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是什么意思 男女之间的基友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5-11 18:0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186 评论:0

1. 伯牙与钟子期

小编其实是不想把伯牙子期列出来的,因为觉得在他们面前“好基友”这个词有点俗,但为了凑够十组,只好唐突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但凡是伯牙所想,钟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出来,也难怪伯牙珍惜这位知音。

子期死,伯牙悲痛欲绝,世上再无知音,要琴何用!于是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幸运,他这一生遇到了钟子期。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多少人如岳飞一般,渴求知音而不可得。

2. 管仲与鲍叔牙

如果要投票选“你最想要的朋友”,我想鲍叔牙一定名列榜首。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立下赫赫功业,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离不开鲍叔牙这位好基友的帮助和支持。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为了争夺国君之位,管仲差点射死小白。后来小白胜利,就是日后的齐桓公。

本来齐桓公想报仇杀了管仲,但是鲍叔牙极力称赞管仲的才能,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

可以说,因为鲍叔牙的保护和举荐,管仲才保住性命,满身才华也得到了施展之地。

对于这位好基友,管仲一生敬重他感激他,他曾经动情地说道: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事业成功,又有这样一位千古难寻的知心好基友,妥妥的人生赢家,也难怪后世诸葛亮等人总喜欢自比管仲乐毅。

3. 刘邦与卢绾

刘邦和卢绾两人都是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父辈是好友,两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儿时又一起在马维先生的书院读书。这对基友是发小加同窗,关系好的能同穿一条裤子。

刘邦当亭长时,卢绾就是他的跟班助手。刘邦打天下时,卢绾一直追随,不离不弃。

等到汉朝建立,刘邦很够意思,虽然卢绾没立多少功劳,还是封好基友为燕王。而且卢绾随意出入刘邦卧内,萧何曹参等人虽然功劳大,却没有卢绾受宠信。

然而,在权势面前,这对好基友最终还是反目成仇了。

刘邦诛杀异姓王,最后也向卢绾挥起屠刀。卢绾自然不是刘邦的对手,带着家人逃到匈奴,最终客死他乡。

4. 汉武帝与韩嫣

只能说,太史公就是胆大,什么都敢写,于是汉武帝和韩嫣的桃色绯闻传了千年。

这一对好基友也是发小加同窗。

韩嫣,字王孙,他曾祖父被封为韩王,祖父是弓高侯,是个名副其实的王孙公子。因此,他儿时给当时封为胶东王的刘彻当伴读,青梅竹马,关系亲密。

韩嫣本人善骑射,汉武帝即位想伐匈奴,韩嫣也一力支持,自己先练习胡兵,想建功立业。

总之,这一对好基友不知怎么就产生了基情,两人同卧起,韩嫣得到的赏赐就像以前汉文帝的男宠邓通一样丰厚。

有汉武帝做靠山,韩嫣行事肆意又任性。

韩嫣喜欢玩弹弓,用的是金弹丸。每次出游打猎,都有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等着捡金弹子。

有一次韩嫣和汉武帝一起玩耍,韩嫣行为放肆,冒犯帝王。当时没人敢吭声,只有李广的儿子李当户是个愣头青,气的去打韩嫣。

汉武帝认为李当户很勇敢,是的,不是忠心,而是勇敢,敢打冒犯他的韩嫣,就是勇敢!

但即使有汉武帝保护,韩嫣还是被杀了,因为他得罪了汉武帝的老妈王太后。

先前韩嫣对江都王无理,江都王大怒去王太后那里哭诉:“我不当王爷了,让我给皇帝当个宿卫,像韩嫣那样威风就行。”王太后因此讨厌韩嫣。

后来韩嫣多嘴,告诉汉武帝,你老妈其实以前嫁过人,她还有个长女在民间呢。

汉武帝很高兴,把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接到宫里,让她和王太后母女团聚,还封她为修成君,给了许多赏赐。

但是,王太后会感激韩嫣吗?

不,她简直恨死韩嫣了。

王太后抛夫弃女入宫,难道还不知道自己有个女儿在民间吗?她就是想忘掉这件丑事,可韩嫣偏偏揭了她的伤疤,让她丢脸。

后来,韩嫣出入宫廷,与宫女私通。王太后趁机赐死韩嫣,汉武帝亲自求情也没挽回。

韩嫣死后,汉武帝很照顾他弟弟韩说。韩说也曾跟着卫青讨伐匈奴,没立多少功劳就封了候。

5. 刘关张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仅在《三国演义》中三人情同兄弟,在史书《三国志》中,也记载刘备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刘备白手起家,创业艰难,关羽张飞一直忠心耿耿的追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关羽被东吴所害,张飞为了急着给他报仇被手下杀害,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起兵报仇,之后兵败,郁郁而终。

6. 周瑜孙策

这一对好基友大概是颜值太高,竟然衍生了同人CP,囧……

孙策美姿颜,好笑语,被称为“孙郎”;周瑜资质风流,仪容秀丽,被称为“周郎”。两人合称江东双璧。

孙策和周瑜同年,交情甚密,结为兄弟。

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孙策就带着家人搬到周瑜的家乡舒县,周瑜把家中的大宅送给孙策居住,升堂拜母,互通有无。

用孙策的话说就是“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孙策能割据江东,离不开这个好基友的支持和帮助。

后来孙策娶江东桥玄长女大乔,周瑜娶其次女小乔,两人成了连襟,亲上加亲。

孙策26岁就遇刺身亡,临终前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也没有辜负好友所托,尽心辅佐,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可惜的是,周瑜36岁也病逝了,这一对好基友都是英年早逝。

7. 潘岳与夏侯湛

无疑,这是中国颜值最高的一对好基友。

潘岳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形容男子俊美经常用“貌若潘安”,可见他已经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了。

夏侯湛名气不如潘岳大,但美貌程度毫不逊色。

据史记载,夏侯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不仅长得好,也有才华,因此和才貌双全的潘岳成为好基友。

这对好基友喜欢一起出来玩,两个美男子加起来的震撼效果绝对大于一加一,洛阳人都称他们为“连璧”,像两块相连的美玉。

8. 竹林七贤

这一时期,司马家独专朝政,杀戮异己,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于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为了躲避政治上的迫害,不问世事,常常在竹林之下,肆意畅饮,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想想这七人都极有才华,在一起饮酒论诗,或是谈玄论道,又或者嵇康打铁,向秀给他掌火……虽然是躲避迫害,但在这小小竹林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也是一件美事。

然而好景不长,嵇康被害,阮籍郁郁而终,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后来王戎作尚书令,路过黄公酒垆,对旁边的人感叹:“当年我也和嵇康阮籍一起在此畅饮,竹林同游。自从嵇康早逝,阮籍病亡,我为世事羁绊,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物是人非,怎不让人伤怀。

9.李世民和长孙无忌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对好基友不仅交情好,还是姻亲。

与刘邦卢绾不同的是,他们两个情谊一直未变,没有发生好友反目成仇的遗憾事。

李世民情况危急时,是长孙无忌劝说他奋力一搏,发动政变。要知道当时他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失败,肯定是身死,还要连累家人朋友下属。

风险太大,也只有长孙无忌才敢劝说李世民下定决心。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获胜,当了皇帝,认定长孙无忌的功劳最大,还是自己的大舅哥好基友,对他最是宠信,常让他出入卧内,不仅封他为齐国公,又让他当宰相。

当时有人上密表,说长孙无忌荣宠过盛。

李世民直接把密表给长孙无忌看,表示我和你之间凡是无疑,有什么说什么,别不交流。

李世民还特地召集文武百官训话,意思是:无忌对我有大功,我信任他,就像信任儿子一样,疏不间亲,新不间旧,有些人呀,别妄想离间我们。

长孙无忌很谨慎,上表辞官,李世民夸他“聪明鉴悟,雅有武略”,足担重任。

后来李世民又说:“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籓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把长孙无忌比作管仲等先贤,认为有他的辅佐,才能君临天下。

后来李世民画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长孙无忌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武不如李靖尉迟恭,却列为功臣第一。

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想越过魏王李泰立晋王李治,就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询问意见。

李世民说:“我想立晋王当太子。”

长孙无忌一向支持他,况且肉烂在自己锅里,李治李泰都是他的外甥,对他来说立哪个都一样,于是就说:“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房玄龄李勣还没发表意见,他就一锤定音了。

李世民见好基友支持,当时就放心了,对李治说:“汝舅许汝,宜拜谢。”

估计当时房玄龄李勣这两个打酱油的都懵逼了,没想到谁当太子,只要国舅爷同意就行,真是大开眼界了。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危,召长孙无忌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脸,长孙无忌悲痛欲绝,李世民也伤心的气息哽咽说不出话.

后来李世民病逝,让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李治。

李世民不愧是中国好基友,临死前还担心长孙无忌,对褚遂良说:“无忌对我竭尽忠心,我得天下,多半是靠他的力量。你辅佐朝政以后,别让进谗诋毁的人伤害他。如果让人伤害他,你就不再是忠臣。”

令人无语的是,长孙无忌扶持李治这个外甥当了皇帝,李治坐稳皇位就逼死了他,整个长孙家族连同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家都受到连累。

10.元稹与白居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形容元白二人再合适不过。

两个人都是当时才子,文学素养极高,文学主张也基本相同,同是倡导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世称“元白”。

在政治上,两人都有报国之心,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惜官场黑暗,报国无门,屡遭贬谪。

两人虽然仕途坎坷,但能有对方这样志同道合的好基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两人因为屡遭贬谪,聚少离多,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留下许多让人动容的诗歌。

小编高中时学过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时元稹被贬,在通州作司马,身患重病,听闻好友无辜被贬为江州司马,极度震惊悲凉,写下这首诗。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两人相交几十年,后来元稹去世。白居易可以说是看书忆他,喝酒忆他,做梦忆他,他曾在《梦微之》中写道:“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你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