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南站 齐齐哈尔南站怎么走

时间:2023-04-30 20:1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660 评论:0

修建中东铁路时,当火车穿过博克图,一路艰难行进的铁路司机与工程师,来到一座为铁路员工休息度假而建造的城市——扎兰屯。

扎兰是满语“参领”之意。清代正蓝旗、镶红旗驻扎雅鲁河,设立扎兰衙门和扎兰章京,隶属布特哈总管衙门,后隶属黑龙江将军。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又历经雅鲁设治局、雅鲁县、布特哈左翼旗、布特哈旗,1983年改成扎兰屯市。

扎兰屯

扎兰屯火车站已有105年的历史,曾经的老站楼在新站旁边,仍然完好保存,作为铁路办公楼使用。站前广场周围并无高大建筑,俨然一个社区广场,只有老人在此散步聊天打门球。

扎兰屯老火车站。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扎兰屯老火车站,站舍外重新粉刷过,但整体结构未动,和老照片上几乎一模一样。入口处一个巨大的木构架竖形尖拱窗,整体红白相间,是完美的俄式砖木建筑典范。

扎兰屯火车站旁边,有保存完好的俄国老水塔。和火车站站舍一样,被重新粉刷过,呈鲜艳的明黄色,这种维护风格使很多老建筑看起来很新。我个人倒觉得,对历史不悠久的遗迹,翻新如旧,更能保存原有气质。

扎兰屯火车站水塔。

火车站不远处,是当年的机车库、铁路员工宿舍和铁路子弟学校。这些都是一百年前俄国人建立的铁路配套设施。机车库附近变成煤炭仓库,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条凶猛的大狗,居住在机车库旁边的小屋里。相比火车站的粉刷一新,机车库似乎无人问津,看起来灰头土脸。沙俄铁路子弟小学这趟无法进入参观,围栏亦不容易翻越。

在机车库南边的平房区,有大量俄式老房子,也都有人居住。这些房子大多保存完好,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维护问题,尤其是木头腐朽开裂。当地住户大方让我拍摄他们的住宅。对北京的老房子如何维护,谁承担成本,他们很感兴趣。由于经济萧条和旅游业萎靡不振,扎兰屯试图打出的铁路旅游方案,似乎并无起色,也影响到与旅游业有一定关联的老建筑维护。

沿着老街道一直向北,到了102年前修建的吊桥公园。这里现在是国家4A级景区。当年俄国人留下的一系列铁路附属设施中,户外娱乐休闲场所不多,至今保留且依然用作市民日常休闲的,恐怕只有这一处。今天的吊桥公园,已成为扎兰屯的旅游象征。吊桥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这座公园也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动物园,养着狗熊和野猪,里面也有苏军纪念碑。

这就是吊桥公园的“吊桥”,目前正在维护,不允许游客上去。

离吊桥不远,是扎兰屯著名的避暑旅馆与六国饭店。避暑旅馆墙面黄白相间,上下两层都有露台,包着蓝绿红三色木围栏,色彩艳丽,如今由中东铁路历史学会使用。旁边的六国饭店,则装饰一新,面向公众开放。扎兰屯的六国饭店比北京的还要早建成两年。最早是一家纯正的俄式餐厅,由俄国商人本僚木什金开设于1903年。1940年,一个中国商人接手,改为六国饭店,吸纳欧洲各国餐饮风格。

避暑旅馆。

六国饭店里还有当年的老物件。饭店包括散台和宴会厅,散台中间有一架钢琴,客人可以自己弹奏,宴会厅则完全按照当年的俄式风格陈列,这里不仅是餐馆,更是当年中东铁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中东铁路博物馆

扎兰屯的中东铁路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以中东铁路为主题的博物馆。中东铁路博物馆很小,由1905年建成的铁路护路队兵营改造,整体只有一栋平房,附近有少许附属建筑和一辆火车头。馆内展品以照片图片为主,实物展品大多是铁路相关的文件、身份证明等。另外,地面的铁轨显示了不同时代的轨距。

中东铁路博物馆后门。

中东铁路最早使用俄国境内通行的1520mm宽轨,后来日本人占领的支线改为1067mm窄轨,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的整条"南满线"都改为1435mm准轨,一直沿用至今。国际列车需要在边境换轨,与俄罗斯境内铁路不能直接通行。

参观这座博物馆,不禁略感遗憾。这里呈现的是东北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开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节点,馆内资料却不够丰富。虽然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中,也有不少内容和展品涉及中东铁路,但终究不以中东铁路本身为主题。

以上这些是扎兰屯的老城区,即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北区部分。继续往南走,就是新城区,大型商业中心、步行街、新楼盘基本都在新城区。还有KTV一条街。

扎兰屯基督教堂。

某种特别的繁荣体现在精神世界上。扎兰屯的西南部,是建设相对落后的平房和厂区,但却屹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基督教堂。这座教堂是2014年建成的,通体红色,夕阳下格外耀眼。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是座有点魔幻的城市。这是一座满洲人为了防御俄国人而建造的城市,名字来自达斡尔语,老城中心最早的建立者是回族穆斯林。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忌惮清朝驻军,故意把火车站设在稍远的地方,日本人来了之后,直接在城区建了新火车站,将之视为北满重镇。而那座日本人建起的火车站,楼顶仍然留着一行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对面站前广场上的雕像,是雅克萨之战中抵御俄国人的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

齐齐哈尔老火车站。

不同时代的老城区

齐齐哈尔火车站建成于1936年,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修建的。火车站楼顶的标语,是中国少有的未被摘除的"文革"标志物。火车站对面广场上是萨布素将军雕像,清代康熙年间抗俄的满族名将。这些似乎意味着意识形态与历史观的重塑。

萨布素将军雕像。

清朝康熙初年,崛起的俄国不断向东探索,以哥萨克猎人为主的探险队,越过西伯利亚,抵达远东太平洋沿岸,进入黑龙江流域。这是中俄两个大国的第一次碰撞。自雅克萨之战,清廷意识到东北边防虚空,为防范俄国,开始向黑龙江流域地区屯垦戍边。相当一部分屯垦军人是河北和山东两地的回族,这也是东北地区回族社区的源起。

沿袭元明两代的从军传统,清朝初期依然有大量回民是军人或军事工匠,这些人作为前线防务的主力,被派到黑龙江地区,也带去他们的伊斯兰教信仰。在卜奎,这个以达斡尔语的“勇士”为名的土地上,回族军人在驿站旁,以几间简陋茅舍,建立起最早的清真寺,后来环绕卜奎驿站,建起了齐齐哈尔城。清真寺比城市本身的建立早了七年。如今的卜奎地区依然是齐齐哈尔繁荣的老城区,也是庞大完备的穆斯林聚居区。

离卜奎区不远的龙沙公园,是齐齐哈尔市内著名的绿地,因为附近有夜市小吃街,所以晚上散步娱乐的人特别多。公园有几处很有历史价值的景观,包括1907年修建的俄国驻齐齐哈尔领事馆,一栋黄色的平房,如今面前已变成老年广场舞胜地。还有一栋黑龙江省图书馆,外观传统中式,却是德国人设计的。

龙沙公园内的俄国领事馆旧址。

龙沙公园内有一座寿山祠,纪念黑龙江将军寿山。寿山将军是袁崇焕后人。1900年,俄国军队攻陷瑷珲城,寿山将军率部进攻哈尔滨俄国驻军,然而战败,俄军反攻齐齐哈尔,寿山将军战死殉国。寿山祠和火车站前面的萨布素雕像一样,构成了这座城市本地民族主义回归的历史体系。

寿山将军的祠堂正门。

在齐齐哈尔中环路,1934年日本人修建的电报电话株式会社,依然在使用中。这座棕色砖面大楼,形状像一条军舰,所用的砖和齐齐哈尔火车站是同一批,色调完全一样。如今被分成中国邮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

齐齐哈尔老电报大楼,依然在使用中。

这栋老电报大楼所在的区域是齐齐哈尔繁荣的商业区,不远处就是天主教的圣米勒尔天主堂,这座教堂的设计思路很独特,镂空混凝土十字架形状的尖塔,颇有后现代主义与古典的结合,"文革"期间镂空部分被堵上,后来才修复原样。教堂尖顶最上方的水泥十字架在"文革"期间被拆除,换成了一个巨大的红色五角星,直到1990年才换回来。

天主教圣米勒尔天主堂。

同样被拆除的伪满洲国遗迹,还有日本人修的宗教建筑:"忠灵塔"。这座塔在1955年被拆除,修建了工人文化宫,现在那里屹立着一座毛泽东像。不过"忠灵塔"附属的洗手亭保留了下来,是一座灰色砖体板凳形状的建筑,最初供进入"忠灵塔"祭拜的人洗手清洁之用。如今,在亭子中心地面,能看到一个圆形凹陷,那是曾经流水的地方。

被拆除的"忠灵塔"残存的洗手池。

昂昂溪的老建筑

齐齐哈尔很长一段时间是黑龙江的政治中心。哈尔滨是归俄国人治理的,齐齐哈尔才是真正中国人的城市。中东铁路线经过齐齐哈尔时,最开始建成的火车站,在距市中心很远的昂昂溪,因当年俄国人不想距离中国守军太近。昂昂溪是蒙古语“狩猎场”的意思,清末被称为昂阿奇屯。昂昂溪火车站建成后,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机务段所在地,也是北京前往莫斯科的必经之地,毛泽东乘火车访苏就曾在昂昂溪短暂停留。

走进昂昂溪,俄罗斯风情街很萧瑟。当地政府一直希望通过中俄铁路打开昂昂溪的旅游市场,然而收益甚少。在火车站附近,有大量当年俄国人留下的房屋,小部分高大的建筑是铁路附属设施使用,比如仓库或机车库,其余大部分则是平房民居。

当年的铁路俱乐部,当地人说已多次翻修重建,基本是个新建筑。

一位住在俄国房子里的老人家说,这些房子都是当年俄国人留下,建国后闲置了一段时间,后来当作福利分给铁路员工和家属居住。俄国房子建筑水平高,用料讲究,足以抵御东北寒冷的冬季,而且有地窖、阁楼、门廊等高级格局。

昂昂溪也开始建起商业楼盘,在火车站另一侧,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建起。相比之下,俄国老房子不再有优势,甚至年久失修,现在的本地建筑工不太会修葺。老人家说,这些房子今天只能算是勉强住着,有条件的人家更愿意搬到新建的楼房。

当地很多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等待出租或者政府出资修葺。

这些房子已经被昂昂溪区政府列为保护建筑,所以不允许买卖,但依然有一些外来商人会来租赁或者偷偷购买,他们期待这些老房子会因为旅游开发而升值。还有一些人干脆在附近买地建起了新的仿俄式房子,当成老房子来用。按照建筑工们的话说,那些仿照建起的房子做旧之后,看起来比真的还真,而且使用的是现代材料,建造成本比老房子的维护成本还低。

当地一位老人说,昂昂溪曾有一座东正教圣使徒教堂,因用作粮店而躲过"文革",除圆顶被破坏外,整体保存完好,结果在1991年被拆除。教堂拆除时,还发现了俄国修女的墓葬,但本地人也不知该怎么处理,没有教会的人接手,就荒废了。后来,政府为搭上旅游经济,才开始逐渐保护和修复一些老建筑,很多是整体重建的。

富拉尔基

富拉尔基区挨着昂昂溪,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红色江岸”的意思。而附近的梅里斯是另一个主要的达斡尔族聚居地。我儿时电视里经常有富拉尔基的机械产品广告,想一想,什么机械产品能在沈阳的电视台做广告?那无疑是向沙特推销石油一样,只有富拉尔基这么干。

从昂昂溪坐火车到富拉尔基,只要一块钱(6260、6262、6264、6266),也有三块钱的(k5162、k7246、k7248、k7192),车程大概十几分钟。这是真正的硬座绿皮车。在这两站之间乘车的,大多是往返两地的铁路职工家属或通勤人员。那些几乎天天乘火车的人,或是大多与乘务员熟悉,连检票都免了,上车就随意找个位置坐下。

职工电影院,富拉尔基到处可见这种苏联式建筑。

富拉尔基是一座很有时代感的城市。很像上世纪大工业时代朝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如我童年的沈阳一样。这里有很多大工业时代的遗留建筑。

而在一座荒废的工人文化宫对面的一片小空场上,有一座俄国人的墓。四周有附近居民开辟的小块菜地,坟墓是水泥台子砌成的,大概两三米高,上方有标志性的东正教斜十字架,也是水泥做的。这座墓附近,曾是富拉尔基俄国铁路护路队的驻地,有兵营和马厩。俄国为保护嫩江铁路桥,同时震慑黑龙江将军衙门,在富拉尔基派驻重兵,尤其还有骑兵。

工人文化宫对面的东正教坟墓。

几年前,一位探访者到此发现了这座墓,拍了些墓碑的照片发到网上,被俄罗斯网友翻译了出来,墓主人的身份大致清楚,是一座母女合葬的墓,后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在这座墓底下放了一块保护的牌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