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

时间:2023-05-02 05:2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812 评论:0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第一个出来称霸的是姜小白。对,你没看错。他就是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姜子牙)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春秋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是不是很有趣?

姜小白可不简单,他重用了管仲为相。管仲是何许人也?这个人的品德不太好,打仗往后跑,做生意坑朋友。是个特别务实的人,未达目的誓不罢休,什么阴招都敢用,没啥思想包袱。

管仲有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啥意思呢,用我们的话讲,你得先抓物质文明,再抓精神文明。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相反,生活条件越好的地方,精神文明程度也就越高。

齐国秉承了管仲的务实不要脸的精神,加上地形占据优势,背靠大海,春暖花开,有鱼有盐,齐国很快就做大了,成为诸侯各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


姜小白做大了后,就想扩张领土。当时他可是有三万常备军。啥概念,周天子最多才三万五。按政策的制度,姜小白最多能养七千五的常备军。

有钱有兵也不能说打就打,咱们得师出有名对不对,姜小白的口号是:“尊王攘夷”。

当时中原大团战,觊觎中原地大物博的少数民族政权蛮、夷、狄、戎勾结了起来,对华夏文明构成严重的威胁。

史书上当时记载的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华夏文明,命悬一线。

姜小白与管仲高喊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这使齐国一下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齐恒公出动大军先是打退了山戎对刑国和卫国的侵扰,救刑存卫。

然后面对楚国南蛮向北的扩张,齐国再度出兵,会合了中原各国的部队,共同伐楚。

从此,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孔子评价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们的恩赐啊!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拨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变成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桓管几十年的活动,顺应了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形势的对内对外政策,对齐国的社会发展,对捍卫中原先进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后民族的破坏,建立了一定的功绩。

正因为孔子对葵丘会盟的积极评价,葵丘会盟所反映的“尊王攘夷”的春秋大义也受到后世文人的赞许。而记录了这一盛大会盟的葵丘会盟台,也引起许多文人墨客凭吊吟咏。

明代河南提学佥事曹琏曾写诗咏道:“古人遗台土一丘,齐桓曾此会诸侯。宗周义重名犹在,歃血功高事已休。五禁盟言昭日月,百年霸业著春秋。我来吊古多伤思,遍览陈编泪欲流。”

晋国有一公子,姓姬,名重耳。这位公子哥的生平能拍一部电视剧了。


重耳打小就品学兼优,还能交朋友。交的还都是贤能智士。

晋献公宠爱骊姬姐妹,准备废掉太子申生,这也牵涉到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夷吾,重耳为避开骊姬的谗害,他带兵离京守备蒲城。

但是太子没的跑,只能自杀了,但是重耳的爹晋献公还是想弄死重耳,就派兵打他。

大军围困,一个太监叫履鞮想逼着重耳自杀,重耳能听吗?翻墙就跑了。

天下之大往哪儿跑呢?回娘家,狄国。


此时,重耳已经43岁了。

五年后,晋献公死了。晋国要迎接重耳为君,重耳斟酌了许久,拒绝了。

于是,晋国迎接了另一位公子夷吾继位,这位就是晋惠公。

夷吾其实内心特别虚,重耳的好名声是他最怕的事儿,于是,派人去潜入狄国刺杀重耳。

重耳与手下谋士一商量说,狄国太小了不安全,最重要的是也不是发展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去投奔齐恒公。

在齐国,齐恒公很热情的接待了重耳,还选个王室女子给他当媳妇,这就是后来的文姜。


后来齐恒公死了,齐国内乱不止。重耳只能去楚国。一路上,他们途径卫、曹、宋、郑等国,有礼遇也有冷落,最后到达楚国。

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厚待重耳。过了几个月,晋太子圉逃出了秦国,秦穆公大怒,下决心迎接重耳以帮助他入主晋国。

楚成王为重耳分析了形势,力促他依靠秦穆公,厚送他赴秦。

秦穆公见到重耳是又送闺女又帮忙,为啥?那是因为秦穆公想利用重耳掌控晋国。

晋惠公死后,秦穆公发兵送重耳归晋逃亡在外十九年,即位为晋国国君。


此时的重耳已六十二岁了,史称晋文公。

还有一位在晋文公崛起了晋国的时候,也没闲着。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熊商臣死掉,楚庄王熊侣继位,他刚继位也就十一二岁的年纪,咱们十一二岁在干嘛,人家都已经当王了。

熊侣自知年轻也是罪过,正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但是楚庄王一点也不慌。


国内外的形式他是一清二楚,楚国争霸中原最大的敌人是晋国,楚晋国权臣赵盾已经梳清了国际国内关系,晋国上下君臣一心,国力大振,导致中原宋、陈、蔡、郑等诸侯国纷纷依附晋国,楚国形势堪忧,这是外忧。

还有内患,继位第二年就好悬被人抓走喽。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帅兵讨伐不听话的属国,留守国内的斗克和公子燮就加固城墙,派人刺杀成嘉,公然叛乱。

成嘉与潘崇回防,斗克、公子燮抵敌不过,就挟持楚庄王出奔,原打算跑到河南淅川的鄀国另建朝廷,幸亏在经过湖北南漳县的芦邑时被芦邑大夫诱杀,楚庄王这才逃过一劫。

韬光养晦、声色犬马都是无奈之举。后来他慢慢长大羽翼丰满了,楚庄王平定了内乱,同时又灭掉了庸国,将大权真正掌握在了手中,逐渐产生了北上图霸的志向!最后在“晋楚争霸”中取胜,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晋国权臣赵盾梳清了国际国内关系,晋国上下君臣一心,国力大振,导致中原宋、陈、蔡、郑等诸侯国纷纷依附晋国。


楚庄王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属于南蛮少数民族,西周才被天子册封。楚国国君嫌弃地位还是低,所以还不如自己称王呢。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也未尝不可。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昭王,你想他能高兴吗?于是决定亲自去楚国讨个说法。

楚国人听说天子要来,准备了一艘船接他。周天子一听还挺高兴,这楚国是怕他了。

谁知道这艘船是用胶水粘的船身,昭王上船没多久这船就沉了,一行人全部塟身鱼腹。

周天子南征的失败导致整个周朝的神话破灭了,由此周朝由盛转衰。


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露出峥嵘。

陆续称霸的晋文公、齐恒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在历史上被统称春秋五霸,个个厉害。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威烈王册封了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三家分晋。

齐国的大夫田氏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是谓田氏代齐。


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司马缸砸光说过: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三晋威胁周天子封侯,周天还答应了。这个事儿就彻底破坏了礼制纲常。纲纪都乱套了,周王朝也彻底快灭亡了。

战国七雄一开始也不是七个国家,当时打来打去还剩二十多个国家觊觎中原霸主的地位。历经战火的洗礼,大浪淘沙就跟养蛊一样,最后就剩这七位选手继续死磕了。


从春秋五霸升级到战国七雄,有太多的家仇国恨、儿女情长和文化的碰撞啦。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所以下次聊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