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是什么 踢脚线与地砖搭配图
家庭装修,踢脚线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装修建材。在墙面与地面交接的地方,总能看到一圈突出来的东西▼
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实用,顶部容易落灰,而且让墙面变得不平整,很多家具都因此无法紧贴墙壁。而且看一看国外的室内装修,似乎很少见到踢脚线,这又是为什么呢?
踢脚线的作用
有人认为踢脚线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脏了墙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放在十几年前,踢脚线的确是有这种功能的。那时候我们家庭中普遍使用布条拖把,这种拖把在使用时,容易溅起很多泥点,如果没有踢脚线的遮挡,就会污染了墙面。
但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拖把一般都是海绵的,溅水问题极少发生。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踢脚线高度才会一降再降——最初的踢脚线高度是18cm,后来逐渐降到了13cm,8cm甚至3cm。所以说踢脚线的功能是保护墙面,绝对属于无稽之谈。
有些业内人士总结了踢脚线的作用,叫“泥瓦工的遮羞布”。说白了,今天的踢脚线,就是为了遮挡泥瓦工在施工时遗留的问题。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无论是瓷砖还是木地板,在施工时都会在墙壁边缘预留一道宽宽的缝隙。这道缝隙说的好听点,是为了防止地面发生热胀冷缩,引起空鼓或者脱落。那为什么地面会发生这么大程度的热胀冷缩呢?与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瓷砖地板本身的质量问题、水泥标号问题、施工技术问题等等。但无论怎么说,这条缝隙都是必须留下的——踢脚线,就是为了遮挡这道缝隙而存在的。
▲国外的装修没有踢脚线,也并不代表没有这道缝隙。只不过生活水平高的国家里,人们对细节的要求也更高。他们往往忍受不了踢脚线带来的集灰、凸出等问题,而采用其它方法来替代它。常用的替代方法,是下面几种(目前国内也有使用这些方法装修的用户,只不过相对而言还比较少)。
墙面开槽
在地面施工前先在墙面的最底部开一圈槽,槽的大小和深度刚好比踢脚线稍大(需要我们先选好踢脚线的尺寸再开槽)。
地面施工时,把地面和墙面之间那道缝隙留在槽里。地面施工完成后,直接在槽里贴踢脚线。这样一来,踢脚线的表面和墙壁的表面就处于同一个平面了。甚至我们可以选择用石膏板或者木板来代替踢脚线,将来墙面施工的时候,把踢脚线和墙面刷成一样的颜色。这样做,踢脚线就会变得更加“隐形”了。
踢脚线替代品
在欧洲一些国家里,用户不喜欢踢脚线,却又懒得在墙面上开槽,就会用一种专用的胶水去填补墙面最底部的这道缝隙。地面施工完成后,直接把胶水刷到这道缝隙的表面。待胶水干燥后,就会变成白色——加上他们普遍喜欢白色墙面,所以白墙、白胶水,乍一看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
国内目前还没有见过专门用来代替踢脚线的胶水,不过我们有万能的玻璃胶。用玻璃胶去填补这道缝隙,也可以做到“浑然一体”。只不过在打胶的时候需要注意,胶水只能涂在缝隙的表面,一定不要把缝隙填满,否则预留这道缝隙就失去了意义。
墙面加厚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直通到地面的软包背景墙,这种背景墙的底部也没有踢脚线,却丝毫看不出地面上的缝隙——因为软包墙面把这道缝隙挡住了。如果家里的所有墙面都做成这样,踢脚线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一定必须做软包墙面,石膏板、木板,同样可以做墙面装饰。甚至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在墙面饰物的后面安装灯带,这样墙面就有了悬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