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 湄公河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举世公认的推理小说女王。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作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
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
她笔下的侦探——一个是身材矮胖,留着黑色胡子的比利时人赫尔克里·波洛,一个是身材矮小,却十分可爱的老太太马普尔,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IP。
19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加莎·克里斯蒂担心自己能否活下来,就写好了以波洛为主角的侦探故事的结尾,也就是《幕》,小说写成之后就被锁进了保险柜。
1975年她决定再也不创作侦探小说,才同意将《幕》出版。1975年8月6日的《纽约时报》破天荒在头版刊登了波洛去世的讣告和新出版的这部小说的封面,这是该报第一次刊登虚构人物的逝世消息。小说出版的第二年的1月,阿加莎·克里斯蒂去世。
她的小说不仅质高,而且量大,可谓是优秀影视剧的风向标,一块闪耀的金字招牌。
比利·怀尔德导演作品《控方证人》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
《马普尔小姐探案第六季》
约翰·古勒米导演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
西德尼·吕美特导演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
丹·泽夫导演作品《伯特伦旅馆之谜》
保罗·安文导演作品《啤酒谋杀案》
彼特·克林逊导演作品《无人生还》
部分根据阿加莎小说改编的高分作品
她所创作的故事也经久不衰,同一篇小说在不同时代被改编翻拍多次。
1974版
2017版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4版
2015版
《无人生还》
1978版
2004版
2022版
《尼罗河上的惨案》
她开创了“暴风雪山庄模式”、“乡间别墅派”、“童谣杀人”等多种影响后世的悬疑手法。
在今年1月21日,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为您献上,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作品——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琳内特继承家产,成为了英国最有钱的人之一,好友杰姬向她推荐自己的未婚夫西蒙来帮她管理庄园。
琳内特勉强同意了,但她见到西蒙之后,两人即迅速陷入热恋,并很快结婚了。
两人在各地度蜜月的途中,杰姬总会突然出现破坏他们的两人世界,一直追到了埃及。
在船上,大侦探波洛发现所有乘客都是假装随意,实则有意登上船的,他们都与琳内特小姐有仇。
好友杰姬
某个被她抢走爱人的人
女仆路易斯
某个被她阻拦为爱痴狂而克扣工资的人
德国医生贝斯纳
某个名誉被她破坏了的人
护士鲍尔斯小姐
某个家庭被她父亲弄得破产的人
范斯凯勒太太
某个一心想要盗窃的人
弗格森先生
某个对别人继承大笔遗产不满的共产主义者
罗萨莉小姐
某个想要竭尽全力挽救她的母亲免遭破产的人
美国业务委托人安德鲁大叔
某个提心吊胆怕暴露他欺骗行为的受委托的人
一天晚上,西蒙和杰姬争吵起来,喝醉了的杰姬开枪打中了西蒙的腿。
罗萨莉小姐去找鲍尔斯小姐把半疯的杰姬看护好,鲍尔斯给杰姬打了麻醉剂,而弗格森把贝斯纳大夫找来处理西蒙的伤。
过后弗格森去寻找那支枪,却发现枪不见了。
第三天早上,琳内特被发现死在自己床上,死因是睡眠中头部近距离中弹。
波洛发现船上几乎每个人都有杀死琳内特的动机,且没有不在场证明。
而最有动机的杰姬,却因为麻醉剂的作用彻夜昏迷,没有作案时间。
思索之余,又有两名乘客离奇死亡。
凶手究竟是谁?他/她的目的是什么?
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于1月21日21:15播出《尼罗河上的惨案》,敬请期待!
约翰·吉勒明导演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
1978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是最受观众认可的一版,也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一版。
它的成功不只是有“阿婆”的加持,还有一众巨星的精彩演绎撑腰。
两届奥斯卡最佳男配:扮演波洛的彼德·乌斯蒂诺夫,将波洛的机敏、幽默、从容、正义表演得淋漓尽致。
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他第一次扮演波洛,但形象实在过于深入人心。
这导致他先后在6部影视作品中饰演波洛一角,至今保持着饰演波洛次数最多的纪录。
彼德·乌斯蒂诺夫在外形上与原著中的波洛相去甚远,选角时阿加莎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他时惊讶地叫出声:“不,他不是波洛!波洛不是这副模样!”而他的回答是,“现在是了!”
奥斯卡影帝:扮演雷斯上校的大卫·尼文。
奥斯卡最佳男配:扮演安德鲁的乔治·肯尼迪。
两届奥斯卡影后获得者:扮演范斯凯勒太太的贝蒂·戴维斯。
奥斯卡影后:扮演护士鲍尔斯小姐的玛吉·史密斯,她更为年轻人熟知的形象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麦格校长。
演员玛吉·史密斯
那年的“邦女郎”洛伊丝·奇利斯饰演琳内特一角,心细高傲、精明干练的白富美形象展现无遗。
饰演杰姬的米娅·法罗也让角色甜美可爱、敢爱敢恨、为爱痴狂等特质极具说服力。
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所有服装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不仅忠于原著,忠于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的同时,而且更凸显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时代色彩。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除此之外,有好的故事不等于有把故事讲好的能力,该片的叙事也被影迷津津乐道。
悬疑推理片,顾名思义,最重要的就是“悬疑”和“推理”。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对悬念的设置相当精彩,对叙事也有高明的讲述方法。
神秘的埃及景点与剧情密切关联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那种诡异的效果。
影片中有一段十分突出,当柱子上的巨石被人推落下来的时候,四周非常安静,没有配乐,只有风声和鸟鸣声。
然而随着巨石的移动,观众的心却都不由自主地进入紧张状态,并且在掉落的一瞬间到达情绪极点。
这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渲染出极致的惊悚感。
在人物的处理上,该片的处理更加智慧。
悬疑推理故事往往都是重故事,轻人物,往往破案瞬间会有一种正义被伸张的快感。
但《尼罗河上的惨案》反其道而行,精彩的群像戏份注入了故事的灵魂,充分与角色共情之后,知晓时凶手会有一丝惋惜。
也正是因为故事蕴含着这份人文,该作品才没有取名为《尼罗河谋杀案》。
2
0
2
2
肯尼思·布拉纳导演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2022年初,院线上映了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该片确确实实地成为了口碑票房双崩坏的惨案。
明明有如此出色的剧本,以及范本式的1978版、2004版,为何各大颁奖礼的常客——肯导的2022版会如此失败?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首先是整部电影的气质根本不像悬疑推理片,更像是一部埃及旅行宣传片。
不可否认,影片中的风景确实非常靓丽,但不应该让无关剧情的载歌载舞占据悬疑片太多时长。
角色的服装确实华丽,却怎么也不让人觉得高级,异样的奢华感让人联想到《小时代》。
突如其来,且长达数十秒的Tiffany广告也令人尴尬。
男主角的脸过于油腻,无法让观众信服这是千金小姐奋不顾身追求的男人。
导演的叙述方式完全不可谓高级,大量的镜头语言并没有设置悬念,只让观众提前就能猜到凶手是谁,这是推理片的大忌。
而最重要的破案环节,导演安排了一场追凶枪战,反而解谜的话没说两句就草草结束。
这与大众喜爱的波洛形象完全不同,和蔼的老绅士,摇身一变成了无文推理,有武缉凶,被感情占据头脑的暴躁中年男。
并且所有人无条件折服于波洛。当波洛没有任何推理,直接指认是琳内特表哥在金字塔推下石头时,他没有任何反驳,立刻抱头惭愧。
银幕外的观众完全没有揭秘的惊喜感。
相比1978版,在波洛的推理过程中,可怜的琳内特在波洛的脑海中被所有人轮番杀害了一遍,每听完一个推理,都被推理惊吓到。
画面很微妙,人人自危,营造的悬疑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2022版中所有人的来历全凭台词介绍,这种“解释性对话”让故事变得冗杂,使观众失去耐性。
而且他们都是琳内特邀请来的,这样处理相比1978版的悬疑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1978版刚开始就分别介绍了其中主要几个角色得知琳内特闪婚后的震惊。
但他们都是假装随意实则有意靠近琳内特,造成一种危机四处潜伏的氛围。
1978版人物依然众多,人物关系依然复杂,但导演用一场舞会交代了每个人的背景故事与人物性格,相比2022版酒吧中明目张胆的荷尔蒙泄漏,暗流涌动的舞会显得无比高级。
值得一提的是,1978版导演用波洛以无意的偷听来交代每个人物的秘密,让紧张的故事中有轻松诙谐的插曲,也让每个角色都形象丰满,生动鲜活。
2022版最为人诟病的是导演对人物的改编。
瑞斯上校一角虽然对案件并无多大影响,但绝非可有可无。
厌烦外语的上校
在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埃及,作为英国上校,他得到了授权,这是波洛可以合理合法调查的权力来源。
在原著中瑞斯上校是波洛的得力帮手,肯导将其删除,相当于福尔摩斯离开了华生,也让整个故事变得不严谨。
琳内特也从一个精明高傲的富家女彻底沦为傻白甜,面对怒气冲冲的杰姬,竟然还低声下气,与原著形象大相径庭。
新增加的前男友人设也对剧情推进毫无作用。
更令人窒息的,肯导强行加入了大量原著中没有的“政治正确”元素——少数族裔、黑人贵族、女同性恋、白人爱上黑人。
这些当然没问题,但这个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上层白人贵族与黑人同船旅行是存在的?女同性恋会公开承认吗?
除此之外,犹太籍英国富家女的表哥是印度人,让人忍俊不禁。
影片的重心过多偏向于波洛了,开头讲述他胡子的由来,以及结尾处坐在酒吧向往爱情,都与主题无关(除非电影叫做《波洛自传》),丧失了其故事的灵魂。
2022版波洛过于自恋
影片虽然讲的是一场神秘的谋杀,但真正的核心是群像戏中蠢蠢欲动的贪念——对于爱情、名誉,又或者对于金钱。
原著中的角色科妮丽亚曾经这样形容“尼罗河上的惨案”:“只要我还活着,就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旅行,三条人命……简直就像做了一场噩梦。”
欲望造就了人,也会让人变为魔鬼,隐藏在名利场的华贵之后,躁动的人心,才是悬疑的迷雾。
约翰·吉勒明导演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
1月21日21:15,凤凰卫视电影台带您揭开迷雾,领略阿加莎侦探小说的魅力。
END
即将播出:
《尼罗河上的惨案》
01月21日 21:15
文|Tea
编辑|福尔魔歌、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