产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3M公司,呼吁防护是他们的“本能”。3M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2003年-2017年,3M已走进1228个一线工作现场,试图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烙进操作人员心里。日前,3M公司还向上海袁立基金会进行了捐款和捐赠职业安全防护用品。
值得注意的是,源头防护意识的加强或许也是一场“持久战”,其中最直接参与的用人单位和一线操作员工都需进一步“转变”。
涟源市汇源煤气有限公司安防部副部长肖德成告诉澎湃新闻,“煤尘、焦粉的扬尘都具有潜在的危害,炼焦车间里还有噪声,我们按照不同岗位类型会发放不同劳保产品。”据肖德成透露,这家一线操作员工在400人左右的公司,每年的劳保产品费用为“100多万”。但澎湃新闻在跟一名员工交流时发现,该名员工佩戴的白色口罩已呈煤黑色,该员工称,“用了一天就这样了,要几天才能换”。
而涟源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澎湃新闻介绍,公司对防护不配合员工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发现一次违规就扣10%工资、第二次发现扣50%,第三次就离岗学习,重新考核通过后才能允许继续上岗。”该负责人表示,“现在能留下来的员工基本都能配合了,之前实在不能配合的最后都被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