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把酒黄昏后 东篱把酒黄昏后打一肖

时间:2023-04-27 01:4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648 评论:0

东篱把酒黄昏后

(载2019年4月8日《春城晚报》副刊A11“晚晴”版“人生絮语”栏)

酒是灵性之水,自古以来,喜欢它的人绵延不绝。

自打被迁客骚人揉进诗词,酒作为情感的使者,其境遇就愈加令人心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广袤的神州大地,既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不学诗,无以言”,没有酒,哪成席?腹里不存几首诗词,在社交场合难免显得言辞欠雅,桌上不置一壶佳酿,迎来送往之间略显待人不恭。自从杜康发明酒以后,金波便与人们的生活难舍难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无论在官场还是商场,也不管是文人还是俗士,大凡有缘相聚,有无诗词还不打紧,酒则是万万少不得的。作为热情好客的民族,把黄封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倒也顺理成章、物尽其用。

在交际场合饮酒,往往被视为正当而得到提倡,与之相反的自斟自酌,则常常被看作“另类”,不免受到讥嘲,这种 “约定俗成”的惯性,其实是夹带偏见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都不是场面上的举动,却同样不失为一种淡定而雅致的境界。

人到晚年,退出职场,交际自然减少,某些时段甚至就没有交际了。只要不危害健康,自个儿低斟浅酌也不应拘泥世俗而一概废除。黄昏独酌,雅趣存焉。

雅趣之一,细致缓慢,鲁速豪放,连饮三餐,数日不沾,全凭自主,无需顾忌。鸡鸭齐备,也能不饮,粗茶淡饭,却来几杯,自然之至,不犯常规。不消担忧无酒不成席,不用顾虑劣酒伤自尊。不必看他人的脸色,全能凭自己的感觉,自由之至,爽快无边。雅趣之二,自我拈杯,不用应酬,一语不作,一念不拂,有自由之乐,无不敬之忧。我就是主,余也为宾,不必察颜,无须观色,可省自卑之为,能免媚人之举。杯里乾坤,壶中日月,可静思往古之圣贤,能默想今日之当行,只管酒入空空肠胃,不妨诗出荡荡胸襟。雅趣之三,我自把壶,欲多多斟,爱少少酌,无论多少,均可随意,心无须惊,意不必骇。多酌亦是,少饮也行。无需承敬,不用屈尊。如此这般的境界,在闹哄哄的聚饮场合是绝对寻不到的。

频繁应酬中的无话找话、言不由衷、事与愿违的寒暄与干杯,比独饮者的不言不语、默然把盏要孤独十倍百倍。圈子文化最具中国特色,也最令人无奈。在职场上混,无人能逃离圈子,无人能免除热热闹闹中孤独感的困扰。也许,这是上苍为了“苦其心智”而为每个在职场中拚搏的人特设的“局”。

船到码头车到站,卸下肩上的担子,自然是一种解脱。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有酒自然足,无职一身轻。淡看往昔,欣迎来年,自然其乐无穷。顺耳之后,应做可做也能做的是,真诚学习日落前,把初心固牢;东篱把酒黄昏后,让暗香持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