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集
说来真惭愧,初中必背名篇《送东阳马生序》,我对其作者宋濂是所知不多的。
中年老母亲居然是在刷剧时,模模糊糊的,勾起了一丁点印象,顺藤摸瓜,一路搜索到了这位大文豪。
这一阵子看讲明成祖(永乐皇帝)的电视剧《山河月明》,反复提及明初两大势力集团的明争暗斗: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淮西集团,是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一来人多,二来多是朱元璋的老乡,光国公和侯爷就有无数个,连免死铁券都有好几张。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把持着中书省和六部。
浙东集团,则是打江山的智囊团。以浙东的读书人居多,以刘伯温为代表,把持着御史台和稽查文官体系。
讲到浙东集团,就得先提一下“浙东四先生”(或是浙东四夫子),他们是指家在浙东的刘伯温、宋濂、章溢和叶琛。
他们个个才学超群,相互之间交谊极深。朱元璋打下浙东后,就把他们一起召往身边做打天下、管天下的超级顾问。
而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神机妙算的刘基(刘伯温),但宋濂这个名字,初中家长们可有印象?
对了,正是九下语文课本上《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这篇勉励后辈勤奋读书的文章,属于必背文言文。
这位宋濂,学问极高。
他是太子的老师。
他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了十多年的经书,让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所以在电视剧中,太子是站队浙东集团的,力荐刘伯温当宰相,也更加接受浙东派的政治主张。)
他主持编修《元史》。
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元史》,正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编修的。而在历朝历代,能修正史的人,那都是精英知识分子中的“超级学霸”,比如《史记》的司马迁、《汉书》的班固、《晋书》的房玄龄、《隋书》的魏徵、《新唐书》的欧阳修等等。
他是明朝&34;开国文臣之首&34;。
这个说法是朱元璋亲自提的,当时立国初创,朝廷很多礼乐制度都是宋濂去制定的。可见他的文笔之好,在一派浙东才子中都出类拔萃,就连刘伯温都要赞他&34;当今文章第一&34;。
他是文学史上“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章写得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在文学史上没点地位?怎么可能不出现在语文考点中?
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34;辞达&34;,注意&34;通变&34;,要求&34;因事感触&34;而为文,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内容比较充实。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就精选了他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勉励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导,放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经典《送东阳马生序》的重要考点。
整篇文章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1段是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诚恳专一,第2段叙说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第3段则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在文中,作者采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既有前后两段的正反对比,又有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细节对比。作者正是通过诸多对比来阐发主旨:条件优越,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年轻的后辈们要“用心于学”啊。
《古文观止》所选篇目。
在家长们很重视的精选文集《古文观止》中,同样入选了他的两篇文章《送天台陈庭学序》(也是一篇鼓励后辈的赠序),以及《阅江楼记》。
而在同一时期的明代选文中,还有刘基的《司马季主论卜》、《卖柑者言》,方孝孺的《豫让论》、《深虑论》,皆为古文精品。
而方孝孺又正是宋濂的得意门生,又成了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的帝王师和“首席笔杆子”。
不管历史如何起伏,思想如何评述,从学语文的角度去说,这些人的文章,是写得真好,值得花时间去读一读。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