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热标志 空调制热空调上的标志图案
空调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电器之一,夏季的时候能够提供足够的冷气,冬季的时候也能够提供足够的暖气(符合空调使用条件的地方)。在夏季的时候空调习惯调温至26℃,冬季的时候也习惯调温至26℃,虽然都调节成了相同的温度,但是空调的工作模式却不相同,一个属于制冷模式,一个属于制热模式,那么空调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相比,哪种模式更加耗电呢?
首先,了解清楚空调工作原理
我们会发现,夏季的时候从空调室外机位置路过的时候,室外机排出热风,一股股热浪打在身上,很不舒服,而在冬季的时候从空调室外机位置路过的时候,室外机排出冷风,一股股冷气打在身上,也很不舒服,在空调工作状态下,人们都会绕着室外机走。此时,空调出现室内和室外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就是空调制冷和制热最基础的原理,通过空调器将室内和室外的热量进行交换,夏季的时候将室内的热量搬运至室外,冬季的时候将室外的热量搬运至室内。
空调作为热量的搬运工是如何工作的呢?具体分析如下:空调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再通过温控器进行控制,起到心脏作用的则是压缩机。当我们开启空调制冷模式的时候,压缩机内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室外交换器内,变成液体,然后通过管道流入室内的交换器,又变成气体。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是吸热的过程,从而带走室内的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下降,而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放热的过程,从而向室内释放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升高,制冷和制热两种循环方式通过四通换向阀进行切换,空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不变,但是功能性发生了转换。
其次,对比空调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耗电量
按照空调给出的参数进行制冷和制热能耗的计算,以市场上某知名品牌空调为例,一台家用1.5匹的挂机空调,制冷量为3550W,制冷功率为1080W,能效比为3550÷1080≈3.29,制热量为3950W,制热功率为1130W,能效比为3950÷1130≈3.50。从理想状态考虑,空调制热时的能效比更高,也会更加节能一些。但是看似简单合理的结果,其实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需要分析。
1、实际工况
所有空调在出售之前一定会在机身上贴上铭牌,从而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空调的参数。标注在空调铭牌上的制热量与实际相比,其实存在大打折扣的现象,与实验室数据的理想状态不同。国际相关标准规定了空调额定高温制热量的标准试验工况:室外温度在6℃时,室内温度达到20℃,而我们冬天使用空调时,室外环境温度常常比标准温度要更低,甚至温度达到零下。
2、实际工作状态
家用空调的设计一般是基于制冷的标准工况设定的。所以,空调在研发的时候,对于换热器的设计、制冷剂的选择等,目的都是优化制冷效果,因此牺牲了一部分制热的性能,在满足不了制热需求的时候,还得依靠电辅热来辅助升温。以上面1.5匹的挂机为例,空调的制热量虽然比制冷量更大,但是实际的效果会更差,大部分空调需要依靠电辅热来补充热量。电辅热的耗电量比制冷剂搬运热量的耗电量大得多,开了一台空调的电辅热,好比多开了一台1.5匹的挂机空调,而实际的制热效果却不佳。
3、实际温度差异大
在进行空调制冷和制热耗电量对比的时候,还要考虑空调的实际温度。例如夏季室外的环境温度为35℃,冬季室外的环境温度为0℃,室内都需要达到26℃的温度时,那么空调制冷时温差仅有9℃,而空调制热时温差有着26℃。可见,温差越大,空调需要工作的时间越长,耗电量也会越大。当然,很多人说冬季空调设定为20℃即可,即使设定20℃的情况下,温差也有20℃,也比制冷时的温差大,更何况冬季使用空调的地方大多数在南方,南方的湿度大,需要的热量也会更多,空调制热也会更加吃力。
4、空调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空调工作的时候,需要排出冷凝水,在夏季的时候冷凝水从室内机排出,在冬季的时候冷凝水从室外机排出。冬季的时候,环境温度比较低,空调的室外机又会排出冷风,因此室外机很容易结霜,影响正常工作,还需要空调分出部分热量来除霜,降低了空调的工作效率,当环境温度超过空调工作极限温度的时候,还会出现停机的情况,而夏季的时候,冷凝水温度没有结霜的情况发生,因此不会影响空调的能效。
5、冷热空气的物理特性
众所周知,空调制冷吹冷风,空调制热吹热风,而冷热空气的物理特性是热空气比较轻,会上浮在房间的上空中,冷空气比较重,会下沉在房间的下面。在制冷模式下,冷空气下沉,人体感觉舒爽无比,而制热模式下,热空气上浮,聚集在室内的上方,我们始终感受不到足够的热量,空调达到设定温度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也会不自然地将空调温度调高,温度高一点,耗电也会多一些。
总结
以上分析了这么多,可以归纳为:同等时长,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空调制热会比制冷更加耗电。更何况空调的制热功能属于第二功能,空调的主要功能还是制冷,为了更好地达到制热效果、降低运转的能耗以及提高舒适性,使用空调制热的用户变得越来越少,即使在南方也有很多家庭采用地暖进行冬季供暖,而减少了使用空调进行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