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前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
谈到北宋,名耀史册的三苏父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各式各样的人物逐一浮现在记忆中。
但大多都是仕途失意之人,即使官拜太师的苏辙,除了文学以外,也少有建树。
纵观北宋百余年,在文学和仕途上都算大有作为的,就得说一说王安石了。
开启了苏轼贬谪之路的王安石,不论从文学还是历史角度,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人。
当然,王安石最值得谈起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他掀起的变法,以及自他而起,持续到北宋末年的,元丰元祐党人之争。
王安石,算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看到了宋朝繁华之下,积贫积弱的一面的人。甚至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喊出了“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赵匡胤“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结束了唐末以来的乱世。
而赵光义高粱河之败,让北宋彻底失去了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辽国的存在,如鲠在喉。
百年下来,除了一直和西夏征战的西军,再难找出有战斗力的精兵。
但北宋却处于“举世黄粱梦正酣”的情况,少有意识到现状的人。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的汴梁城,“斑白之老,不识兵戈”,上到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都察觉不到危机的到来。
谁能料到,就在王安石离世之后,不过数十年,金人的铁蹄就纷至沓来,造成了靖康之耻,带着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大臣们“北狩”,唯有康王赵构,逃脱之后,建立了南宋。
靖康之耻的影响一直持续了数十年。
依托于残山剩水之间的南宋,方庭硕出使金国,描述了他见到的北宋历代皇帝的陵寝的情况。
“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外,都被劫掠,宋哲宗的尸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王安石曾为了阻止这一切,主持变法,试图将驶向深渊的北宋王朝拉回来,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可他的理想和抱负,终归如梦一般,消散。
回顾历史,王安石毫无疑问算是悲情的角色,他试图力挽狂澜,却最终失败,仅以身免。
一如他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