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聃什么梗 六边形战士是什么梗

时间:2023-05-09 17:3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882 评论: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汪灵

4月23日晚7点,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最强大脑》学长潘周聃做客封面新闻“封面开讲了”直播间,与《中国诗词大会》两季冠军陈更、彭敏,进行“寻路东坡”知识挑战赛大神PK赛,并畅谈与苏东坡有关的故事。

潘周聃

直播伊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潘周聃爽朗的笑声久久回响在封面新闻的直播间。连麦过程中,他更是妙语频出,时不时爆出一些“金句”,一度将直播间气氛推向高潮。比如,他以“腐草之荧光”自谦,夸彭敏如“天心之皓月”的学识,文韵功底丰厚。

正在牛津大学读博的他,被主持人问到是否有“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感受时,潘周聃用苏轼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作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直言:“在海外每到月圆时,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有请潘周聃’这个梗火爆全网之后,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面对蜂拥而至的流量,潘周聃坦言自己更加明白“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意,“在如此夸张流量的裹挟下,我真的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笑声朗朗的潘学长(右上)

在潘周聃眼中,苏轼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提到苏东坡大家肯定就会想到一道菜,也就是东坡肉”。他分享了自己留学的趣事:“有一次我在家做东坡肉,一位外国同学指着自己刚做好的寿司,发出‘suxi’的声音,向我分享。”面对同学的盛情邀请,潘周聃笑着回应:“我喜欢‘suxi’(寿司),但我更喜欢‘SuShi’(苏轼)。”

见对方表示不解,潘周聃当即在纸上写下“苏轼”二字,对方看后答道:“东坡先生!”在异国他乡的潘周聃倍感欣喜:“对方用日语念,我是听不懂的,因为不同国家对‘苏轼’的念法不一样,但是我一写‘苏轼’,人家就知道了。”随后,对方当即用汉字写下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我立马接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人相视一笑,“通过这些经历,我感受到,不管是苏轼这样的历史名人,还是咱们中华的汉字文化,其本身的文化魅力是非常深刻且无穷的”。

潘周聃的名字出自道家先哲庄周和老聃,在用一句话总结苏东坡的环节中,潘周聃从“道”字出发,形容这位大文豪:“苏东坡对释道儒都很有研究,‘道’既是一种生活豁达的态度,也是在起起伏伏中都有所作为、有所表达、有所行动。”说着,他还推荐起了彭敏新书《曾许人间第一流》中有关苏轼的部分,“第一个部分‘嫁给苏轼是怎样的体验’,第二部分讲了‘吃货的自我修养’,最后是‘我们都是快乐家族’。”他以此发出赞叹,称苏东坡“哪怕是六七十岁,仍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豁达与豪情。

在飞花令环节中,他更展示了不俗的文化积累,并表示:“一个人在海外非常不容易,苏东坡能解开我心中的许多困惑。”他还向网友介绍了苏东坡与黄庭坚之间的“神仙友谊”:“苏东坡这辈子怀念过很多人,黄庭坚作为他的学生,为了怀念恩师写下了《松风阁诗帖》这样的千古名篇。”每当自己郁结难消,他都会临摹这篇诗帖抒发苦闷,“这首诗里既有东坡先生的仙风道骨,作者也在横竖撇那间挥洒着潇洒肆意”。

“正所谓书画不分家,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既是文字也是画画。”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推广者,潘周聃也身体力行地向西方友人介绍汉字之美:“把汉字当作表情符号一样你就懂了,汉字能承载的文化是非常多的,这也是苏东坡给我这个海外求学的理工男带来的最大感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