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成型机 卧式蜂窝煤成型机

时间:2023-05-08 11:0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422 评论:0

12月7日,大雪。这个节气所代表的含义中,不一定真是下雪,但肯定会有显著的降温。在过去,大多数人家没有电暖或者天然气炉,煤炉子就是最常见的冬季取暖设备。而对于生长在新中国的人来说,“蜂窝煤”是个充满了回忆的东西,回忆里苦乐交加。

发明人至今有争议

说到蜂窝煤的历史,必然会提到至今尚有争议的蜂窝煤发明人。

据日本方面的记录,上世纪20年代,船用燃料从煤炭变为石油,加上推行山林保育令、木炭产量下降,日本为鼓励民间多用煤而发明蜂窝煤。一般来说,发明了“自动成型机”的山崎正照被视为蜂窝煤(日语写作“炼炭”)这一发明的代表人物。

之后,日本开始工业化生产蜂窝煤。到了上世纪40年代,蜂窝煤已经在日本的普通家庭普及。日本学者大岛义清和香坂要三郎合著的《燃料》(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一书,就提到了日本人使用“有孔煤饼”的情况。

日本早期蜂窝煤广告

在中国,一般把山东德州人郭文德作为蜂窝煤的发明人。1950年,郭文德发明的蜂窝煤样品出来以后,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而且燃烧通透,不留黑块。之后,这种新型煤开始向德州以外的地方推广。1958年推广到了北京,并被命名为“蜂窝煤”。

据郭文德的儿子郭春伏回忆,父亲在1950年生产这种煤球之前,曾受到了日本邻居的启发,“当时在北京住的时候,他(郭文德)有一个邻居就是日本人,夜里用湿炭封煤炉,会戳一些眼,是为了第二天不灭,第二天的时候,上面那一堆煤还在燃烧,燃烧得比较充分一点,所以他当时看到这个情况以后,受了启发。”

从技术角度上说,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日本“炼炭”和郭文德制作的蜂窝煤,还是有一些区别。所以,郭文德即使不是蜂窝煤的最初发明者,也可以算是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良的发明人之一。

事实上,由于中国对蜂窝煤的需求很大,技术上的改良从1950年开始一直在进行,其制作水平早已超过了最早的日本版。比如,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上点火蜂窝煤”的改良出现,让“生炉子”工序大大简化。

除了郭文德之外,中国还有一些人也被称为蜂窝煤的发明者。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20年代,山东德州的王月山曾率先做出有洞的煤饼,风行当地。

有媒体称,北京居民燃用蜂窝煤起于新中国成立前,其发明者来自北京前门外的“信诚斋”煤铺。

还有媒体称,蜂窝煤是我国著名机械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老焱若在上世纪40年代发明的。老先生据说不仅发明了蜂窝煤,连折叠伞、三轮车都是他的创造。

买煤是个苦差事

上世纪60年代之后,蜂窝煤在中国逐渐普及。大城市里面,煤店就像粮店、菜场一样,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重要商业机构。

曾有武汉网友回忆上世纪70年代买煤的经历,总体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

首先,要买煤,得有“煤本”或者“煤票”。少了这种票据,有钱也没地方买。针头线脑的可以找黑市,煤这东西太显眼。

武汉?口区煤票

其次,虽说煤店是当时重要的商业机构,但布点毕竟还是没有小卖部那么密集,往往离家比较远,往返一趟常常需要两三个小时。

最后,也是最麻烦的,买煤得要按月买。当时,一个月给一家人供应的煤,少则上百斤,多则两三百斤。这个份量,不是拿根扁担、推个自行车就能整回家的事,所以得要借板车。

大致程序是,头一天晚上下班前先提前预定好板车,早上天不亮就要拉上板车往煤店赶。去早了,煤店还没开门。去晚了,又要排很长的队。好不容易买好了煤,还要自己去把蜂窝煤一块一块挑好了装上车,码整齐,免得途中掉下摔碎。如果路上遇到上坡下坡,一个人就很困难了,所以决定买煤前,总要邀好一个伴儿,好互相帮忙推。看到这会,大致能明白为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主义盛行,社会关系比现在和睦——没有货币化的社会服务,只好大家互帮互助。

板车拉煤,上世纪经典场面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有些地方的煤店脑子比较灵活,开始提供送煤服务。但是,当时大家手头都不宽裕,大多数人还是宁愿选择自己去拉板车运煤。我小时候,奶奶总对我说,“不好好念书,长大拉板车去!”当时不明白为何老人家对板车有这么大的怨念。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这些麻烦事,让他们对“板车”之类东西PTSD了。

回头说搬煤。就算出钱请人帮着把煤送来,但是搬上楼还是得自己来。那时节,正是全家老少出动,用脸盆、搓板、箩筐一趟趟搬。有阳台的,就码到阳台上;没阳台的,屋里得专门找个地方来码。总而言之,一个月买一趟煤,一天就得搭进去。

蜂窝煤用到新世纪

笔者有记忆起,家里大多数时候用的都是煤气坛子,对蜂窝煤和煤炉子只是见过,印象不深,总感觉是上世纪差不多就完全淘汰的东西。没想到的是,一直到本世纪,武汉还有不少人在用蜂窝煤和煤炉子。

2004年4月,武汉市曾对民用煤市场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整顿,取缔了百余家无证经营户,给当年首批70家煤店颁发“放心煤店”牌匾,市财政还拿出了385万元奖励守法经营企业,使“放心煤”一度达到90%以上。

2005年底,为缓解低收入家庭因燃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武汉市政府明确对城市低保家庭按每月每户6.9元的标准给予燃料补贴,并将原对民用煤生产经营企业的奖励资金统一归并到燃料补贴资金中,不再对“放心煤”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奖励。

到了2007年,武汉市面上所售的蜂窝煤基本尺寸、开孔率等指标一般都未达到国家民用蜂窝煤产品质量标准。该标准是1992年制定的国家推荐性标准,不具强制性,这是当时“市民”反映蜂窝煤不经烧的主因之一。当时,武汉市大概还有10万户左右的低收入家庭要依靠蜂窝煤作为主要燃料。

2011年,在红钢城卖蜂窝煤的张师傅和女儿

至于武汉彻底告别蜂窝煤,更是可以叫“近几年”的事情——2017年底,武汉市才在绕城高速合围区内彻底禁止了民用散煤的销售和使用。

眼下,如果想要再看看蜂窝煤,市区里面恐怕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想要看看当年用过的煤炉子,倒是还有个好去处:解放路上的“泥炉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馆藏基本上都是老式泥炉,其中也有专门配合蜂窝煤使用的型号,找机会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