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越用越有钱 什么东西越小越有用
有句话这么说:“穷大方,富抠门。”
意思是,囊中羞涩的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家财万贯的人,花钱却精打细算。
有人戏称,越有钱的人越抠门。
在很多人眼里,抠门等同于斤斤计较或者一毛不拔。
其实,恰如其分的“抠”,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场人生修行。
那些越小气越富有的人,往往深谙这三个道理。
吝啬时间不可怕,虚度光阴才可怕
看过一句话:“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一代宗师李叔同年轻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有一回,他邀请好友欧阳予倩来家中相聚。
两个人的住处距离较远,欧阳予倩比约定时间晚到五分钟。
气喘吁吁的他,本以为能得到主人公的热情招待,谁知竟吃了闭门羹。
李叔同以迟到为由,毫不客气地将他拒之门外,继而投入工作。
好在欧阳予倩了解这位好友的脾气,知道他过了指定时间绝不会客,两个人才没有因此心生嫌隙。
李叔同钟爱戏剧,在日本留学期间和朋友共同成立话剧团体春柳社。很多人拿这当兴趣爱好,他却全然投入其中。
精益求精的他,除了万不得已的活动,其他社交聚会能推则推,争分夺秒打磨演技。
为了让扮演的女角形神兼备,李叔同自掏腰包买来各式头套和衣服,经常独自对镜苦练,反复琢磨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因为李叔同的原因,话剧开始传入中国,他成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来源:全景视觉
亦舒说过:“一个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的。”
时间的转轴,最终能够承载住什么,取决于我们赋予它多大的力量。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只为了延长工作时间;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拿来读书写作;
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留起长发,只是为了节省排队理发时间,潜心做研究。
心怀志向的人惜时如金,反观漫无目的活着的人,时间只会在他们身上催生出无力感和失控感。
当你日复一日消磨光阴,你会发现时间也在消磨你。
相比于见缝插针的紧迫感,蹉跎岁月更令人唏嘘。
生命短暂,时光亦然。只有认准目标,善待时间的人,才能把握当下,不负年华。
抠门不丢人 ,活不起才丢人
“你如何看待抠门?”
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抠门不是锱铢必较,而是懂得节制、坚持自律。
著名企业家王永庆,生前被大家调侃为“最抠门”的富豪。
王永庆自小家境贫困,小小年纪既要种菜喂猪,又要到铁路两旁捡掉落的煤块卖钱。
穷困潦倒的日子,使得他向来勤俭节约。
长大后,王永庆靠200元本钱经营米店生意。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的事业版图一再扩张,生意蒸蒸日上,最终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坐拥财富的王永庆,生活作风却一如既往。
家用肥皂用到只剩下一小片,他贴在新的肥皂上继续使用。
冲咖啡用的奶粉,倒出来后,空盒子加入水涮一涮,再将余汁倒进咖啡杯。
王永庆坚持晨跑后,腰围小了一圈,原来笔挺修身的西装变得宽松肥大。
于是,妻子就请裁缝到家里为他量尺寸。裁缝以为王永庆难得要做新衣服,谁知他竟从衣柜里拿出五套旧西装,让对方旧改新。
王永庆还“抠”得一视同仁。
女儿出嫁时的手捧花,是对比多家花店后,选择最便宜的款式。
员工出差只能坐经济舱,报销超过规定额度,就要当面询问。
请客吃饭只在公司招待所,由服务员按需分菜,吃不完还得打包带走。
来源:全景视觉
真正的抠,不是拥有却不愿意付出,而是讲究刚刚好。
抠门并不丢人,在攀比和虚荣中,把生活推向深渊的人才丢脸。
有多少人心为物役,入不敷出,结果日子举步维艰。
经历得越多越会发现,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一场大病轻易就能拖垮一个家庭,一次失业立马能让人陷入焦虑……
任何时候,卡里的钱多一分,心里的安全感就增加一分,身后的退路就多一分。
拒绝不失礼,无效社交才失礼
最近几年,“垃圾人”一词在社交圈流行甚广。
所谓“垃圾人”,是指那些无法给我们带来成长上的帮助,却在潜移默化中消耗和影响我们的人。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少来往,甚至拒绝来往。
《社交减负》一书中,作者李维文分享过一个咨询案例。
咨询者朱女士,有一位做产品代理的闺密。对方利用两个人的交情,经常向朱女士推销产品。
一开始,朱女士以“手头紧”为由婉拒。对方却大方表示产品可以先用,等经济宽裕再还钱,还口口声声说姐妹之间,不用计较得那么清楚。
朱女士第一次没能拒绝成功,随后,她就被动多次收到好友寄来的产品。
对方隔三岔五还会关心她用得怎么样,接着以回款难为由,暗示朱女士付钱。
就这样,朱女士花钱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产品。
有些人,碍于情面或者耳根子软,明明心里不情愿,行动上却默许他人的冒犯。
要知道,毫无原则地允许,换不来别人的尊重,只会让他人得寸进尺。
来源:全景视觉
成年人的世界离不开社交,有时候也确实需要借助人脉资源。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忍让和妥协。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提出,潜意识里有取悦情结的人,在社交中容易被说服、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并且害怕跟他人起冲突。
事实上,一段舒服的关系,不需要卑微谄媚,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鼓励。
正如作家李小墨所说:“成熟的人,进退之间总是不卑不亢,树立自己平等的人际观。”
面对内耗的社交活动,最稳妥的做法,莫过于不讨好、不迎合,始终坚定立场。
社交是做加法,拒绝是做减法。
聪明人,都懂得为人际关系做断舍离。
干净的圈子,合拍的朋友,才是社交应该有的样子。
“抠”并非是真的小气,而是面对世俗偏见时,依然保持清醒和理智。
与其说小气,倒不如说是认清自我需求后,学会权衡与取舍。
目标清晰、分秒必争,越能靠近成功。
知足常乐、万事有度,有定力的人懂得减去冗余欲念,活出潇洒自在。
学会自重、聆听心声,自爱的人才能活出精彩人生,赢得他人尊重。
追梦路上,布满着荆棘和诱惑,但我们也在修身养性,寻求更美好的自我。
文末点亮“关注”,愿我们余生有所求,身心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