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课记录 初中听课记录20篇模板

时间:2023-05-01 19:1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408 评论:0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课堂观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王 蕾 朱 楠

摘要:本文在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观察课堂实况的基础上,开发有效的课堂观察量表,旨在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以人教版(2013年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四课时阅读课为例,说明探索的过程和所开发的观察量表,并归纳研究成效,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设想。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2019年10月,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发布消息,决定对河南省中考英语题型进行调整——取消单项选择,将完形填空从10道题变成15道题,写作从15分变成20分,词语运用题型变成两节(第一节由原来的“十二选十”变为“十选十”,第二节为新增加的填5个空)。整体难度有所提升,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试题改革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所在学校初中部的英语是弱势学科,尤其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制约了本学科成绩的提升,学生看到阅读文章不知从何下手,以至于在中招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上丢分严重。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王莉 2010)。

反思阅读课教学及结合课堂观察,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阅读课目标定位不准确,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文本制订课时目标,虚设目标,流于形式;第二,评价任务的设置不能指向目标,缺乏与目标的匹配性,评价任务的设置不具体,对学生应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表述不清楚;第三,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第四,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对阅读课教学的核心要求,甚至根本没有评价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借所在学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的“东风”,初中部英语教师对阅读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把阅读课上成“高效课”。

二、探索的过程和所开发的观察量表

经过近一年的磨课和评课,笔者对英语阅读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在实际中的一些做法:

(一)适切地设计阅读课的课时目标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展示和完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在阅读课中准确定位学习目标,首先要有课型意识,阅读课要突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哈默(Harmer 1983)提出的“输入、练习、输出之间平衡”的理论值得借鉴。根据他的理论,目标设置要本着阅读课的课型特点,通常把第一个目标定为对文本的总体概括;第二个目标定为获取必要的文本信息;第三个目标定为运用通过前两个目标所获取的语言材料。即前两个为输入,第三个为输出。三个目标之间有梯度,前两个是知识的获取,第三个是知识的运用。其次,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及本堂课的文本选择用词。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他们的水平,找准学习目标的起点。

课时目标不同于课程目标和单元模块目标,英语课的课时目标首先应明确体现相应的课型特征——听说、阅读、写作、复习。一堂阅读课的课时目标应具体指向阅读课中学生须掌握的阅读技能。

例如,要设定人教版(2013年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四课时阅读课的课时目标。

第一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八年级对应的语言技能级别——四级。在四级语言技能要求中查询对读的具体要求。如四级读的技能: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6)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

(7)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8)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四级语言技能要求针对整个八年级阶段,但是针对本课时来讲,应结合本课时的教材重点选取其中的重点目标。教材要求是让学生复述一个产品的制作流程,鉴于此,选取读的技能的(1)(2)(3)(6)项。

第二步,定位核心知识。核心知识主要指向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是比较笼统、模糊的,而单元模块的结构却清晰呈现了其 function:Describe a process;Follow instruction. Structure:Imperatives. 由此可以定位本单元本课时的核心知识为:使用祈使句复述一个产品的制作流程。

第三步,结合具体的学情。学情即学生在本堂课前所储备的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本堂课的起点。在Section A,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食品的制作流程及顺序词,为教师寻找学生在本课时的起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四步,采用贴切的行为动词。目标是否贴切关键在于行为动词的选择是否可观察、可测量。行为动词有三个类型:(1)认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等)、认识(认识)、理解(解释、理解、计算);(2)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独立操作(会、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3)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经历(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认同(关心、关注、有……意识)、内化(养成)。

经过分析,本课时目标可以用表1所示的行为动词描述:

第五步,选用恰当的行为条件。行为条件即行为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

综合考虑以上几点,最终将人教版(2013年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Section B部分第四课时阅读课的目标叙写为:

(1)通过快速阅读,能够给火鸡的制作流程的图片排序。

(2)通过细读短文,能够获取美国感恩节的来历及火鸡的制作流程的信息。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能够描述中国一种传统节日的传统食物制作流程。

(二)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可行的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支点,评价则是驱动课堂教学的原动力,驱动着“教”与“学”指向目标的达成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同时又因评价反馈而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呈螺旋上升趋势,从而实现教学效益。制订好学习目标以后,要根据所制订的学习目标选择与其相匹配的评价任务,以符合教、学、评的一致性。

评价任务是用于检测目标的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能够催生清晰的学习信息,破解难题。正确的评价任务应符合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指向性,即指向目标。课堂评价具有很强的目标参照性,在围绕某一学习目标教学后,即针对目标适时、适当评价,以获取学生的达标信息,从而调节教学,如果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活动,课堂评价就会丧失应有的效度而失去评价功能。二是要有具体性。评价任务的设定要具体可行,即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 “怎样去做” “做到什么”。三是评价任务要体现程度性,即班级有多少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或者什么程度的学生能够达成怎样程度的学习目标。比如:某教师设置的人教版(2013年版)《英语》七年级(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阅读课的评价任务中,针对目标三“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一张课程表,能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天的安排。”设置了评价任务——自己任选一天,描述这一天的活动。这个评价任务操作性不强,太空泛。因此,重新修改为:周一到周五你最喜欢哪一天?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天,在小组内设计这一天的课程表。

评价任务是一个实践的平台,能够检验在达成目标上,学生“正在做的”如何。目的是针对能力,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反复试误,从而促进学生表现得更好。

(三)开发可操作性的课堂观察量表,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

根据磨课、评课及反思,制订了英语阅读课的观察量表,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制订了三张表格:第一张为观课记录表(见表2),首先,选定不同等级的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其次,针对每一个评价任务,观察教师是如何呈现的及学生是如何执行的;再次,观察教师对学生执行情况的反馈及评价方式;最后,对学生后测情况的反馈和教师评价任务设置的有效性的分析。第二张为教学主要环节用时记录表(见表3),以评价教师授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第三张为学生执行评价任务用时记录表(见表4),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三、研究成效

经过初中英语组的探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阅读课的目标指向性比较强。在设计阅读课时,教师能够通过文本及分析,快速地定位目标,让学生明确阅读课的目标。学生十分清楚课堂上的任务,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

第二,阅读理解技巧的渗透。通过教师讲解文本的类型、主旨及细节,学生能够明白在做阅读理解时的方法。比如: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所在的区间。

第三,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讲的内容,为写作打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按照阅读理解的模式讲了课文,也给学生讲了方法和技巧,但是他们在考试时遇到阅读理解还是很害怕?

于是,设想今后的英语阅读课能不能朝以下方向发展:第一,将文本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拓宽视野;第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行改编,教师协助;第三,开英语阅读课,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猜词义等方式培养语感。

参考文献

王莉. 201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Harmer. J.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Longman.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1年第14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