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像素 12mp和1200万像素区别

时间:2023-04-30 23:3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542 评论:0

作为一名图片视频双修的资深半职业选手,中小型拍摄断断续续都拍了近 10 年了。

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台专门拍视频设备的我,

常年拍摄要么就是用甲方或团队出的设备,要么就是使用自己用来拍照的相机拍摄。

到了 2023 年,

终于把心一横做点改变。

关于索尼 FX3 的画质与性能测试,早在 2 年前 ta 刚发布时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内容。

这一次,我会从职业用户的角度出发,和大家聊聊这一台完全是职业化导向的设备。

何为职业化导向?

那就是 ta 完全不会根据爱好者们的臆想去堆砌参数,而是从实际需求和工作效率出发,给职业用户带来完善的解决方案。

拍视频和拍照有很大的不同,

即便是一些小规模制作,视频很多时候依然需要两个或更多机位进行拍摄,为了让不同机位素材的色差不至于过大而增加后期色彩对齐的难度,拍摄团队一般都会统一设备品牌甚至统一型号以降低误差。

这就很好地理解,为何拍摄视频的职业用户极少会使用尼康或者富士。

抢占不了先机,除非在普及设备中下放颠覆性功能,否则要职业用户“灭门”更换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考虑到自己无论是日常派活儿的团队还是自己本身在用的设备系统都是索尼,就真的没必要换了。

图片 + 视频双修,

首先排除的是 FX6 这样的「真·电影机」以及没有机械快门的 FX30。剩下的选择其实就只有 ILCE-7SM3 和 FX3。

这台新机最终还是偏向视频方向使用,所以最后的选择我还是索尼 FX3。

皆因“壳与壳”之间的交互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过往在用 ILCE-7RM3 作为主机时,我都会使用直接挂无线麦克风又或者使用 XLR-K2M 音频套件。

被索尼 FX3 “捆绑销售”的麦克风套件不仅增设了握持的手柄位置,ta 还和升级数字信号版本后的 XLR-K3M 一样,从麦克风套件上的 2 个卡农口双路输入变成了 2 个卡农口 + 1 个 3.5mm 麦克风口三路输入。

无可否认拍摄时真的不会用到这么多收音设备,但至少在使用音频手柄时,麦克风接口的自由度可以大大增加。

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XLR-K3M 会配的麦克风来到 FX3 还要我另外去收一支……

除了音频手柄上有音频输入口之外,机身左侧也配备好音频的输入和输出口,方便在简单拍摄又或是特殊机位等不使用手柄时,仍能使用外置的收音设备。

顺带说一句:全尺寸的 HDMI 口实在是太好了!

机身买的时间并不长,加之目前仍未到很热的天气,所以风扇的左右有多大暂且不好说。

总之,有总比没有好太多。

视频拍摄毕竟是粗活儿,我选择了斯摩格的 FX3 兔笼套装在视频拍摄时为机身做个保护。

不得不再吐槽一次,

这个兔笼做旧工艺是何等不知所谓,要不是看中其斜着的冷靴设计可以在使用音频手柄时也不妨碍往这里挂点麦克风接收器什么的,我就真的不选 ta 了。

兔笼的奇葩之处可不只是做旧,配套售卖的 HDMI 线夹和音频手柄的延长柄是没做旧的我都能理解,但延长柄末端给的螺丝孔竟然不是常规孔而是阿莱口!

我…

我就只能默默承受多买一个阿莱口的蜗牛云台了……(穷疯了

背带方面,

考虑到机器竟然要上脚架上轨道,但没有带子又没有安全感,最后我选择了香港品牌 Jack&coco 自己编织且使用 PD 原厂快拆扣的背带。

毕竟快拆除了 PD 真的没得选,那就在能选的范围内选条相对好看的吧……

很多人都会认为,

索尼 FX3 本质上是索尼 ILCE-7SM3 的换壳版。只是很少人明白「壳」对于影像设备而言,是影响交互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索尼 FX3 没有取景器的缘故,所以在很多手持拍摄时,我需要改掉此前用眉骨顶着取景器的&34;增稳姿势&34;。但感觉上 FX3 的五轴防抖是要比 ILCE-7RM3 稍好的。

?&34;拿掉&34;取景器之后,触摸屏的用量很大程度被释放出来,加之这块触摸屏的触感终于开始&34;争气&34;,去到了尚算好用的水平。

诸如选择对焦点、回看、放大等操作都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完成,再也不用为&34;兼顾&34;使用取景器而把某些功能安排到快捷键又或者摇杆上。

实际使用下来,最明显的交互变化,莫过于摇杆的使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减少,以至于我索性把「摇杆按键」设置成曝光补偿,让摇杆成为 FX3 的曝光补偿操控杆。

更重要的是,

索尼 FX3 不会因接上监视器机内的屏幕就会自动关闭,如此便确保了触屏交互可以长时间使用。

考虑到 FX3 屏幕的准确度非常不错,只要不是在猛烈太阳下看不清屏幕,个人觉得甚至监视器都可以省了。

机身上布局了大量快捷键,几乎是除 Mode、Menu、快门、录制键及开关外,所有按键都能透过设置去自定义。

按键排布与相机差异极大的缘故,我个人也不打算参考相机的快捷键设置,而是尽量地按照机身上的标识来设置。

不得不说,

索尼 FX3 快捷键之多,又有触摸屏分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操控,结合 Fn 键的二级选项,且不说常用的功能,就连不算特别常用的功能都放进去,位置也还是用不完……

不过有一点还是需要提醒,

FX3 相对于相机而言会有更多功能是视频专属,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打算把 FX3 偶尔用来拍照的话,最好拍照的快捷键能花点时间另外设置,这样才能比较好地避免拍照时某些快捷键是根本没用的。(相信我,拍照的那套快捷键你也是设不完的)

我个人会将索尼 FX3 定位于中小型制作中的主力机,或较大型制作中的副机。

作为主力机时,你可以把 ta &34;武装&34;到牙齿,作为副机则可以让 ta 身上没有任何附件,以便放在任何位置进行拍摄。

当 ta 作为副机位时,机身上遍布的开录提示灯能让在场人士非常清晰地知道副机是否开录,避免漏录的意外。

拍照而言我个人是不太喜欢侧翻的屏幕,但视频拍摄不一样,在小成本制作中,我们无法把各机位的画面都通过大监视器呈现在导演面前。侧翻的屏幕最起码有几率能让导演看到个大概。

在下决心购买前,已经忘记自己去了多少次 SONY Store 了。毕竟发布 2 年对于索尼影像产品来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时间节点。

最后还是选择在现在把 FX3 拿下,很大程度是为了这枚 1200 万像素的传感器。

从初代 ILCE-7S 起,1200 万全画幅 CMOS 在我心目中就带有一点“传奇色彩”。

“传奇”在,当主流都在往高像素方向发展时,仍然会有设备反其道而行,不顾主流舆论的要求堆出&34;未来参数&34;的「水桶要求」,而是职业化导向,以目前最实用为根本去做「在地设计」。

这么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以下我便用具体参数和现实的使用场景来解释。

还记得 8 年前索尼 ILCE-7S 刚发布时,SONY HK 就连同「狂舞派」的导演黄修平一起拍了一条名为「IN The DARK」的宣传片。

当中有这么一句:

黑暗都会恐惧,恐惧我哋。

本意就是突出一枚 1200 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的高感表现让拍摄时无惧弱光。

印象当中,

8 年前的&34;1200 万像素传奇&34;给我的感受是 ISO 51200 可用。

即便 ta 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再进一步,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把&34;可用&34;变得更细腻,放到现在都是一个很可怕的参数。

超高可用感光对于职业用户的好处,莫过大幅度降低灯光成本。

举个例子:

为了保证画质,以往我们一贯的做法都是基于设备的 Base ISO 作为基准,再选定适当景深的光圈后,我们就要开始调节灯光的输出来控制曝光。

假设设备的 Base ISO 为 800,所需灯光的输出功率为 300W。那么当我们把 ISO 推到第二级原生 ISO 12800 时,灯光的功率可能 60W 便足够了。(只是举例,数值肯定不对,不要纠结)

不要问我为什么为什么导演要玩捆绑……

小功率灯光,灯的体积会相对更小,价格相对也会更加低廉,柔光措施也因强度降低而可以适度放轻。

即便是大灯以小功率输出,由于光线强度变弱的关系,在同等柔光措施下,光线也会先等更加柔和,使得画面质感得以提升。

此外,在一些不想破环环境光源氛围感的场景下,万级可用高感光度也能为拍摄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Cine EI mode 对于拍摄 Log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个人觉得这依然是要建基于双原生 ISO 都不低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称之为「好用」。

比如 FX3 和其&34;兄弟机型&34;FX30,低感光 Base ISO 均为 800,但高感光 Base ISO FX30 就只去到 2500。

在两档 Base ISO 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即便 Cine EI mode 的加入,在弱光拍摄的自由度依然会差上一大截。

无数次去到 SONY Store 试机当中,其中一次我着重去试的是,以我手头上最快的存储卡,FX3 最高能拍摄到什么格式。

索尼 FX3 最高可以拍摄 XAVC HS 4K 100P 280M 4:2:2 10bit,文件格式除了 XAVC S-I 的 HD 和 4K 之外,其余格式只需一张入门速度的 tough M 卡(写入 150MB/s)都可以支持记录。

换句话说,

即便是录制 4K 高帧高规格的素材,对于存储卡写入速度的门槛也不算高。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说出来可能你们也不信:

除电影、中高端 TVC、部分电视剧外,目前多数主流的视频内容,输出都是 1080 25P。

所以参数党千万别笑,真的会有不少人拿 FX3 拍几条 1080 25P 的片子就把机器给赚回来了。

再聊聊基本没人会提到的在拍照方面。

FX3 一张 RAW约为 14MB,RAW + JPG. 下 JPG. 的文件大小约为 4M。

实测同样在一张入门速度的 tough M 卡(写入 150MB/s)下,RAW + JPG. 以 10 张/秒 的连拍速度拍摄,150+ 张都没有明显需要缓存的迹象。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用,但凡你拍过活动,特别是诸如晚间市集之类的活动,你就会明白低像素 + 万级高感从前期抓拍到后期批量处理都是高效的表现。

我是真的由衷地希望索尼能够参考当年给 DSC-RX1 系列做的电子 EVF 能够做个新版本给到 FX3/FX30 甚至是新推出的 ZV-E1。

唯有这样才能算是不足了这些视频机在拍照方面的遗憾呐!(还是死心吧,大概率不会有)

图源自网络

此处又给一个说出来可能你们也不信的残酷现实:

如果你不是需要大幅输出,像素是一个基本没什么用的参数。

网络上长边达 3000 已经是「大图」,按常规 3:2 比例换算「大图」约为 600 万像素。

你在电商平台看到的「大图」,没有一张长边是超过 2000 的……

不知道是从哪台机身起,索尼终于都想起来要把照片其他的横纵比给加回去了。在 FX3 上除了常规的 3:2 和 16:9 外,4:3 和 1:1 终于都有了。

别说什么后期裁剪,明明前期可以一步到位搞好的东西非要后期搞,这都是非常影响效率的事。特别是需要批量处理时,连你自己都无法 100% 确认裁剪时不需要轻微挪动吧?

在索尼 ZV-E1 发布后,不少人都觉得 ILCE-7S 系列将会更新,作为“表兄”的 FX3 或许也会跟随。

但视频始终不同于拍照,

拍摄设备显然不是目前工作流程、传播流程当中的短板。所以个人真不觉得新一届的视频机很快会出现。

只不过,

按照故事的发展,未来 FX3 的后继机型必然会往 6K 甚至更高分辨率进发。届时,“1200 万像素传奇”便会成为历史。

既然能在「传奇」当打之年与 ta 并肩,何不为借此为自己留下一台经典?

以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