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3年的紧张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了。这台计算机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000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耗电174千瓦,耗资45万美元,它每秒只能运行5000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据传,由于吃电很凶,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
虽然“埃尼阿克”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从而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7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85年12月4日,Cray X-MP/48超级计算机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开始运行。这台价值1500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处理每秒400兆次浮点运算(每个处理器200次)。它是1983-1985年期间,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1994年12月,美国的Intel公司宣布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钟可以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埃尼阿克”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1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1万多年。
超级计算机是1929年《纽约世界报》中最先报道出的一个名词,它是将大量的处理器集中在一起以处理庞大的数据量,同时运算速度比常规计算机快许多倍。
一般来说,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万次以上,存贮容量在1000万位以上。如美国的ILLIAC-Ⅳ,日本的NEC,欧洲的尤金,中国的“银河”计算机,就属于超级计算机。
今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发布了2019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国超算上榜数量蝉联第一,美国超算“顶点”以每秒14.86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再次登顶,2?4名分别是美国能源部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开发的“山脊”、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