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 麦克阿瑟回忆录小说
文|李辉
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使一度受到美国政府冷落、溃败到台湾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重新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1950年8月7日出版的《时代》,选择时任台湾省长的吴国桢作为封面人物,报道开篇,描述的正是麦克阿瑟一周前,7月31日,对台湾的闪电式访问:
本周有一天,在福摩萨(即台湾——译者)上空,盘旋着一架美国C-54型飞机。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台北机场。从巴坦号飞机上走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他受到蒋介石委员长的欢迎。蒋的坚毅面容,与麦克阿瑟莫测高深的愁容一样,多年来已为历史所熟知。麦克阿瑟由海军部副部长、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等陪同,前来讨论台湾的防务。美国已承诺协防来自红色的进攻。麦克阿瑟握着蒋的手说:“你好,委员长,谢谢你来迎接我。”(译自《时代》,1950年8月7日)
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中,称蒋介石是他的“老战友”。其实,在他访问台湾之前,他们从未见过面。《时代》当年的报道,这样写到两人的历史渊源:
他们两位已在历史所提供的不同战场上,作战将近四十年,但从未谋面。上周,在长期的战斗之后,两位战士终于在同一场战斗中肩并肩站到了一起。经过冷淡国民党台湾一段时间后,华盛顿开始认识到应该评估蒋的事实。台湾省长吴国桢尖锐地指出这一事实:“在世界的这一地区,只有国民党政府才拥有一支规模可观、具有广泛号召力和战斗信念的军队。”美国用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相同的结论。(《时代》,1950年8月7日)
朝鲜战争硝烟弥漫,麦克阿瑟访问台湾握手蒋介石,这一举动,无疑令多年来一直力挺两人的《时代》老板鲁斯为之高兴和鼓舞。早在1947年,当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时代》就在一篇报道中,极力主张驻扎日本的麦克阿瑟与蒋介石联手,以抵御共产主义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蔓延与胜利。《时代》写道:
美国人会以什么样的军事知识、政治技巧和个人能力来实现这样的合作呢?
如今,我们在远东有一位具有上述所有特点的卓越人物。如果杜鲁门总统能请求麦克阿瑟在现有职责和实力之外,再加上总统个人代表的大使衔,并让他飞往中国,与委员长制订一项合作计划,抵御苏联征服中国,那么,整个远东的天空,就将出现光明和希望。他的军事、经济、政治建议,会有助于解决上述报告所概括的问题。他会迅速与委员长建立同一战壕的两个战友关系。他们将为彼此共同事业而如兄弟一样并肩作战。
这一事业当然是共同的。如果中国落入斯大林手中,整个亚洲,包括日本,迟早也会落入他之手。亚洲的人口和资源,会用来对付我们。美国的独立恐怕维持不到一代人,比中国的独立不会更长。(《时代》,1947年10月13日)
鲁斯的政治天平一直向蒋介石倾斜,他之所以力挺麦克阿瑟,乃是因为在反对共产主义、惧怕中共获得胜利、重视美国与亚洲的利益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彼此有着相当多的共同点。
麦克阿瑟虽是军人,但在太平洋战争胜利后,他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主导日本政治与社会的重建,从此,他表现出浓厚的政治兴趣,甚至特别想以他的太平洋战略思想来左右美国政府的亚洲政策。在这一点上,鲁斯及《时代》与之相当一致。1949年5月,当国民党溃败已成定局,中共即将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政权之际,《时代》 在5月9日发表过一篇报道,题为《日本:亚洲新门户》,突出叙述的正是麦克阿瑟的太平洋战略:
开放的大门正在中国迅疾关上。只要红色势力“砰”的一声关上门,西方努力向亚洲大陆输送与推进西方观念的半个世纪的历史,也就随之尘埃落定。眼看着中共跨过长江,继续南下,无情地占领元气大伤的中国,美国在忧虑:亚洲接下来会怎么样?
无人能回答。但有一个答案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这一答案容量巨大但又暂时模糊,确定它的人是一位美国人,其容貌像一位年长影星,他有着政治家的视野和伟大士兵的英姿。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驻日盟军总司令、日本的美国佬皇帝(按照日本人的说法)。
四年以前,麦克阿瑟不系领带,笔挺地站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军舰上,从一群不着军装、只穿燕尾服的矮个子那里,接受日本投降书,此时,他或者他的国家,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
大多数美国人至今不了解麦克阿瑟的日本目标的意义。然而,有一件事情足以让他们明白:当美国在欧洲费力地筑起大坝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时,红色潮流已经在亚洲掀起波澜,正威胁着世界一半的人口。在整个亚洲,弱小的战败国日本,尚是美国依然稳固立足的一个地方,那里还有机会改写西方在东方令人遗憾的失败和混乱的记录。
麦克阿瑟在东京对从美国来的一位客人说:
“美国的前线在亚洲。我们不能像把欧洲扔给共产主义那样,再把亚洲抛弃给共产主义。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一样,我们也应在两个前线同时作战。不管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在亚洲还有机会,我们拥有惟一的机会是使日本人民进入到一个好的社会。亚洲有个俗话——日本是亚洲的未来。亚洲接下来的百年历史,乃至接下来的千年历史,可能要在日本这里得到确定??”(《时代》,1949年5月9日)
鲁斯当年通过《时代》所提出一系列力挺麦克阿瑟的主张,并没有影响杜鲁门和马歇尔政府的对华政策。于是,他在1947年所设想的麦克阿瑟和蒋介石的握手,三年之后,才在台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