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女人吃薄荷的坏处
薄荷,《本草纲目》记载:“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滇南本草》记载:“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瘰疬,即在颈部皮肉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核块;疮疥,是由于体内热毒旺盛发于体表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疾病。
薄荷本草,为茎叶茂盛时采割的整株干燥后切段生用。
薄荷性辛、凉,归肺、肝两经。
功效主要有:
1、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时的清热辛凉解表,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
2、由于薄荷芳香可通窍,故可用于清利头目、利咽喉。
3、宣毒透疹、祛风止痒,可用于风热束表,麻疹不透。
4、由于薄荷入肝经,能疏肝理气调经。
薄荷不同部位亦有功效的侧重: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则偏于行气和中。
薄荷入药注意事项:
1、薄荷芳香,宜后下。
2、薄荷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不宜使用。
现代用法(需遵医嘱使用):
1、将丁香、厚朴、薄荷、银花制成漱口水,分次漱口每日2~3次,可治疗牙疼、口臭。
2、以车前草、薄荷煎汤,待药液凉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眼睛,治疗急性结膜炎。
3、将薄荷、橘叶水煎、过滤,用毛巾浸汤热敷患处,早晚各1次,治疗急性乳腺炎(未溃脓者)。
4、薄荷、桂圆干,煎服,治疗慢性荨麻疹。
薄荷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既是食品,也是药品。野生与栽培的均有,但药用以栽培为主,野生的薄荷干后气味极淡,质量较差,故多不采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薄荷的特征、栽培、分布和用途作了详述:
“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江苏栽培的薄荷茎小而气味芳香,质量最优,称为“地道药材”。
在唐以前的药书和方书当中都没有薄荷的药用记载,薄荷一直都是作为蔬菜来供食用,或是作为茶饮,而不作为药品使用。最早记载薄荷药用价值的药书是唐朝官方编著的《新修本草》。这倒不是因为薄荷的药用价值不大,而是因为时势所限,古代医家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能够尽善尽美。
事实上,薄荷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要药。李时珍曰:“薄荷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如果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会觉清凉,多用反觉灼热。薄荷的辛凉之力可以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所以服之能透发凉汗,是治疗温病初起,风热感冒的要药。
薄荷是儿科常用之品,治疗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瘛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奏效。外感风热又兼痢疾初起,薄荷可以外散表邪,里清肠热,此外薄荷还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外用可以治疗皮肤风疹、瘙痒、疮疥及蜂螫伤。
薄荷属于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煎服时不能久煮,久煮会导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由于薄荷辛凉发汗,体虚多汗的人不宜使用。
薄荷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薄荷虽然是一种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会让那些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所以薄荷的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再爱我一次”。此外,它还有一种花语是"美德",代表了人的种种美好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