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壳断层之怪 阿弥壳断层
阿弥
双年展开幕现场
Photo: 双年展官网
2018年的秋天如期而至,那些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大半年的各大艺术盛事,也陆续地浮出水面——第12届光州双年展就是其中之一。本届双年展于9月7日开幕,主题为“想象的边界”(Imagined Borders),来自43个不同国家的165位艺术家会聚光州,共同探讨当代世界越来越不明晰的政治、文化和地理界限。
Zach Blas, Jubilee 2033 (still), 2017. Fil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政治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著名作品《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成为此次双年展主题的灵感来源。由此看来,本届光州双年展的定位类似于时常探讨地缘政治、区域冲突、集体创伤、人类文明走向等问题的卡塞尔文献展。而“想象的边界”又与第一届光州双年展的主题“超越边界”(Beyond the Borders)有所呼应——23年过去了,超越了某些实体边界的光州双年展,又开始向“想象的边界”发起挑战。
Shu Lea Cheang, UKI virus rising, 2018
Photo: Hili Perlson Artnet
或许,本届双年展最大的特色,就是规模空前的策展人团队了。一直以来,大型的展览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策展人,又或者是由一个总策展人带领的策展团队负责(如刚刚结束的2018年度的柏林双年展,是由一个总策展人带领的共计5人的策展团队)。而本届光州双年展,11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策展人(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泰国、香港等)不仅在行政划分上处于平级的关系,而策划的7个展览也是“各自为政”的。这7个展览的主题分别为:“想象的国家/现代乌托邦”“面对幻觉边界”“终结:后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回归”“生存的艺术:可持续发展,转变”“朝鲜艺术:写实主义的悖论”以及“断层线”。
Halil Altindere, K?fte Airlines, 2016
Photo: Hili Perlson Artnet
其中,由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高级策展人克拉拉·金(Clara Kim)负责的“想象的国家/现代乌托邦”将重点放在了现代建筑结构对文明推动的作用上。它们是如何破除旧时代的枷锁,并引领新的未来的?通过重点呈现现代主义建筑,并讨论它们在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政治功用,策展人从一个宏大的视角为我们做出解释。
Lais Myrrha, Estudo de Caso, 2018
Photo: The Korea Herald
与韩国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作品多出现在“面对幻觉边界”这一子展览当中,策展人为曼谷吉姆·汤普森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吉提亚·甲威翁(Gridthiya Gaweewong)。其中,阿尔及利亚裔法国艺术家卡代尔·阿提亚(Kader Attia)的装置作品《变动的边界》(Shifting Borders)是受双年展委托而创作的。该装置作品包括几把上面摆放着不协调假肢的椅子和一个压得很低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的是光州当地人对1980年“光州惨案”的回忆——而光州双年展的创立,就是为了纪念在民主化进程中惨遭独裁政府镇压的人们。
Kader Attia, Shifting Borders, 2018
Photo: Hili Perlson Artnet
“回归”这一板块是对历届双年展主要内容的回顾,曾经出现过的展品再一次来到光州双年展的舞台。其中,包括古巴艺术家克楚(Kcho)在1995年获得双年展评审团大奖的作品——《为了忘记》(In Order to Forget):一条空落落的铁船,游荡在2000个啤酒瓶组成的“湖泊”之上。
KCHO, Para Olvidar, 1995
Photo: Hili Perlson Artnet
较为特别的一个展览是“朝鲜艺术:写实主义的悖论”,22幅朝鲜国画Chosunhwa得以展出——这是朝鲜艺术第一次出现在双年展的舞台上。展览的策展人是美籍韩裔艺术家、美国乔治城大学艺术学教授文凡纲。虽然以传统的水墨形式表现,Chosunhwa的色彩却较为鲜明,同时注重透视效果和写实性——非常符合服务于政府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定位。展出的作品大多由平壤万寿台艺术创作社创作,这是朝鲜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家艺术工作室。
Choe Yu-song, On the Way Home
Photo: Gwangju Biennale
除却展览之外,本届双年展还有两个特设板块。一个是名为“光州委员会”(The GB Commission)的基于地点创作的艺术项目,目的是为了继续发扬“光州精神”,将光州的历史和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渴望融入到文化和艺术当中。参与此项目的艺术家包括阿根廷艺术家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Adrian Villar Rojas)、英国艺术家麦克·尼尔森(Mike Nelson)、法国艺术家卡代尔·阿提亚(Kader Attia)和泰国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Film Still from Invisibility
by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Courtesy of Kick the Machine Films, 2016
另外一个板块名为“展馆项目”(The Pavilion Project),旨在将艺术与更广泛的光州地区连接起来。光州文娱中心、麻古寺等地将会举办来自法国东京宫、“赫尔辛基国际艺术家计划”(HIAP)和“菲律宾当代艺术网络”(PCAN)的艺术项目。项目将会主要呈现来自韩国和参与国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
Aernout Mik, Double Bind, 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arlier Gebauer, Berlin.
Photo: Artnet
光州双年展是亚洲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双年展。在2018年的最后几个月里,亚洲地区的其他双年展也会陆续开幕,这其中包括紧随光州双年展的步伐、在9月8日开幕的韩国釜山双年展。泰国今年也会举办两个双年展,分别是10月份的曼谷艺术双年展和11月在甲米举办的泰国双年展。11月份,上海双年展和台北双年展将会如期举行。12月份,印度的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也会拉开帷幕。另外,还会出现两个三年展: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举行的亚太地区三年展和中国的广州三年展。眼花缭乱的艺术盛会,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