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张雪峰评价上海理工
上海理工大学学校党委将文明校园创建提高到“大学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并以党委全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 全面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意见》部署和推进,提出建设 “爱国图强、爱校荣校、爱岗敬业”的大爱校园、“学风扎实、学术繁荣、学人辈出”的卓越校园、“一网通办、统管、畅学”的智慧校园、“校园可漫步、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的美丽校园、“海纳百川、开放包融、追求卓越”的海派校园等“五个校园”的顶层设计和目标指向,并首次将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纳入学校对二级部门和学院年度绩效专项考核,对标对表、压紧压实,深入细致地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一年多来,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将文明校园创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结合,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
思想道德建设好: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示范马院建设,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教材体系建设,打造以“工程德育”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以“选择上理工,迈向大世界”校领导开学第一课、“智慧中国”系列课程、“伟大工程”示范党课、战疫公开课等思政大课,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百年荣光·奋斗有我”青年教师主题演讲、“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沪江杯红色诗词大赛等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师生“担当制造强国使命”的家国责任。“新时代?中国说”获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学史力行 制造强国”示范党课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五课程一体系”改革,狠抓学风和教风,深化荣誉学位、项目课程、产业学院、双创竞赛等本科教育改革。组织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行动计划。2021年,编制课程思政100问,重点打造44个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发动机原理》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
领导班子建设好: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校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思想建设常抓不懈。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领导班子头雁效应,以上率下,主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不断构建学习强国平台自学、读书班研学、校领导下沉巡学、区校、校企、校际联学的理论学习模式,建立健全述学、评学、巡学制度(高校中率先)。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宣讲460 余场。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13 期,实现培训教育常态化。出版理论学习成果《制造强国 使命至上》。
组织有力作风扎实。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工作创先争优行动计划,推进三级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2021 年,两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持续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治理效能,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依法治校案例获评上海市依法治校创建成果一等奖。组织开展书记沙龙、校长下午茶、院长书记面对面,问需问计于师生,2021 年,学校党委推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和发展项目30 个。
党委领导班子举行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
“校长下午茶”活动成为拓宽民主管理渠道的品牌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党委班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大力推进三年一轮全覆盖的校内巡察,形成“一巡双改双反馈”工作机制。通过专题座谈、廉政提示、廉情通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形成“1+1+1”廉洁文化建设模式强化效能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好:
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完善机制体制。坚持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训首位,通过上好政治第一课、办好专题培训班、抓好主题教育等,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选树师德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为人为师为学”“同学心目中的好老师”“讲台深处的爱”等师德师风建设,激活全员育人活力,师生共育有声有色。“新型班主任制度”工作案例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并受到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报道。
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全方位教师发展体系,引育并举,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及其团队。全年共引进2名国家级、11名省部级人才,推出“沪江学者”“思学计划”“志远计划”“乘风计划”等,全年自主培养3名国家级、16名省部级人才。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中近半数为自主培养。
顾铮先教授荣获2022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光催化之父”藤岛昭院士及其团队全职加盟上理工
校园文化建设好:
挖掘红色校史资源,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聚焦红色文化育人。学校首次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文化建设专项规划》。2021 年,紧扣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重大主题,制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完成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上海高校红色文化地标和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馆长讲党课”等主题活动,成为新生开学第一课、毕业生最后一课和校友返校重温一课的情境课堂,受到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接待近5000 人次的参观和341.78 万人次的在线直播观看,被评为杨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杨浦区首批红色育人实践基地。
刘湛恩烈士故居成为特色鲜明的上海高校红色文化地标和教育基地
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凝练和弘扬“爱国图强、开放包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上理精神,广泛发动师生,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好人好事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深入组织开展校史、院史、学科史的挖掘,形成年年有精品、月月有主题、院院有特色、人人可参与,年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73 场次,培育推出《春归》、“新时代·中国说”等一大批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打造卓越工程文化品牌。
校园环境建设好:
推进实事工程,建设文明美丽校园
学校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建筑保护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 年初,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开工,面积达7.6 万平方米,在整体校园面积受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校园环境的建设品质,不断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沪江大学近代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军工路校区核心区域航拍)
海绵校园、智慧教室、阅读空间、美食广场、网红浴室、校园快递中心和机器人无人送货等实事项目频频登上热搜,显著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2024 年将实现黄浦江上理工滨江带的全面贯通。
阵地管理好: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阵地主体责任。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监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严格实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加强涉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审批报备;实行新媒体平台年检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有效组织开展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做到把握主动、正确引导,线上线下联动处置,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学校成立融媒体中心构筑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生态圈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建设好、用好校园媒体平台。开通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强国号,加强“两网两微一报多新”的融媒体平台建设。构建短视频宣传矩阵,延长正能量新闻的“传播链”等方面持续发力,674 篇融媒体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和上海热搜榜第一。建立“专家网评员”“核心网评员”以及“网评志愿者”等3 个圈层组成的评论员队伍,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学校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量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