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思想家王康 王康个人资料

时间:2023-05-02 04:5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466 评论:0

骆为荣先生

  【人物简介】 骆为荣, 1944年5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宜宾唐君毅研究会会长,宜宾市历史学会顾问,《唐君毅故园文化》主编,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宜宾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俗学会、宜宾市社科联、宜宾市哲学学会、市棋协、市台联、中国五粮液酒文化研究会理事,红楼梦酒文化研究会、宜宾市旅研会常务理?,宜宾市旅游规划专家组成员,《世界酒业》编审。著有《儒学大师唐君毅》《家乡人物》《宜宾县侨务志》等。

  【阅读提示】

  ◆唐君毅先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孕育的大儒,是由金沙江、岷江汇流处的“长江首城”走出,而闻名世界的“乡贤先哲”“天府大文豪”“港台大儒家”“东方黑格尔”“理想人文主义代表”“文化意识宇宙之巨人”。

  ◆迪风公夫妇对唐君毅的影响广大而深远,具有初始性、终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唐君毅的成长、一生之德业和成就,首先是得益于唐门优良的家教家风和真纯博大的血亲之爱。

  ◆于是我重新翻阅整理新旧资料,吸取海内外研究唐君毅生平与学术的成果,力求以独特的视角、篇章与(巴蜀)语境,介评与论述一代宗师唐君毅的人生历程、思想轨迹、生平事迹、学术成果、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此片把介绍展示唐君毅的生平、经历与其学问演进、德业成就相结合,把唐君毅高远的追求、枯燥的理论探索与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相结合,把唐君毅教书、做学问、弘扬中华文化与海内外杏坛、文化学术界、社会各阶层的颂扬纪念活动相结合。

  ◆唐君毅的世界观是理想人文主义世界观,其等身著作基于“文化意识与民族意识”“立足人生,开辟生命之本源,建立道德理想之人文世界,以启导我民族无限向前向上之生机为其鹄的”。

  吾敬君老 为求故乡好

  钟永新:骆先生,您好,您作为宜宾唐君毅研究会会长,领导研究会对传播、研究唐君毅贡献很大,请首先介绍下研究会成立缘起,以及开展的主要文化学术活动有哪些?

  骆为荣:唐君毅先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孕育的大儒,是由金沙江、岷江汇流处的“长江首城”走出,而闻名世界的“乡贤先哲”“天府大文豪”“港台大儒家”“东方黑格尔”“理想人文主义代表”“文化意识宇宙之巨人”。

  20世纪80年代初,宜宾一批爱国爱乡、尊贤尚文的文人学者,抱着“吾敬君毅老,为求故乡好;中华文脉在,名城旗不倒”的追求,常聚首一起研究宣传唐君毅,尤在1995年8月召开的“第二届唐君毅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后,便着手筹建“唐君毅学术思想研究会”。经宜宾县宣传部和民政局批准,于2001年12月召开成立大会。10余年后,又经宜宾市社科联和民政局批准,于2012年4月成立“宜宾唐君毅研究会”。

  研究会开展的主要文化学术活动是:

  1.创办学术会刊,自2002年始,主编出版发行了设有君毅论语、唐学研究、君毅文选、儒学新语、僰国纵横、地方文存、酒都新论、三江风情、西部星光等栏目的《唐君毅故园文化》,已出19期,累计超300万字。每期出版均举办首发式和评刊会,并赠发海内外诸所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收藏。

  2.开展向海内外征集纪念百年唐君毅中国书画活动(2009年),为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主办书画展;通过中国邮政发行了贺年卡。会员或出专辑,或编写出版、主办“《唐君毅故园文化》丛书”“唐学丛书”“四川思想家研究丛书”“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唐学网”等。

  3. 自2002年始,每年主办或协办“唐君毅学术思想研讨会”、“唐君毅与名城宜宾研讨会”、“唐君毅文化学术专题讲座”及“唐君毅诞辰纪念会”,参与的“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国际儒学论坛”“书香宜宾大讲坛”“中华美德师资培训班”“诵读经典、读经教育师资研习会”“谷雨听雨诵读会”等,已成为宜宾文化大餐。

  4. 自2003年始,年年主持开展中华美德、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影响广远。2017年11月由研究会牵头,宜宾多家单位主、协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遐迩闻名。

  5.发挥学会人才优势,组织会员到区县调研、“社科文化下基层”、办讲座(如到古镇横江、李庄等),出了一批成果(如“申遗”、乡村旅游;由唐先生在港学生牵线、本会促成油樟加工厂落户宜宾县),还送书画书刊到学校、部队、企业、乡村,惠及数万民众。

  6.着力保护唐君毅故居、祖墓,促成唐君毅故居被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积极参与、支持宜宾电视台筹划、筹资、编写、拍摄、发行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文化守护人—唐君毅》。2017年,该片荣获四川优秀电视片奖。

  8.参与和支持由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及九州出版社新编出版39巻简体字版《唐君毅全集》。对此首发式的发言、感语、贺词、贺信及全集的序文、编后语等,在《唐君毅故园文化》第19期作了全文刊登。

  9. 组织会员研发文章,积极参加海内外文化学术(特别是“唐学”)的研讨、交流、评奖。如骆凤文著《一抹斑斓的晚霞——六译先生年谱校说》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何一著《悲情儒者与儒者悲情——唐君毅生平、学术研究》获宜宾社科大奖;骆为荣著《儒学大师唐君毅》获宜宾县首届文学社科奖金奖;钱正杰、骆为荣、何一、薛元敬、杨敬芝等皆有专著、论文获全国奖项。

宜宾唐君毅研究会成立大会(2012年4月 宜宾)

唐君毅思想与当代世界研讨会(2006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唐君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5月宜宾)

九州出版社简体字版《唐君毅全集》发布会现场(2016年 成都)

  蜀学之正唐迪风的家训家风

  钟永新: 您对唐君毅父亲、儒学学者唐迪风也有一定研究,称其为“蜀学之正”,能否谈谈唐君毅的家学背景,以及唐迪风对唐君毅成长的具体影响?

  骆为荣:唐迪风(1886—1931),名烺,四川宜宾县普安镇周坝人。自其祖父东山先生始,尊儒读书,遂为书香门第。迪风公两岁起认字,四岁课以四书五经,十二岁读庄子,十八岁考中清末科秀才,曾就读于后为其岳父的陈勉之先生私塾馆,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成都叙蜀联中及法政专门学校,又曾赴金陵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大师学习。

  民国初年,唐迪风出任成都《国民公报》主笔数年,其时,首发了由其作序的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并应李之聘,任教于江油省立第二中学二年。后长期从教和治学,并与彭云生等在成都创办敬业学院任院长。性刚直,主公道,“无钱买米,有钱买书”,藏书破万巻,友朋戏呼为“唐风子”。

  唐迪风对先秦诸子、宋明理学、文字音韵学及佛学造诣极高。著有《孔学常谈》《孔门治心之道》《孟子大义》《广新方言》《诸子论释》《志学謏闻》《治学日记》及诗集(同其妻、被誉为“蜀奇女子”的陈大任有《思复堂遗诗》五卷传世)等。

  今读彭云生著《孟子大义跋》、刘咸炘著《唐迪风别传》、欧阳竟无撰《唐迪风墓志铭》及夏私斧、萧仲仑、吴芳吉等挽联、赞语,当知其“可以适道”“能笃行”“学问直切透辟近于陆象山,艰苦实践近于李二曲”,是名实相符的“蜀学之正”。

  迪风公夫妇对唐君毅的影响广大而深远,具有初始性、终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唐君毅的成长、一生之德业和成就,首先是得益于唐门优良的家教家风和真纯博大的血亲之爱。父母既是其初教老师,又是其一世师表。具体影响体现在:

  一、乐于诗教,施与儒教的影响

  迪风公幼承庭训,施教于子。他婚后三年,喜得贵子,赐名为毅,勉励儿子“自强不息而弘毅”。唐君毅不足半岁,夫妻俩就携子观览胜地、参拜圣贤,并寄情于诗词,夫唱妇和,对子诵读,此后更乐于诗教。如迪风公所吟《游流杯池及涪翁楼》及其妻所唱和的《中春日游流杯池及涪翁楼有作·步迪风原韵》诗,至今传为佳话。后来唐君毅感言“及今年已垂老,方渐知诗礼乐之教,为教之至极”。

  唐君毅两岁时,迪风公就教其识字,三岁即弄文墨,六岁始读《老子》、唐诗、《诗品》和章太炎著白话文《教育经》等。他“课子甚严”,所教《说文解字》,便要幼子背诵熟记。又授儿以科学、神话、武侠之类的故事和知识,常赞儿子有哲学思想。

  唐君毅十三岁考入重庆联合中学。其父讲语文课,以孔、孟、老、庄文为教材,对诸子之学皆有涉猎。课外,则对儿子以儒教为主。唐君毅对父诵讲的《孟子去齐》深为感动怆然涕下,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迪风公又为之购置《理学宗传》等书,嘱其自修以把握儒学统系,为其打下坚实的儒学基础。唐君毅读《理学宗传》时,读见陆象山十余岁悟得“宇宙即吾心之理时,蓦地产生愤悱之感而自觉‘心’之义”。“唐学”之要,在“心本体”论的确立。后对其学问追本溯源时,唐君毅曾说“对此心之能自觉之一义,吾于十五岁即见及,终身未尝改。”又说,重庆联中“是我学习哲学的发源地。”

  二、致力文教,乐于治学的影响

  迪风公爱乡、爱国、尚文、重教,为人秉性耿直,不为权倾,不为利折,不愿为官,乐于治学,讲求厚学笃行,善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化与教育事业。

  唐君毅受其影响,“情在天下万世”,重孝悌、敬师友,尊贤尚仁,追求真善美,毕生关心社会和民众、爱护青年和优秀文化,锲而不舍地致力于教书育人、培育人才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立德立功立言,创立亚洲及世界新文化。“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人文风教的怀念,此实是推动我之谈一切世界中国文化问题之根本动力所在”。唐君毅此说,是对自身及其父,生命与学问的经验总结。

  三、多地教书,创办书院的影响

  迪风公多地教书,参与创办敬业书院任院长、赴金陵支那内学院、重庆勉仁书院讲习等经历和人脉关系,特别是道友同仁梁漱溟、蒙文通、萧仲仑、卢作孚、熊十力、欧阳竟无等师友,对唐君毅影响甚大。尤使唐君毅从小就具有了浓厚的书院情结。

  廖平先生的高足犍为人李源澄先生在灌县创办灵岩书院,大家云集,唐君毅亦应邀携家人来院授课,使其对怀抱共同理想而投身于教书育才的私立书院,倍加向往。他一生钟情“鹅湖书院”,后来同钱穆、张丕介等在香港创办了享誉世界的新亚书院,可以说,其父母及父友同仁之影响,功不可没。

 唐君毅像

唐君毅书法手迹

唐君毅书法手迹

  

  为唐君毅立传出书是我的夙愿

  钟永新:经您数十年精力,搜集、整理、研究唐君毅学术,2015年,完成出版《儒学大师唐君毅》,展示了唐君毅锲而不舍地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生,能否介绍下该书的写作经历和体例架构,其间有无难以忘怀的往事?

  骆为荣:为唐君毅先生立传出书是我的夙愿。20世纪80年代初,我同好友魏铁钟先生合作,撰写出版《家乡人物》一书,拟将唐先生载入。继之,宜宾县政协拟出版“唐君毅专辑”,又有一研究所要我申报“唐君毅传”的课题,我便先后同文友吴有梧、李平、萧邦义、陈栋梁、邓经忠、严诗雄、陈志敏、冯裕庆、黄锐林和魏铁钟诸先生一道,开始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其间到成都、重庆、苏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地,拜会唐先生的幺叔唐焜、女儿唐安仁、弟妹唐君实、唐恂季、唐继渊夫妇及子女,约会港台宜宾同乡(李国钧、廖俊修、宋川琦先生)和唐门弟子;同唐夫人谢廷光女士,唐先生之妹至中、恂季、继渊老师及其弟君实先生和家人,通信和电话联络,尤其得到唐先生诸多学友、学生的鼓励、点拨和提供资料。

  当“万事皆备”,却在动笔写作之际,缺乏资金作罢。以上诸位参与此事的宜宾文友,均为此抱憾不已,先后作古而去。

  至2014年,盛世兴文,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化传承历史里走出来的当下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而奋进。“风行水上涣”,宜宾社会各界重视名城“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特有的名人文化”资源,故由宜宾市政协担纲,编辑出版“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将唐君毅先生列入,并邀本人撰写。

  由我来完成友人们未了之愿,岂不乐哉!于是我以带病之身,在骄阳升腾的六月,重新翻阅整理新旧资料,吸取海内外研究唐君毅生平与学术的成果,力求以独特的视角、篇章与(巴蜀)语境,介评与论述一代宗师唐君毅的人生历程、思想轨迹、生平事迹、学术成果、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遵照“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编委会”的要求,将该书设为30章,以“客家唐门、书香之家、孕育灵秀、幼承庭训、入学立志、北上高校、南京机缘、执教蓉城、‘玄武’超悟、‘剧专’为师、情定终身、爱的心语、以文抗战、为稻粱谋、古庙哲思、师友之道、‘灵岩’讲学、太湖教缘、‘鹅湖’情结、移居香港、草创书院、‘新亚’师表、‘亚圣’护校、谆谆于教、瀛寰传道、文化宣言、花果飘零、大哲卓立、君子息焉、不朽丰碑”为主线创作,侧重揭示巴蜀乡贤先哲唐君毅生命、学问的生成发展轨迹、独特感人的故事,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的成就、地位、影响及其当下价值。

  写就后,经市政协讨论定名《儒学大师唐君毅》。书稿呈送政协人士和唐门亲友斧正;又据何仁富教授与旅美学者王康等的阅示意见,对照修改,再在新谷上市的八月,交“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编委会”审定,最后托付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该书“上架建议”归到“纪实文学”,实因我下笔融纪实性、地域性、资料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并附有参考文献、唐君毅年谱、唐君毅著作一览表等,故亦可视为研究唐君毅及其学术的入门书。

唐君毅著作书影(部分)

唐君毅研究著作书影(部分)

  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

  钟永新:2017年,您协助参与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播放推出后,获得文化学界广泛好评,能否介绍下该片的拍摄缘起与主旨思想?

  骆为荣:唐君毅一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人和学问,都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金庸评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为让古南丝绸之路“五尺道”的始点名城宜宾,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同时为缅怀宜宾文化名人,见贤思齐,振兴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在外知名度,宜宾电视媒体牢记肩负使命和责任,2014年,由宜宾电视台自筹资金、成立专门的摄制组,开机拍摄电视纪录长片《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

  摄制组先后采访宜宾唐君毅研究会、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等,广泛收集资料。邀请本地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人员座谈研讨,在反复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刘瑞祥先生执笔完成了《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的文稿创作。

  而后摄制组追寻唐君毅成长、生活、学习、工作的足迹,南征北战,奔赴成都、重庆、北京、南京、无锡、上饶、香港、台湾等地采访拍摄。历时近三年,“八千里路云和月”,饱尝千辛万苦,团结奋战,终于将该片拍摄完成。

  在唐君毅先生诞辰108周年时,宜宾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于2017年1月16日至19日,正式对外播放,旨在“让唐君毅先生的名字和形象走出书斋,走出教室,走出学术界,成为大众媒体的传播对象,开始被更多普通人认识和了解”。2017年11月中旬,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将该片选中播放,受到各界好评,还荣获四川优秀电视片奖。

  本人有幸多次参与宜宾广播电视台组织的有关该片的编写、研讨、筹资、联络、采访、拍摄诸事,又多次主持该片进校园展播与介评会,感受良多。

  《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用上下两集近90分钟的篇幅,实现了三结合:(1)把介绍、展示唐君毅的生平、经历与其学问演进、德业成就相结合;(2)把唐君毅高远的追求、枯燥的理论探索与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相结合;(3)把唐君毅教书、做学问、弘扬中华文化与海内外杏坛、文化学术界、社会各阶层的颂扬纪念活动相结合。

  该片通过精选的人物故事,翔实的历史资料,丰富感人的画面,突出展示了唐君毅的家乡家风、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学问成就、师表风范及其文化影响,再现了唐君毅真实可信、令人尊敬的形象,亦展示了宜宾城市风采,为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增添了新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对“唐学”的宣传学习、研究推广、继承弘扬,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片头

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资料室(2011年6月24日 钟永新摄)

  当代唐君毅思想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钟永新:一代大儒唐君毅先生先后著有《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续编》《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人文精神之重建》等,对文化中国贡献巨大,影响深远,那么在当代中国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唐君毅思想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哪些可供今天学习传承之处?

  骆为荣:唐君毅的世界观是理想人文主义世界观,其等身著作基于“文化意识与民族意识”“立足人生,开辟生命之本源,建立道德理想之人文世界,以启导我民族无限向前向上之生机为其鹄的”。这些著作皆是唐先生论述人文主义之作,旨在以其理想之人文主义医治社会弊病,以图会通中西人文思想,构建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世界。

  晚清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遭受列强侵略,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民国以来,则中国之民族生命、文化生命,所遭遇之磨难的挑战又更大,而此回应,则直到现在仍未成功”(见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续编》)。各种西方思潮及国人“回应”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那个时代的智慧的“先觉”——唐君毅,必然“先天下之忧而忧”,挺身面对,给予自觉而特别的回应。

  他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自序》中说:“只因为当今世界之有四面八方狂风暴雨之冲击,而将中国人文风教破坏,才逼得我漫天盖地四面八方地谈论许多大问题”。唐君毅是他那个时代出版讨论中西人文思想和现实文化非常多的著者之一。

  唐君毅于1953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综论中国文化诸方面所表现的精神特质、神髓与价值。宣示“仁心”(良知)即“心之本体”,“为悠久而博大的中国文化的始基”,“为整个人文宇宙之根本”。在1978年,他临终前半月为该书第十次再版写的序言中说:“与本书同时,或继本书而写之评论中西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人文学术,以疏通当前时代之社会政治问题之一般性论文。此共编为《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下册)》三书”,这是其面对中国遭受“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回应和深切的价值关怀。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下册》收录其“论述中国文化的文章,主旨在探讨中华文化如何存在于当今世界”。《人文精神之重建》“主旨在于疏导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到的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并在观念上加以融解”。《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是继《人文精神之重建》而作,两书一脉相承,此书则“重在中国人文精神之今后发展,特用心于如何发展中国人文精神,以与科学、民主建国及宗教思想相通融,以重建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因此,唐先生获得了“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巨人”、“20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的美誉,亦由此实现了其融汇中西人文主义、构建完满人文世界的理想。

  唐君毅对海外中华儿女亦深切关怀,《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一书开篇即论“中华文化之花果飘零”“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其“花果飘零的悲怀与灵根自植的瞩望”,极大地激发了世界华人的根源意识和爱我中华的情感,两文中的不少话语,至今仍在华人世界频繁使用;其所倡安身立命之道、生命的学问,依然有着重大影响,并成为“喜耀生命教育”“生命学”“生命教育研究”的奠基理论。

  1949年,唐君毅来到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后,倍加关注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全心投入文教事业,同钱穆等合作创建新亚书院,长期负责教务工作,主持学术讲座,撰写大量讨论中西文化的著作,对社会、文化、教育、人文世界的各种现象和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启导“华夏族裔特别是青年一代保持文化自信”,以保存中华文化之薪火,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并提出其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塑造“现代世界的中国人”的对策方略。

  在唐君毅眼里,文化问题不只是文化问题,根本上是人的问题;文化问题的答案是在人的问题的答案之中。回应西方文化挑战导致的中西文化冲突问题,即要解决好在“现代世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如何做一个“现代世界的中国人”问题。由此,唐君毅便将他所领悟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任务转换成了三个命题:人当是人;中国人当是中国人;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亦当是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文化问题的答案在人的问题的答案之中。

  对人文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生问题的关切,成为唐君毅解决时代问题的两条同样重要途径。而对儒家的信仰与创造性转化,则是唐君毅要解决“现代世界的中国人”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人之成人,成中国人,成世界人,真正是三位一体。中国之成为中国,成为真正的人的国家,与成为与世界相协和的国家,亦是三位一体。以使中国人成其为中国人、世界人,而成其为人。”这是其对中西文化精神独特的融通和中国文化未来创造的终极结论。

  唐先生十分肯定地说“中国文化精神之潜存于中国人心者之发扬光大,断然能复兴中国”。今日之每一个中国人,应有此文化自信,见贤思齐,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干兴邦,让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

  总之,唐君毅是20世纪国际著名人文学者,集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文学家、文化活动家于一身,“一生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为建立道德理想主义和人文世界而殚精竭虑,留下了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煌煌巨著”。他锲而不舍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华文化,其人格与学问,对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弘扬,对现代文化意识的导引,对如何爱我中华、做一个现代世界的中国人,对提高文化自信与创新力,促进国家统一与繁荣昌盛,对振兴中华和创立理想人文世界,都有着积极广泛的意义。

四川宜宾普安镇周坝唐君毅故居(2014年10月15日 钟永新摄)

  【访谈手记】唐君毅先生乃近代蜀中所出大儒,其哲学视野融汇中西,其文化意识贯通宇宙,其生命境界辉耀心灵,其教育思想润泽社会,其人文精神感染至今。我曾数次赴宜宾,或参与唐君毅研讨活动,或拜访唐君毅故居旧院,又与多位唐君毅研究学者往来交流,深感他们尊崇乡贤、传播美德的勤勉热枕,故约请骆为荣会长述其文化故事,期以有兹唐学推广传承。(钟永新)

  注:刊于《唐君毅故园文化》2019年总第20期(内印资料)

【文图丨钟子先生,自号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钟永新。系立身国学网编委会编委、人文频道主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