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哪个好
陈伯今年72岁,几天前,因为消化道出血住院了,医生询问了一番,发现陈伯近期因为痛风性关节炎而服用双氯芬酸止痛,于是让陈伯停止服用双氯芬酸,经过几天的治疗便出院了。
陈伯就疑惑了,一个平时经常用到的止痛药竟然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解热、镇痛、消炎药。临床上NSAIDs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炎症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和肿瘤止痛的阶梯治疗。
那么它是怎么抗炎的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机体产生炎症的过程:环氧化酶(COX)是一个关键的酶,能够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转化为前列腺素(PG)等致炎和致痛物质,从而产生炎症。而NSAIDs类药物,正是通过抑制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起到抗炎作用的。
那么非甾体抗炎药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最常用的是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分类。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是COX-2,而COX-1存在于人体组织如胃肠道、肾脏、血小板中,维护了相应器官的功能,具有生理作用。
传统NSAIDs中,只有小剂量阿司匹林(<300mg/d)只抑制COX-1,而对COX-2无明显影响。其他传统NSAIDs,如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等,都是同时抑制COX-1和COX-2。
新型NSAIDs,如美洛昔康、毗罗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则选择性的抑制COX-2,而对COX-1只在较大剂量时抑制或无明显影响。
换言之,新型NSAIDs相较于传统NSAIDs靶向性更高,安全性更好,副作用更小。
那么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具体的镇痛作用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简单了解一下:
NSAID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当然,只知道药物的作用而不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话是不能做到安全用药的,虽然不良反应不一定会发生,但了解之后一旦发生了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
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如下:
1、胃肠道反应
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引起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微粘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缓解,如出现胃肠道出血,应立马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及时到医院就医。
2、过敏反应
一般有皮疹、哮喘。皮疹可在停用此类药物后消失,如出现哮喘,应立马停止非甾体抗炎药,并用沙丁胺醇和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3、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或者大剂量服用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应立即停药。对于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在肝、肾功能检测下服用。
4、神经系统症状
一般有精神抑郁、嗜睡、头晕等,如果出现了这类不良反应,停药可缓解症状,癫痫患者应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何降低NSAIDs副作用发生率?
1. 在临床应用中,应避免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NSAIDs类药物。
因为NSAIDs具有封顶效应,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NSAIDs类药物不仅加强不了镇痛抗炎效果,还会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2. 存在胃肠道不适或消化性溃疡者,优先选择COX-2抑制剂而非传统NSAIDs,必要时加用胃药。
3. 在应用NSAIDs治疗的同时,如情况允许注意避免使用利尿剂、ACEI/ARB类降压药等可能同时影响肾脏灌流的药物。
4. 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学、肾功能监测。
5.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避免长时间大量用药。
- 比如,痛风的患者治疗应立足于血尿酸的控制减少痛风发作,而不是长期依赖 NSAIDs。
- 又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应立足于抗风湿药和/或生物制剂对病情的控制,而减少对NSAIDs的依赖。
- 再比如,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以考虑使用病情改善药物及关节腔注射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