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沙洲冷苏轼 寂寞沙洲冷歌词意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东坡一生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文词赋
都成就惊人
苏东坡的一生
是才情尽情挥洒的一生
为什么说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深具诗心相关?
为什么说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在黄州的经历如何使得苏东坡
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
在人生的极度低谷期他又是如何通过一阕词
向人们展示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苏东坡又是如何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使人们在温情的人间之外领略到
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欢迎收听湖北之声《炜炜道来》
“人间美词”第五期:《寂寞沙洲冷》
1.
北宋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二十出头
即获欧阳修赏识,名动天下
当他科考完毕
当时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
毫不怀疑他录取的是一个宰相之材
尤其对其善读书、善用书印象深刻
以为他日必定以文章独步天下
三年后应制科试
作为殿试主持的皇帝宋仁宗同样觉得
制策入三等的苏轼和入四等的苏辙
两兄弟是难得的人才
并以自得的口吻说
“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整个宋代据说也只有两位考生之制策入了三等
而苏轼便是其中之一
王新才:事实上,苏东坡一生为官的太平日子也就是入京科考后的十五年左右时间。当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他的官运便开始波折,作为新法的反对者被贬离京城,在杭州、密州、徐州与湖州间辗转为官,更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卷入乌台诗案,下狱一百零三天,差点被杀头,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再遭贬谪,到黄州作了团练副使。
2.
(传)北宋苏轼 《枯木怪石图》
苏东坡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
与他本色做人相关
从诗词的角度来说
与他深具诗心相关
这首《卜算子》
是苏轼在贬谪黄州后寓居定慧禅院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作者以所见之景起兴
然而月是缺月,桐是疏桐
而且还是记时的滴漏声断之际
更深夜静之际的缺月疏桐
一缺一疏
将作者内心的枯淡泄露无疑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在氛围造足之后
才放主角入场
主角也不是放在聚光灯下
而是仍然置于远景中
主角也不是人
而是看起来像幽人一样的鸿
也不是夜深栖定不动的鸿
而是飞来飞去在夜幕中影影绰绰虚无缥缈的鸿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惊起却回头”将镜头推近
重点描写了鸿惊飞而回头的状态
随后的“有恨无人省”
使得本来还相对客观的场景忽然主观化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拣”,一“不肯”
使得主体进一步融入客体
本来鸿是鸿,人是人
而经过作者主体意识的介入
鸿与人便再难区分
作者借鸿无枝可栖、往来翩飞
表达了人生的一种状态
而这一状态所依存的环境
则是冷清而寂寞的沙洲
王新才:苏东坡的词,通常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他以诗法写词,使得本来低俗不入流的词,不再只是诗馀,不再是文人编选自己诗文时弃不足惜之赘馀,而一样可以像诗一样言志。而“大江东去”,正是他在黄州时所创作。可以说正是黄州的经历,才使得他一生才智之门通透地打开。这是他人生经历中一个极度低谷期。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即使周遭是一片冷而寂寞之沙洲,他求索的心灵也不肯随意栖泊。他借鸿以一种“拣”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他在人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3.
苏轼画像丨明末陈洪绶绘
大江东去体现的是苏东坡雄豪的一面
这一面更多地是他处逆境时在人前的展示
雄豪、旷达是应对不如意的良方
否则容易沉沦,陷入抑郁而难以自拔
但当夜深人静,尤其是借居寺院
体验一种远离红尘的寂静
回首往事,冥思前程,不免万念纷呈
在缺月疏桐间惊飞的孤鸿
其所不栖,不是无处栖,而是不肯栖
人生一世间,绝似远行客
即使在最艰危冷寂似沙洲的场合
也要有所坚守
也要怀有对远方的期待
北宋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王新才:据说在他还是孩童时,曾读到石介的《庆历圣德颂》,诗中提到了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诸贤,他向老师一一问明,老师觉得奇怪,他给予的答复是“正欲识是诸人耳”。我正是要想了解这些人。《宋史》本传以为,他此时已有与当世贤哲相颉颃之意,即所谓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这一童年的经历某种程度上
确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志向
他有一颗慈悲之心
所以他不忍见朝廷的政策伤害民间
王安石改革新政时他反对
司马光回复旧政他也反对
他反对的不是具体的政客
而是那些不顾民间疾苦、不管民众死活的政令
所以他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但在这“不合时宜”的肚皮后面
却是一颗炽热的人道之心
这颗心随遇而感
当处逆境时最易激发而为诗心
所谓苦难出诗人正在于此
苏东坡的万不得已正在于他有
一颗仁心,一颗真心,一颗诗心
他以高旷之胸襟、空灵之运笔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清冷的境界
使我们在多少有些温情的人间之外
领略到终究不免冷寂的人生
王新才:苏东坡在这首《卜算子》中,非常注重造境。此境虚幻空灵,非禅境,非仙境,更非俗境,但又似禅,似仙,似人间。比东坡略小,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无疑最了解他,所以在读到这首词后即称:“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一花一世界
一词一情怀
湖北之声《炜炜道来》“云成长”系列
一起走进“人间美词”
每周六推出 共9期
策划、主持:刘炜
制作:高路一、杨旭宇
新媒体编辑:邱婧纯(实习)
审核:刘开莫、梁延
往期回顾
第一期:温庭筠:屡屡落榜的“污点考生” 才华横溢的晚唐词人
第二期:白衣卿相柳永:生涯的漂泊与诗意的浪迹
第三期:“宰相词人”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四期:“六一风神”欧阳修:可惜明年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