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结局 海上钢琴师结局的父母
康恩是个骗子,1900只是海洋尽头的幻光
我本来是一个,即便再好吃的餐厅,也不愿再去光顾的人,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而今天,机缘巧合之下,竟再刷了一次1900,《海上钢琴师》。我很感激这样的机会,再次欣赏影片,看到了很多当初没有注意的细节,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事物自然洞察力更好一些,理解的也更加全面和透彻了。
观影过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想,算是对这部影片的另外一种角度的解读。
我先大概概括一下影片的内容。影片以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位名叫1900的钢琴师的一生,他出生在一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邮轮上,被父母遗弃在头等舱,本寄希望他可以被有钱的人家收养,却被船工Danny发现,悉心照料,本来父子二人生活其乐融融,但Danny却因为一场事故骤然离世。1900便失去生活中唯一的亲人,没人知道幼小的他是如何度过那些船舱底部摇摆不定的日子,直到某一天,众人发现他演奏的钢琴曲优美动听,自此弗吉尼亚号上多了一道著名的风景线。与此同时,康恩慕名应聘成为乐队的号手,与1900以浪漫魔幻的方式见面,与他在船上共同为旅客、犹太人、西班牙人各种即兴表演,肖恩也见证了1900用高超技艺打败爵士乐的创始人,只是,1900拒绝踏上陆地,这也成为康恩和1900总是争执的焦点,影片在1900选择登陆还是留在船上的纠结中数次到达高潮。最终,由于弗吉尼亚号年限过久,要被拆除爆破,已经离开船的康恩费尽心机找到1900,要求他下船,但1900拒绝了他。影片在船爆炸的巨响中结束。
(一)康恩与1900是同一个人
影片虽然是以康恩的旁白叙事为背景,塑造了1900这样一个神乎其神的形象。然而,我认为影片中的康恩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由以下几个导演刻画的细节可以看出。
1. 影片从开始到最后,康恩的眼神一直飘忽不定,从未定睛看过任何一处,却只有在和1900相处时,会有目不转睛的时候。人在什么时候,眼神才会飘忽不定呢?一般来说,是紧张,说谎的时候,也就是说,康恩其实就是1900,他只是把自己的前半生注入到了1900这样一个悲剧的人设当中。
2. 正如康恩对1900所说,如果你从未下去过船,从未到过威斯康辛(记的不清楚了),你就不会对那里如此的了解。这不仅说明康恩去过威斯康辛,也说明1900,其实便是康恩。影片开头,康恩演奏的乐曲,不也正是1900在船上演奏的歌曲吗?
3. 1900看到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时,导演刻意安排了一场雨中相遇的场景,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幕应该只是1900的幻想,康恩的幻想,并未真实存在过。首先,1900喜欢的女孩衣着朴素,睡在3等舱的甲板里,她又是如何做到被众人簇拥着走离开下雨的甲板呢?其次,女孩与1900曾经有过对视,但她如何做到与1900擦肩而过又无动于衷呢。我想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康恩确实在船上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但是苦于自己太平庸,没有勇气向女孩表白,甚至最终,只能落得说一两句话,便要分离的结局。再想,如果康恩不是1900,他又如何得知1900与那个女孩的事情,他又如何向世人讲述呢?
4. 在1900决定要下船的时候,康恩说,我要把我的鸵鸟皮衣送给你;1900穿着康恩的大衣,在船舷与大陆之间的走廊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放弃登陆,回到船上后,1900竟告诉康恩,这衣服非常合身。那么,为什么两个体型有明显差异的人,能穿得下同一个号的衣服,还非常的合身呢?其实导演就是在告诉我们,1900便是康恩最好的幻想。
5. 1900是如何在船已经被拆除数天的过程中,依旧生活在船上呢?因为船只巨大,拆卸过程肯定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完工,而1900如何在已经被废弃的船上生活数日,又如何悄无声息的避开拆卸工人呢?这可能也是导演告诉我们,1900并不存在的另一个细节。
上述诸多细节的支撑,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1900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1900到底是什么呢?影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1900是康恩理想中的自己,1900的天赋异禀,是康恩这个热爱音乐却不得志,甚至到了要卖掉自己乐器混口饭吃的中年男人最为渴望羡慕的,1900可以即兴创作让在场听众为之兴奋的乐曲,这恐怕也是每个音乐家梦寐以求的技能;他还是一位勇士,敢狠狠向不公的骂上一句:f**k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规则)1900比康恩英俊,比康恩受欢迎,也比康恩坚毅,即便是一张已经破碎的原声碟,也让乐器店老板为之倾心。看吧,1900拥有的每一项独特之处,都是康恩希望的,羡慕的,也不曾拥有的。导演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中的另外一个自己,深藏在大西洋航行邮轮里的船舱中。这里的导演所描述登陆具体指代什么,恐怕各位观众心中有着自己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登陆这个重大决定,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在经历尚浅的我看来,我们不愿意走下船舷这个具象,一个切合实际的隐喻是,我们并不愿面对现实中的自己。
是的,1900登陆后,面对阡陌纵横,高楼鳞次栉比的都市,恐怕终将迷失,终将成为康恩自己。于是,康恩宁愿在船上让1900打败爵士乐创始人,遇见自己的爱情,也不愿让1900踏上这片陆地。影片的最后,1900虽然开始拒绝了康恩要他下船的请求,但在康恩要离开的过程中,却一直喊住康恩,这分明是1900想离开船,想冲破这个幻想,想真正的面对自己的写照,而康恩这时候却并未给1900这个台阶下,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让1900与那锈迹斑驳的老船共同葬身海底。最终,1900未能踏上陆地,康恩也未能面对真实的自己,选择让1900成为海洋尽头的幻光。
其实,康恩不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的人呢?我们喜欢拍照用美颜相机,不愿意看直男拍给我们的照片;我们听那些大师讲解名著,自己却不曾翻开一页书籍;我们喜欢夸夸其谈,拾人牙慧,却最终难以摆脱除了别人说的,自己似乎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朴实思想的现实。我们甚至逃避自己的体重,不敢直面衰老,逃避一切描述自己的话题,最终在脑海里塑造一个1900,勉强的认为,我们便是1900,而事实上,我们只能是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落魄,可怜,眼神闪烁的康恩。
同时,别忘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时间是1900年至二战前夕,这时的美国,正是世界的灯塔,人们穿梭于大陆之间,正是在希望与绝望,在白昼与黑夜中穿行,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欢呼雀跃自己到达一个新的国度上,开启新的生活,在我看来,这正是导演对那些敢于面对现实自己的人的一种欢呼与鼓舞。在这里,肖恩是个骗子,1900只是海洋尽头的幻光。当然,佛吉尼亚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有着特殊的含义,英国北美第一块定居点便是在1607年的詹姆斯敦建立起的,这里是拓荒先驱者们梦开始的地方。
(二)我们的梦想终点,可能只是别人习以为常的生活
既然是一部意大利影片,自然也要照顾到英美、欧洲大陆等多样的观众,熟悉的英式口音、晦涩的利物浦口音、美国东部的口音、西班牙裔的卷舌音,亦或是希伯来语的乱入,当然是都能为这部影片带来新观众的手段。不过,其中那位拉着手风琴的西班牙裔大叔与1900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新的启发。大叔叙述了他第一次看到海的场景,并告诉1900,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海,听到海,触摸到海,从此他便喜欢上了海。这样的话自然让1900感到奇妙,毕竟,1900是一个一辈子都在海上度过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听说围城这个词,有人辞掉公务员去下海经商,觉得离开了体制,摆脱了束缚,获得了从未有的快乐;有人却挤破了头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想要进入这部国家机器,哪怕是一辈子当一颗螺丝钉;还有多少人,为了户口房子日夜兼程996,007,而这或许又是那些已经拥有了这一切的人,告老还乡需要摆脱的呢?他们的对话对于我这个内陆成长的孩子来说,自然也是有触动的。是的,我也喜欢海,我也渴望生活在海边,听海,闻着带咸味的空气,甚至我最喜欢的歌曲就是《水手》,但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否早已被那些在海边生活的人所厌倦了呢。我们梦想的终点,很有可能只是别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而已。人生总是这样的奇妙啊。
(三)曲高和寡,高手永远是孤独的
在与爵士乐创始人Jelly RollMorton对决的三个回合中,1900竟然弹了一曲《silent night》,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圣诞节歌曲,但以这种方式再次听到,我当然与影片里的观众发出一样的感慨:你和爵士乐创始人,超级大佬pk,弹个这?有点类似你和张学友斗歌,上来一嗓子《春天在哪里》,不太合适吧!!!当然,在全篇的高潮,第三回合的较量中,1900用近乎疯狂的表演,让全场观众鸦雀无声,但也只有Jelly RollMorton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早知道自己输了。这一幕在我看来,自然也是导演的一种讽刺,人们总是欢呼于一种混沌之中,真正值得我们肯定的光辉,却只有少数人能看得见,看来,曲高和寡这个词,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
有时候,我们总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世界,给出一个好或不好的答案,但同一部电影,同一首歌,同一本书,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去品读,给出的答案恐怕是截然不同的。曲高和寡,是那些高手必然的悲剧,梵高的画作被现在世人推崇,可他自己确实穷困潦倒而死;曹雪芹也是;多少先驱者也是如此。我读《流浪地球》时,也曾想过,如果人类总是只有少部分人是清醒的,那么绝大部分芸芸众生,你和我,又该如何说服自己,安心成为一个追随者呢?亦或者,我们如何让别人,能真正的明白自己呢?这答案,在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死时并没有给出。而如今,这样的问题依然值得深思。
完。
关注我,带你看更多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