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房信息 上海航头租房信息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15日报道: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7月15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来到《2022上海民生访谈》节目,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期待的好消息。
今年争取完成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间)
去年11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初,确定了全年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7.3万套(间)的目标任务。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进展如何?
王桢介绍,“我们正在抓紧推进,通过新开工项目建设、非居住项目改建,以及存量项目认定纳管等多种渠道,截至6月底,已完成建设筹措12.4万套(间),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1%。”王桢表示,要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加大筹措力度,争取全年完成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间)。
“这些房源将来的供应方式,包括面向社会供应和单位、园区自主建设并面向所在单位、所在园区定向供应等多种方式。”王桢介绍,“今年全市计划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间)。其中,我们将遴选一批户型和价格适宜的项目,重点保障在沪就业且无房的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对象,让他们安心就业、安居乐业。”
依托“随申办”开发租房应用场景预计三季度试运行
如何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呢?王桢介绍,上海正加快建立健全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为方便租赁双方办事,依托市民“随申办”APP,开发“我要租房”应用场景,汇集上海各类租赁房源,面向社会提供在线看房选房、申请预约、合同网签备案以及办理相关公积金提取支付房租等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服务。
“按照计划,这一应用场景将于今年三季度试运行;随着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房源供应的逐步丰富,最终将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当天线上申请、当天完成审核并签约入住的设计目标。”王桢说。
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对象不限上海户籍、不设收入线,基本准入条件是在本市合法就业且住房困难。合法就业以劳动合同等为依据,住房困难按照家庭在本市一定区域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确定。“要做到租金可负担,租期更稳定,户型小而美,公共服务全。”王桢表示。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初次定价在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九折以下;70平方米以下户型住房建筑面积占项目住房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租赁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少于1年、不超过3年,鼓励出租单位与承租人签订2年、3年期的租赁合同;合同到期后,入住对象经复审仍符合准入条件的,可继续租住。
今年加装电梯完工439台,开发加梯微程序“梯小二”
近年来,上海加装电梯速度加快,社会各方面也形成了很好的共识。王桢介绍,今年截至6月底,加装电梯完工439台,施工中1869台。
围绕数字化赋能基层、优化管线配套、加大规模化推进力度等方面,上海进一步创新加装电梯的方式方法。“比如我们依托加装电梯信息系统,开发了加梯微程序,名字叫‘梯小二’。通过微程序,拓宽业主意愿征询渠道,小区业主可以通过此程序表达加梯意愿,居委可以线上及时掌握业主的真实想法。”王桢介绍。
加装电梯“麻雀虽小”,但在实施过程中,既有土建工程,也有安装程序,还有管线搬迁配套项目等,管理环节多,协调事项多,建设时间长。为了解决管线协调问题,今年上海加快建立了“一路发起、多路协同”的工作机制,依托加装电梯管线迁移平台应用场景,街镇作为发起主体,在业主签约完成后,可以一键发起管线迁移协调需求。
老旧住宅的电梯安全同样需要重视,王桢介绍,“我们联合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使用满15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滚动实施安全评估,2015到2021年一共评估了13000台老旧住宅电梯。”电梯安全评估报告的建议分为四类,分别是一般维修、大修、改造或更新。“我们对接安全评估结论,推动完成了4500台老旧电梯的修理、改造、更新。今年我们计划完成老旧电梯安全评估2300台,电梯更新600台。”王桢说。
关注小区电瓶车充电和居民“头顶上的安全”
老旧小区的非机动车库建得早,原来主要停自行车,大多没有装喷淋头、排风扇。现在停了电瓶车,而且还充电,火灾风险就增大了。王桢介绍,2016年到2021年,上海一共给4800多个小区新增了充电设施,其中金山区已经实现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难题。
王桢表示:“今年计划再给600个小区建设充电设施。我们指导各区,在建设充电设施过程中,同步配置消防设施;对没有场地建集中充电设施的小区,比如黄浦区的老弄堂,就建露天的分散充电桩或者充电柜,充分满足小微型的老旧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有条件的街镇,鼓励应建尽建,尽快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另外,近年来,由于房屋老化、日常维护保养、建筑设计施工年代标准等原因,高空坠物事件媒体也有报道,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上海市房管局汇总了12345市民热线、新闻媒体报道、物业服务企业巡查报告等渠道反映的信息,累计发现2000多幢住宅房屋有墙面空鼓、开裂、脱落等隐患,按照“谁的房子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外墙高空坠物隐患检查和处置制度。
“发现问题,首先做好警戒防护,通过专业机构检测鉴定,分清建设单位和业主的主次责任,再由责任人组织实施维修。为此,我们建立了高坠隐患处置跟踪报告制度,每月汇总隐患处置推进情况。”王桢介绍,通过推进“智慧物业”平台建设,绘好小区健康度画像。
“智慧物业”平台采集了180多项指标数据,涉及小区房屋安全、物业服务质量、业委会运作、维修资金管理等方面,给每个小区定制了一份“健康状况体检报告”。“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通过人、物、技的共同作用,形成人的合力、发挥物的效用、提升技的含量,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王桢表示。
(柏可林)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