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破釜沉舟一般写哪里
编者按: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闪电新闻夜读专栏发起“读党史 长智慧”主题策划,邀请全省各地主播诵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节选,面向青年,以史育人,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巨变。今晚,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播焦玉龙为您讲述《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我军的历史上,以姓氏来命名部队的,除“朱毛红军”外,“刘邓大军”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
刘邓大军,即刘伯承、邓小平所率领的部队,解放战争初期叫“晋冀鲁豫野战军”,后称“中原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前身。刘、邓都是四川人。刘伯承是大军事家,邓小平是大政治家,一个是司令员,一个是政治委员,一武一文,珠联璧合。
刘邓大军抓住时机,强渡黄河
1947年6月30日夜,中原大地皓月当空。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刘邓大军10万余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蒋介石声称能抵40万精兵的天险——黄河。以这一天为标志,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第二天,“共产党突破黄河防线”的战报送到蒋介石桌上。正在与蒋介石会谈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认为:这是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突破的惊人事件,甚至可能成为1947年世界十大新闻中最醒目的一条。然而,蒋介石却不以为然。很难想象作为国民党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居然作出刘伯承过河并非坏事的判断。
7月4日晚,刘伯承和邓小平乘坐一条木船最后一批过河。船到河中,敌机来了,投下的照明弹将河面照得如同白昼。刘伯承和邓小平让船工们别害怕,说这是蒋介石怕咱们渡河看不见,特地来点灯了。
部队“大官”的乐观精神感染了船工,他们起劲地划桨。船靠岸后,刘、邓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船工们聚在一起,很是感慨了一番,说共产党队伍里有这样的“大官”一定能成大事。正说着,一个战士跑了过来,怀里抱着一大块肉,说这是刚才渡河的首长送给船工们的谢礼。
毛泽东在陕北的小河村召开会议的时候,刘邓大军正处在鲁西南战役最艰难的时刻——攻打羊山集。
羊山是鲁西南平原上隆起的为数不多的小山包之一,小山下有个大镇子,叫“羊山集”,四周修建了很深的壕沟。敌人负隅顽抗,我军久攻不下,伤亡很大。我第四十六团二连年仅21岁的连长牺牲,全连只剩下1名负伤的班长和4名战士。炊事员往阵地上送饭,看见牺牲的同志们的尸体,号啕大哭,坐在地上久久站不起来......
在我军的强攻下,羊山集战斗终于胜利结束。
在鲁西南战役中,我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6万余人的战果。这时部队人困马乏,弹药一时难以补充。刘、邓致电中央,提出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两个月左右,以便积累物资和经费、然后南下大别山。
第二天,他们收到了毛泽东发来的一封“极秘密的电报”。虽然电报基本同意刘、邓的计划,但同时毛泽东作出的对形势和困难的论述令他们十分震惊。
如果两个月内不能有效调动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协助陕北打开局面,有可能导致“陕北不能坚持”的地步。
他们看完电报后立即烧掉了。经过连夜慎重考虑,刘、邓回电,决定休整半个月后出动,准备无后方作战,直插大别山。
实际上,刘、邓后来又决定提前1周结束休整,兵分3路立即南进。
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道关就是号称“死亡区”的黄泛区。黄泛区是1938年6月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黄河水流经之后造成的大片淤泥地。
此时恰逢雨季,这里成为茫茫一片沼泽,被战士们称作“第二个草地”。步兵、骑兵、炮兵等在黑暗中踏入泥浆,在齐膝深的污泥中辛苦地走了一夜,天亮时发现前进了不足10公里。
刘、邓手拄棍子,和战士们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为了搬运榴弹炮,战士们只好把它们从大车上卸下来拆散,但还是无法搬动。
刘伯承对他们说:要舍得甩掉坛坛罐罐,下决心破釜沉舟打天下。战士们抱着用生命换来的武器,忍不住放声大哭,但还是忍痛把炮炸毁了。最终,部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黄泛区。
刘邓大军接着渡过沙河,直奔汝河。
当最后一个纵队和野战军指挥部来到汝河边时,对面的渡口已被敌人占领,后面负责追击的敌人3个整编师十几万人正快速赶来,刘邓大军眼看就要陷入绝境。在此危急时刻,刘、邓肩并肩来到汝河前线。
“首长来了!”战士们感到非常振奋。邓小平用一贯简练的四川话说:“除了坚决打过去以外,没有别的出路。桥断了,再修;敌人不让过,就打!”刘伯承也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
战士们勇气倍增,冒着枪林弹雨,架起浮桥,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敌人的汝河防线。
部队面临的最后一个关口是淮河。刘伯承来到河边,登上一只竹排,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拿竹竿探测水深。不久,刘伯承捎回口信——水深只到脖子,可以徒涉!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
天快亮时,河水又退了许多,最深处也只到达胸膛。刘邓大军立即开始过河。8月27日,大军刚一过河,洪峰就来了。国民党军队的前锋刚下水就被骤涨的河水冲走,其后续部队只好“望河兴叹”这真是“河”助我人民军队。
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看到了前面高耸的大别山。
读党史长智慧
作家柳青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解放战争到了第三个年头,正是到了“紧要处”的时候:虽然人民军队在数量上还暂时处于劣势,但是从整体上看,国共两党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时候,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惊人的、果断的决定,采取不要后方,以千里跃进的方式,发动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人民军队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已基本变成现实,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终于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人民军队成立20余年来,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弱小的地位被扭转了;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离最后的胜利越来越近了。
我们当代青少年从这一历史进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提醒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人生的某一发展阶段,越是到了关键节点,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越要慎重考虑,作出正确决策,这样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一定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风景。
主播简介: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播焦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