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面积人口 立陶宛国家有多少人口
7月20日,岛上宣布在立陶宛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建交国,敦促立陶宛恪守外交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作为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立陶宛的反华立场趋于明显,这个欧洲小国如今越来越走在了反对中国的最前沿。今年2月首先是直指俄罗斯与某国是该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再在5月份退出中国与中欧及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如今更是跟岛上眉来眼去,明显是在走钢丝。本身与中国商贸合作往来相对较少的立陶宛,为何如此激进,成为了欧盟“反共”先锋?
壹
受制于苏俄压制,悲伤的过往
跟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一样,立陶宛在1990年从苏联独立出来以来,一直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的发展轨迹上。虽然经济水平没有达到其他西欧及中东欧国家,但经济增长较快,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平并不比中欧国家差,除了拥有6万名以乌克兰及俄罗斯裔为主的居民,比起其他欧盟国家外来人口较少,而该国人口也只有279.4万,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
老一辈的立陶宛人,不少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役,或是受到苏联的关押迫害;正值壮年的80、90后,对于年幼时苏联时代苦日子仍然记忆犹深。
立陶宛也差不多
在独立后的一段时期,俄罗斯政府对立陶宛禁止输出石油及天然气,立陶宛人在没暖气供应下撑过严寒冬季,一小撮分人更因当年切尔诺贝尔核电站泄漏而留有后遗症。
基于这段与苏联/俄罗斯有关历史阴影,立陶宛人对捍卫国家主权有着深刻体会,对于独立与自由民主也份外珍惜,“反俄”意识也特别深厚。
2003年,该国入欧公投以91%赞成通过,立陶宛正式加入欧盟,民众的亲欧态度至今仍然明显。立陶宛在欧洲议会中拥有11席,2014年选举11人中有3名为疑欧派,8人为亲欧派;2019年则只剩一人属疑欧派。
贰
受惠于欧盟援助,打造福利社会
受惠于欧盟过去近30年的经济援助,走上自由民主之路的立陶宛得到良好的发展。
事实上,立陶宛跟众多国家一样存在世代之争的情况:老一辈曾在苏联时期生活,倾向保守和习惯于东方的集体主义;年轻的立陶宛人未历社会主义时代,思想较为开放及祟尚西方个人主义。政治取态上因此同样分左、右,并同时受宗教信仰(立陶宛并无国教,但以罗马天主教徒为主)及民粹主义影响,但对于欧盟立场却同站一线。
立陶宛所有主流政党都是亲欧盟、亲北约,而且在白俄罗斯年爆发反对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政府游行后,全都一致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并成为欧盟之中的白俄罗斯“民主推手”。维尔纽斯大学教授Kestutis Girnius则形容:“在欧盟及外交政策方面,调整将是非常轻微。在主要政策上,国民的共识是广泛而强势的。”
地理位置上,波罗的海三国自成一隅,立陶宛最著名就是国内大面积的森林和湖泊,探索大自然、游山玩水是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济发展比起未完全入欧的巴尔干前南斯拉夫国家(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克罗地亚等)更好。
立陶宛这个二百多万人口的小国虽然未算富裕,但基本上已脱贫。人均GDP由入欧前2002年约4100美元,跃升至2019的19600美元,增长近4.8倍。2020年因疫情影响,立陶宛人均GDP是17416欧元,同比下降0.3%。国家经济结构也向服务业转型,较少国民从事辛勤的农业及制造业生产工作。
叁
地缘政治的不安感,青年自发受军训
根据2018年欧盟官方数据,欧盟在立陶宛的花费仍达20.7亿美元,占该国经济4.8%,立陶宛虽然在国民收入及整体生活水平远远未及中西欧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正在加大,但在社会福利、治安稳定、粮食充足度等方面,都与多数欧盟成员国无异。而且,国民能到欧盟国家留学,生育福利、失业及医疗保障也不逊于其他欧盟国家。
首都维尔纽斯曾获选为最洁净的欧洲首都,生活品质跟布鲁塞尔、里斯本、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齐名。国家常年犯罪率偏低,而在过去一年半的新冠疫情以来,立陶宛在疫情防控上不好不差,目前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率达42%,疫情自7月起也显著回落。
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国内社会气氛平静,不论内政、民生经济,抑或生活环境也无重大问题。
然而,基于20世纪初俄占与前苏联的历史背景,立陶宛人在国际地缘政治上从未感到安稳。尤其在2014年,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半岛之后,北约对于波三国与波兰的保护有增无减。四国各有北约联军驻扎,美国及德国领头的空中巡逻亦变得更加频密。过去几年,不少立陶宛青年人自组志愿防卫军,男男女女都接受军训,准备好当国家一旦受到外敌入侵就随时上战场。
波罗的海三国对于俄罗斯威胁的恐惧从来存在,中国作为跟俄罗斯关系友好的大国,三国对于跟中国17+1的合作计划一直充满疑心。早于2019年,立陶宛发表的国家威胁评估报告便特别提到潜在国安威胁,相关指控在过去两年仍持续不断。
肆
与熊打交道:新政府上台,意识形态强烈的外交方针
白俄罗斯
去年,毗邻的白俄罗斯爆发反卢卡申科示威进一步触动了立陶宛人的神经,“上下一心”的同意接收了流亡至该国的白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季哈诺夫斯卡娅(Sviatlana Tsikhanouskaya)。
这股趋势于去年10月立陶宛国会选举后更见明确,右翼联合政府上台后,立陶宛政府的外交手腕变得强硬,表明推动“价值观外交政策”(values-based foreign policy),包括多次对于俄国等的“威胁”高调发声。
6月,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da)警告欧盟如果是想促成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会面,情况就如“又想与熊打交道,又想保护罐子里的蜜糖”,直斥俄罗斯的作风从未改变,不能掉以轻心。
加上,立陶宛同样受到中东、北非外来人口问题困扰,社会对于欧盟难民政策产生不满,开始向“难民政策过于开放的”欧盟施压。近几个月,取道白俄罗斯入境的难民数目显著上升,也使立陶宛更加紧张,在边境竖立铁丝网,并威胁欧盟官员称:“我们以前替你们抓难民,以后阁下自理。”在外交方面上,一向“极亲欧”的立陶宛似乎不再全然听命于欧盟或北约,自行走上强硬路线。
如今,立陶宛更胆敢挑战中国“一中政策”底线,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立陶宛本身就中国的双边贸易少,对于中国巿场的依赖,远不及西欧大型经济体及中东欧的V4国家,正如不少他们国内所谓专家所言“没什么损失”。
然而,立陶宛所谓的“中国威胁”是否说他们所言如此迫切,所倡导的“外交政策”到最后会否像“引火自焚”?还是这股反华浪潮会在欧洲国家之中,引起骨牌效应?这还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