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近义词 形容艰难漫长的词语

时间:2023-06-13 06:4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326 评论:0

“向前看,别回头!”

2020年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之时,我们曾独家访问过十余位核心主创,如今四年过去,几乎是原班幕后人马重新集结创作出了又一部佳作《漫长的季节》。像一个无须多言的默契约定一般地,我们也再度坐在一起,聊聊戏里戏外的你我他。

大家身上的同款外套,皆是戏里“桦林钢铁”的工作服,但仔细看,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穿搭风格和巧思细节。他们玩闹、嬉笑,吃同一种精神粮食,结各自不同的自由果实。与子同袍,其乐融融。

我们尽量依原样重现了这场与十三个人同时空的对话,被截除掉的无非是一些比字面呈现更加噼啪作响的接话和岔开、嬉皮和笑脸。有些时候,是一个人在说话,所有人安宁地聆听;另外一些时候,则是一个人在说话,所有在接茬和拍手。你几乎不需要有什么刻意的组织或者控制,一个问题掏出来,他们就自然而然可以聊作一团。

一个多小时的对话里,至少有五次所有人大声鼓掌喊好——主要是导演辛爽带头起节奏,他那一声“好……”会拐两道弯,像只狐狸蹿过白雪地似的叫人猝不及防,又心悦诚服。

以下,是我们此次对话的十三位《漫长的季节》核心主创名字、职位与他们在剧组里的外号——给大家起外号的主力是剧组内两位资深东北人:导演辛爽和选角指导李俊霆。据导演说,因为故事发生在东北,所以他因此捡起了荒废十余年的东北话,也就势送给各位核心主创一些东北名号,入乡随俗嘛。

他们的出场顺序以现场随机应答次序为准。

辛爽,导演,外号大叉子。“因为他名字里有四个叉”。

田壮壮,造型指导,外号田老六。

宋存松,执行制片人,外号宋老三,三哥。

卢静,制片人,外号大板儿。“因为她爱笑,笑起来大板牙很显眼”。

潘依然,编剧,外号潘师傅。

班宇,文学策划,外号班师傅。“他俩算是传统手艺人,所以叫师傅”。

路迪,剪辑指导,外号空缺(卢静解释:因为他没有陪大家一起去勘景,外号都是堪景的时候取的)。

张楠,录音指导,外号老蔫儿,“因为我深沉,稳重”。

晁明,摄影指导,外号叫大茄子,因为人皮肤黑,长得又结实。

付彦彬,视效指导,外号神笔老付。“上一个跟神笔连在一起的人,叫马良”。

于浩然,美术指导,没有外号。“他们给我起的,我都不太满意”。

李俊霆,选角导演,他忘了自己外号叫什么了,并感慨“我一个东北人,我这么愿意给别人起外号,我居然忘了自己叫啥了……他们都不配给我起,他们东北话的级别有点低”,哦,辛爽的“大叉子”就是他给起的。

彭旭,制片主任,他也没有外号,大家都叫他“主任”。

“‘命运’是谁,你给他叫来,我们唠唠”

时尚芭莎:整个剧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场戏或者哪一段台词,为什么?

李俊霆 选角导演:(在一片寂静中,举手抢答)我先给大家定个调子昂!我太爱这部戏了!这部戏每一个场景我都爱!然后每一个台词我也都爱!但是唯独有一段我记得特别深刻、特别感动的点:三个老头儿喝多了跳舞,在KTV里——可能很多人都很喜欢,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太一样。在那一场戏里,大家想说,“命运”是谁,你给他叫来,我们唠唠,我要是能见到他我能跟他“玩儿命”。我就觉得王响跟龚彪已经那样一个年纪的人了,经历过社会这样的“毒打”,还在想“命运”是什么,我还要跟它挣巴挣巴,作为一个东北人挺感动。那场戏他们越跳舞,越开心,越流泪。还有马队,你也能看到、想到他这一生怎么过来的,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事,我觉得普通人不一定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我感动。

《漫长的季节》剧照

时尚芭莎:要是你的生活里面有这样一个时刻,你也想把“命运”叫过来,跟他干一场吗?

李俊霆 选角导演:那必须的!我们就是这样一拨人,没毛病,我们还是比较信任自己——不叫信任自己,叫“愿意挣巴”。

时尚芭莎:挣巴啥?

李俊霆 选角导演:就是不太逆来顺受的。就说我自己,不说别人,我更希望做点自己喜欢的。

选角导演 李俊霆

辛爽 导演:我来讲一个戏外很喜欢的场景。有一阵子我和楠哥(记者注:系录音指导张楠)收工坐一台车,有一天我们俩放了一路朋克,也唱了一路,特别开心,那一幕很深刻。因为楠哥以前也是玩乐队的,我们俩就放了一些都曾经听过的歌,开始合唱。

张楠 录音指导:我们就是轮着在车上放歌。我们那段时间住在昆明,剧组在安宁拍,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俩每天都在一个车上。那天都放了啥来着?记得有69乐队的《一代》,还有好多。我们每一首歌都从头唱到尾,不带切的,唱完。

文学策划 班宇

班宇 文学策划:该我了,首先我也想参加你们唱歌。接下来,所有场戏都喜欢,我跟(李)俊霆一样。我自己偏爱的是王响跟李巧云最后在出租车里的那场戏。那场戏王响给我的感觉是,知道李巧云在后面,所以王响在冲着前面说话,相当于隔空喊话,知道向前喊的声音后面也能听到,然后好像仿佛向对第三个人在说话,说的全是他们两个人之间这些年的情感、这些年之间对对方的认知——就是面对面的时候说不出的话,于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我觉得很动人。

田壮壮 造型指导:是,每每看到这里我都想哭上一会儿,王响一直在说巧云的好。班师傅把我的答案说完了,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个。

宋存松 执行制片人:其实把我的答案也说完了。

《漫长的季节》剧照

时尚芭莎:那场戏的台词严丝合缝。这些台词到底经过了多少打磨,是要改到了哪一刻?它除了是写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对吗?

潘依然 编剧:对,到拍之前一刻,导演可能还会改。(《漫长的季节》)这个剧本基本情况是编剧先写,写完之后就会交给导演,然后他会再调整,调整之后如果离拍摄还有时间,他就会反复调,调完之后到现场再跟演员碰,再调。

辛爽 导演:之前有人问过我台词的问题,我记得问的是哪句台词是怎么写的。有些台词我记得特别深刻,比如某一场戏里,可能这一句是班师傅写的,那一句是潘师傅写的,还有现场演员自己说出来的——大家就是都把最好的东西贡献在里面。

导演 辛爽

时尚芭莎:出租车里这场戏大家都喜欢,是因为觉得它是不常见的吗?这种“只有我们听得懂的”感觉……

辛爽 导演:其实不是“只有我们听得懂”,而是观众听得懂,我们主要是为了观众能听得懂,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听得懂,我们所有的都是为了让观众觉得那个台词是准确的。

田壮壮 造型指导:我再说一场,除了刚才那一场还有一场我特别喜欢,邢建春去到王响家里,三个老头在家里面那场戏。

《漫长的季节》剧照

李俊霆 选角导演:哦,说“谁不想死家炕上”那一场。

潘依然 编剧:我也来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在第十二集,王响得到了当年的答案,走上小凉河桥,躺在桥面上,眼前是一片蓝天,特别喜欢那场戏。

时尚芭莎:为什么?

潘依然 编剧:因为没有一句台词……呵呵,开玩笑的。

《漫长的季节》剧照

(半刻之后,所有人大笑鼓掌惊叹连连)

李俊霆 选角导演:(从椅子上站起来)这怎么回答问题都斗智斗勇了吗现在?

潘依然 编剧:(始终保持优雅谦逊的理智)因为我其实一直会在脑子里想,王响得到答案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这个答案他追问了十八年。但是呈现的结果,那场戏它的构成看起来非常简洁,就是一个老人走上一座桥,他看向蓝天,非常抚慰,又复合了很多东西,包括之前所有的疑惑、答案和情绪。

时尚芭莎:那场戏给你的感觉最后是宽慰多于痛苦的吗?

潘依然 编剧:比较复杂吧。因为后来王北来了,那个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宽慰,但是王响倒在那儿,我看到他仰头看天的时候,其实情绪会比较复杂。

编剧 潘依然

时尚芭莎:之前范伟老师也提到这场戏拍了挺长时间,走了很多遍,各部门都在全力配合,所以这场戏里最考验哪些部门?

田壮壮 造型指导:都考验。这场戏和每个部门都有关系,大家彼此都要支撑。我们的特效(妆)方案也一样,也不能只是杵在那儿,要配合帮助调动演员的情绪。

造型指导 田壮壮

晁明 摄影指导:因为这场戏的镜头设计里,我们希望开始看到整个大桥的全貌——包括桥、桥下的河、周围的草丛,还有夕阳,最后(镜头)跟到他一个人很孤独地走过这个大桥。这个难就难在,镜头要慢慢地跟着节奏和演员的状态从全景一直推到他的特写,一直跟到他内心的情绪里去,也就是说我们要从环境代入他,感受到他的状态,最后还要进到他的情绪里面,从他站着、弯腰,一直到摔倒、躺下,再看向天,整个这样一个调度过程,在短时间内去完成确实很难,最后的落幅也要卡得非常精准,又为了抢天光,我们只能一次一次抓紧地连拍带试,其实确实也很难为范伟老师。

摄影指导 晁明

时尚芭莎:剪辑这场戏的时候,选择最终用哪一条的原则是啥?

路迪 剪辑指导:感受演员的表演。

辛爽 导演:其实也是要从各个方面考虑选择一条最好的,一个是路师傅说的“表演”,另外一点很有意思——其实是我还没见有观众解读出来这个东西。当时我们挑素材的时候,看到地面上会有太阳光打过来打在桥的栏杆上,会形成一个好像笼子的感觉把王响困住了。所以除了表演之外,也选择了这个运动光线的影子最舒服的一条。这也是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条,桥墩在某个时间点投射下来的影子,很像一个笼子,被我们无意间捕捉到了,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一条。

《漫长的季节》剧照

卢静 制片人:我喜欢的戏有很多,但今天在这儿我特别想讲一下,今天的拍摄和采访氛围,让我想到结尾,年轻的王响跟老年王响交错的一瞬间。上次《隐秘的角落》结束之后大家也坐在一起采访,这次又重逢。现在这一瞬间也特别像我们跟年轻的自己有一个交错的瞬间。刚好那场戏里最经典的台词是“向前看,别回头”。我也希望今天我们完成了这次《漫长的季节》的最后一个宣传工作以后,明天我们都“向前看”。

时尚芭莎:别回头”其实很难的吧……

李俊霆 选角导演:分怎么“回”,“瞅瞅”还是能看的。

卢静 制片人:我觉得不难,因为“漫长”带给这拨人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又可以去选择下一个他们想做的项目和他们喜欢做的东西了,所以我们一定是要朝前看。

制片人 卢静

时尚芭莎:可是过去那么好,你们做得那么好,为什么不回头?

卢静 制片人:因为前面更好。因为有这帮人存在,大家又可以去实现下一个梦想。

(众人再度鼓掌并有节奏地叫好连连!)

彭旭 制片主任:我先讲一个置景上最贵的吧——种玉米的最贵。我们提前三四个月在西双版纳种玉米,最后玉米长得超乎想象,又把长得好的玉米种到前排……那是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最多的一个场景。

《漫长的季节》剧照

时尚芭莎:你那个时候怎么监控玉米的长势?

彭旭 制片主任:我们有一个当地的外联,跟当地的村长都建立联系,基本上一周左右就会发一个视频过来。中间有一段时间云南特别冷,达不到种植温度,我们还专门派人过去跟当地农民请教,挺复杂的。

时尚芭莎:跟我们分享一个玉米种植过程中重要的事情吧!

彭旭 制片主任:这我还真知道!玉米是最好成熟的作物,只要光照够、降水够,你不用管它,都不用施肥,它就能自己长出来。

美术指导 于浩然

于浩然 美术指导:啊……玉米这个事儿……我说两句啊……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望和成功的过程,一直到最后。每一次看到那个视频,都很揪心——不不,不是揪心,是彭旭 制片主任:很绝望,因为种的时候已经晚了,气温有点冷,最终是我们去了当地之后又和当地村民买了一些,重新插种。总之在各个阶段都很绝望,一直在想招儿。

但这又是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所以我们就硬着头皮干。当时也想过要不要在棚里弄点土,弄点假玉米……最后还是放弃了。我们等于是靠人力对抗了天气。

时尚芭莎:这个玉米谁吃到过?好吃吗?

付彦彬 视效指导:我吃过。其实不好吃,没有任何味道,就是饲料的味道。

视效指导 付彦彬

卢静 制片人:因为付老师的部分是最后一个拍玉米素材的,他不完成我们不能动,也不敢吃。

彭旭 制片主任:确实这段稍微严谨一点,我们种的那片玉米是作为动物饲料种植的。我现在可以说一个我自己最喜欢的画面了!就是王阳和沈墨俩人在铁道上,很温暖的阳光,铁道上青草长着,还有小花——(于)浩然弄的花。王阳跟沈墨在读他自己的诗。俩人的衣服颜色也都很搭,那个画面特别漂亮,当时好像就是“钢铁版的迪士尼”,特别浪漫。

《漫长的季节》剧照

于浩然 美术指导:最好看的那个花已经没了——就是我们堪景的时候看到的,最后大家看见的都是第三茬了。

卢静 制片人:我觉得留给观众的都是最好看的。

时尚芭莎:你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浪漫吗?

彭旭 制片主任:我太相信了,我正青春呢。我相信世界上会有那么纯真的感情,我也见过世界上那么美的小花,浩然给的。

制片主任 彭旭

时尚芭莎:你自己写诗吗?

彭旭 制片主任:我写诗吗?嘻嘻!我骨子里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卢静 制片人:这是我们组里算账的。

《漫长的季节》剧照

于浩然 美术指导: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下雪了,龚彪从门里出来,刚被人打完,提溜着自己的围巾。为什么喜欢这个呢?相当于其他的人都是经过“漫长的季节”之后才走出来,唯独他是在“漫长的季节”之前就做了决定的——要爱,然后甩下这个围巾。这场戏连着后面的彩蛋,他和黄丽茹在医院里的那段话,接在一起特别感人,很喜欢。他心态特别好,其他人都是走过来了之后“向前看”,他一直都是这样。

《漫长的季节》剧照

付彦彬 视效指导: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响在夜里开着出租车独自上桥,跟儿子隔空对望。那场戏的台词确实是最简单的,但他的呐喊特别打动我。范老师在这里面演的是北方一个非常普通的父亲,有责任,还有倔强,荣誉感和面子对他特别重要,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管教比较严厉。他始终扛着一家人的生活和生计,但在外面绝对是柔柔弱弱的一个人,最后造成了悲剧。他没法儿跟任何人去诉说,那是全剧当中唯一的机会,他自己站在桥头,把内心最脆弱的东西展露出来。后来在做视效设计的时候,我就将这个环境里所有会干涉到观众感受的东西全部去除掉了,就是希望营造出来一个封闭的,不想要任何人打扰的世界。我把所有多余的元素都隐掉了,就像给王响一个独自的时空,就给他留了一个弯月。

《漫长的季节》剧照

晁明 摄影指导: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龚彪家楼顶的天台。在我看来,龚彪是一个生活中很不得志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意。甚至家门里的人都会嫌弃他多余,希望把他撵出来。恰恰就感谢有那么一个天台,有那么一群他养的鸽子,让他有一个内心情感释放的地方。那天拍最后他在天台把那些鸽子放生那场戏,拍的时候其实天还阴着,我们都准备好的时候,突然云就散了,太阳光就放出来了,那个感觉跟龚彪当时内心的呼应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当时那一场戏那一切都是对的。

《漫长的季节》剧照

张楠 录音指导:我本来想说一个别的场景,但是就在今天咱们这个采访的过程里,我脑海里面忽然想到了一场戏,那几个老人在讨论沈栋梁长什么样子,有人说他穿拖鞋,马德胜就问“啥样的拖鞋”,答说“露脚指头的拖鞋”。他继续问啥颜色的?我每次看的时候,都觉得他这样刨根问底有一点搞笑夸张的成分,心想办案也没必要问那么细吧。刚才我听摄影老师说要拍个夕阳,你问几点的夕阳、什么颜色的夕阳,聊到种玉米的时候,你又问玉米是什么味的玉米,我就觉得导演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确实是。

录音指导 张楠

辛爽 导演:讲这个怎么扯到我这儿了!

李俊霆 选角导演:我来解释一下,(张)楠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听咱们对话,就能把两个特别好的场景结合起来。(张)楠哥平时很少这么表达,他特别闷,在现场也戴着耳机不吱声。所以今天这么快、这么敏锐地抓到你的要点,挺厉害。是不是楠哥!

张楠 录音指导:谢谢。来,下一位。

路迪 剪辑指导

路迪 剪辑指导: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龚彪放鸽子,鸽子在天空盘旋,非常有感觉。原来鸽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好像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存在,但是真正回到那一刻,回到龚彪那一场,特别有感觉。我喜欢这个。路迪

“创作是小凉河桥下河水的流动”

时尚芭莎:接下来请各位分享一个在这次创作过程里,你学到的新知?

辛爽 导演:还是我先说吧,我学到了一件事就是:以后进组不要把摩托车带到组里,因为带进去也没有用,没有时间骑。

班宇 文学策划:我讲一个简单的,我得到的一个新知识是:昆明的年夜饭跟东北的大差不差。

时尚芭莎:年夜饭?你们干到了大年三十儿?

辛爽 导演:对,跨年了。一起在组里过年的。

班宇 文学策划:所以我的信息量是在这儿,明白了吧?

《漫长的季节》剧照

辛爽 导演:咱那天吃饺子。

卢静 制片人:我们还放了烟花,印象很深刻。

李俊霆 选角导演:把人街上摊儿上的所有烟花都放没了。

辛爽 导演:然后就回去开剧本会。

班宇 文学策划:对,跟我说来吃年夜饭,有饭吃我就来了,没想到……

《漫长的季节》剧照

宋存松 执行制片人:我在拍摄过程当中体会到的一个事情,之前我还不相信:花钱这件事情真的可以解压。我是在组里发现在座的一些人,在拍戏过程中以网络消费的方式让自己放松。我就尝试了一下,发现欲罢不能,在拍摄的整个过程里,我可能把我当时手上这部戏的片酬基本上都花完了。买的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基本上拿回来就没有怎么用过。但在那些个当下,这件事情让你非常解压,心情很舒畅。

宋存松 执行制片人

潘依然 编剧:我学到的是:最好下一部剧开拍前把剧本落实踏实了。如果不踏实,就注意锻炼身体,打造一个比较好的体魄。

时尚芭莎:所以你开始锻炼了吗?

辛爽 导演:“锻炼”是后面那件事,第一件事是先把剧本落实踏实了,万一不踏实就赶紧开始锻炼。

《漫长的季节》剧照

时尚芭莎:真难以想象一次厉害的创作背后到底每个人都经历了什么……

辛爽 导演:要学的太多了,都学杂了。

卢静 制片人:我学的是收工不要着急卸妆,因为当你收工回到驻地以后,还有无数的工作,这些人都还会来找你,你还得处理很多问题。

于浩然 美术指导:我之前比较死板,我对创作的印象是盖房子先搭骨架,再贴瓷砖,再盖房顶。在这个团队里学到的是:创作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在编剧师傅不停改剧本的过程中,我对这个剧的想象也在不停地变。如果在一个阶段过程中没抓住一个东西,就没了,剧本马上就是另一个样了。

《漫长的季节》剧照

李俊霆 选角导演:创作是流动性的。创作是小凉河桥下河水的流动。

彭旭 制片主任:我能不能先过一下?我学得太多了……

李俊霆 选角导演:你太爱学习了!用知识武装自己。

付彦彬 视效指导:我新的认知更多来自于这个团队,我是“漫长”的过程才跟大家接触的。前期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很活泼、很轻松的团队。因为我刚进组的时候见到导演,他手里有一个吉他,他一边看着监视器,一边用吉他在配着乐。当时我觉得很酷,因为他在根据镜头的运镜用吉他配的乐走节奏,非常有意思,很有才华。其他部门大家也经常嘻嘻哈哈相互交流,没有任何的闭塞,很松弛。后期阶段这种感受一直在延续,制片组和导演都会给我们很开放的一个创作环境,不会框一个框,或者画一个圈,让你猜他想要什么,他更多的是需要你能表达什么,大家一起商量。

《漫长的季节》剧照

晁明 摄影指导:套用两句台词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是——“别回头,往前看”。这次收获的新认知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一直坚持下去总会靠近自己的理想状态,这是这个戏给我的很强烈的认知。第二是——“打个共鸣的响指”。合作意味着大家在审美和愿景上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能攒在一起朝一个方向使劲,要是大家没在一头,就会来回拔河,费半天劲,却停在原点。

张楠 录音指导:我在后期创作过程中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以前我比较习惯于听导演的,导演想怎么做,我就服从指令去做。但其实很多东西两个人的想法可以碰撞,碰撞出更好的东西,适当的也可以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大家商量着来,会更有意思。

《漫长的季节》剧照

路迪 剪辑指导:我学到的新知识就是:原来昆明也下雪。

李俊霆 选角导演:我知识真的学杂了……这部戏我吸收了特别多的能量。导演(给的能量)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围着导演吸收更多导演的分享。(对辛爽)我就不捧你了啊!非得说的话,从(田)壮壮那儿学得挺多的。这次很多东西得提前很久准备,特效妆和造型任务非常繁重,他那么真诚、认真,特别努力。我挺感动的。

时尚芭莎:在你们看来,到底什么东西是漫长的,什么东西是不漫长的?——我其实也不确定“漫长”的反义词就是“短暂”,你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辛爽 导演:我感觉我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反应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差不多。时间是漫长的;时间是短暂的。真的是,我不知道,我感觉是这样的,比如说你问我们这三年,在这个过程里面感觉如何?感觉真长。拍的时候也觉得,怎么那么多天?特别漫长?现在完事了,觉得就是这样短暂的一个过程,时间的魅力。

《漫长的季节》剧照

潘依然 编剧:短暂的,是和观众产生共鸣的时刻,感觉被理解了,和观众打通了,是对创作最大的回馈。而漫长的,是此时的共鸣和下一个共鸣之间。共鸣虽然短暂,但是很爽,所以愿意去拥抱漫长。

辛爽 导演:就是这个剧本写完了,等着下一个剧本的过程有点漫长,我理解的是这个意思是吧?两个剧本之间。(笑)

《漫长的季节》剧照

李俊霆 选角导演:哦,因果关系。

班宇 文学策划:“漫长”和“短暂”本身就是一个时间概念,我的答案是:短暂的是重逢,漫长的是等待重逢的时间。

(集体的欢呼和叫好声再次不经商议地同时响起)


摄影/牛家扬

监制/葛海晨

形象/田壮壮

采访&撰文/吕彦妮

新媒体编辑Timmy

排版/Eva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