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哪国人呢 马克思是什么意思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去年秋天在伦敦拜谒马克思墓的情景。
海格特公墓是伦敦最大的公墓之一,占地约15万平方米。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园,沿小径前行不远,是一座高约3米的花岗岩纪念碑。英国皇家雕刻学会前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雕刻的马克思铜质头像安放在碑顶。头像造型逼真,头发蓬起,目光如炬,美髯浓密,栩栩如生。墓碑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青铜环。纪念碑正面刻有几行镏金大字,上面写着《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座墓是1956年由英国共产党集资、在海格特公墓的醒目位置为马克思重建的。据说墓碑是从原来位于海格特公墓深处的墓地迁移而来,现移至公墓东园,离入口较近,也较宽敞,便于各国拜谒者瞻仰。
恭敬地伫立在马克思墓前,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国际歌》的声音:“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凝视着铜制的马克思头像,浮想联翩:正因为1818年5月5日在德国特里尔诞生了马克思,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份红色宣言《共产党宣言》,才有了与各种宗教信仰迥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才有了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运动,才有了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才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伫立在马克思墓前,我不禁想起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千古传诵的悼文。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65岁。在3天后的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深情、精辟的讲话。他这样评价马克思: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中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作为革命家,他毕生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列宁则充满激情地盛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最亲密、最崇高的革命友谊。他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正是这种真挚纯洁和高尚的友谊,决定了只有恩格斯才最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才最有资格、最能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及其理论和实践。
进入公墓大门时,守墓人递给我们一本介绍马克思的小册子——《卡尔·马克思,从特里尔到海格特》。小册子上,有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为马克思夫妇和女佣海伦写的墓志铭。读着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仿佛看见了马克思幸福和睦的一家人,全力支持马克思以毕生的精力、超凡的智慧、睿智的眼光、刚强的毅力,挥动犀利的“手术刀”,从解剖社会常见的“商品”和“剩余价值”入手,写作不朽的《资本论》的情景。守墓人告诉我们,前来拜谒马克思墓的游人络绎不绝,尤以中国人、俄罗斯人和德国人最多。
伫立墓前,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不朽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世纪80年代末,在法国巴黎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便喊出了“马克思没有死,他还活着”的口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喊这个口号的人更多了。“马克思热”正在全球兴起:《资本论》热销,“重读马克思”掀起热潮。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最好的告慰。
在我心中,这座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墓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依然闪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正以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以自己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印证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伟力。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本周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