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送暖下一句

时间:2023-05-02 06:0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472 评论:0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消息在网上成为热点,不少网民建议应放开烟花爆竹,不能全面禁止,不然年味就没有了,没有了传统节日气氛。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遗后,近段时间韩国又将烟花爆竹申遗,又一次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为什么我属于我们的传统却被别人申遗?

春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夏朝开始,我们就有过春节这一传统,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过那时候不叫过春节,在《尚书·召浩》记载:“有夏服(受)天命”;《论语·秦伯》中也记载着:禹“致孝乎鬼神”,这里的禹就是大禹,祭拜祖先和神,这是春节的雏形,后来在商朝出现节历,过春节慢慢的形成传统。在火药没发明之前,古人每到春节,用篝火点燃竹子,燃烧的竹子爆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用以驱赶瘟疫。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唐初火药发明后,有人将硝石、硫磺和木碳装入竹筒内燃放,形成了初期的“爆仗”,后来人们每逢节日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用于敬天地,驱瘟神。唐朝的来鹄《早春》这样写“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里的爆竿就是说的爆竹。

关于燃放爆竹的名句很多,如白居易的《除夜》“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红楼梦》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还有杜审言《除夜有怀》“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范成大的《爆竹行》“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这些诗句都描绘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从史料记载燃放烟花爆竹到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现在禁止燃放?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污染环境,而且烟花爆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年燃放烟花爆竹发生很多安全事故。有人认为传统节日应当燃放烟花爆竹,能够增加气氛,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不然慢慢的就淡忘了传统。到底是禁还是放,哪个好哪个坏?

首先从历史角度上看,燃放烟花爆竹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在这么多长的时间里没有禁止,反而越发兴盛,肯能有其道理。虽然古代人们对环保没有意识,但从历史数据上看,也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较大的污染,近年来环境污染较大,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但其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而是众多原因造成的。

环境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31日19时至2月1日2时,全国城市PM2.5小时浓度快速升高。1日2时,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达到99微克/立方米,全国共有57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22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达到严重污染,但是从今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PM2.5数居来看,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等地的PM2.5达到100微克/立方米,数据显示虽然在春节期间部分地区燃放烟花,但其监测数据与平时并不大。

提到安全问题,厂矿、车辆的安全事故远远要大于烟花爆竹引起的安全事故多,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对比,2021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死亡9万,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人身伤亡事故1626起,造成11人死亡、1808人受伤。这一组数据的对比,是不是因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就禁止车辆行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引导,比如生产具有安全性的新型烟花。不能说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件就一刀切的方式禁止。

其次,从人们对待春节感情来说,春节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是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祖祈年的日子。每到春节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习俗,而这个习俗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形成了过年必须要燃放烟花爆竹的理念。燃放烟花爆竹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它是一种心理的期望,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燃放烟花爆竹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欢庆的节日,为了增加节日气氛,人们燃放烟花爆竹,在这里烟花爆竹不仅仅是物质上、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们浓浓的亲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喜庆的鞭炮来驱赶瘟神,是一种精神寄托。

特别是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全家团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听到远处爆竹声声,这时候,孩子们争抢出去看绚丽多彩的烟花,我们不禁要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父母、孩子脸上挂着微笑,欢快、喜悦、祥和。当我们独自在外,特别是传统节日听到爆竹声,你是否有这种感受,我要回家!这种强烈的欲望。节日的爆竹声是游子思乡的声音,是母亲对孩子的呼唤!

大疫不过三年,新冠疫情终于结束了。民间普遍流传一种说法,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消杀病菌,因为烟花爆竹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当烟花爆竹在空中炸开时,硝石和硫磺能消杀病毒,木炭能吸附脏物(现代我们在新房、新家具中放一些木炭包,用来吸附甲醛)。当然这些流传没有得到科学验证,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大疫之年,人们都燃放烟花爆竹,祈求安康,驱除瘟疫,这种传统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三年来人们面对新冠疫情,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发泄”,正好马上面临2023年春节,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传统的节日来发泄三年的压力,也想通过这种方式驱赶心理的魔障,祈求来年幸福安康,祈求来年财源滚滚,正是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对放开烟花爆竹声音越来越多。

最后,外来文化的渗入使我们对待我们传统节日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如每年的2月14日情人节,对于年轻情侣来说好不热闹,玫瑰花、巧克力,还有奢侈的情人礼物,然而他们却忘了我们的传统“情人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牛郎与织女鹊桥相见。

还有刚过去的圣诞节,我们过圣诞节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重视,商家也趁机大卖圣诞礼物,一个包装的圣诞苹果在圣诞节期间翻了好几倍,在圣诞节的狂欢夜,酒吧、歌吧等,年轻人狂欢,完全被西方文化所熏化。

我们是否要好好想一想,学习外来文化,我们要学其精华,去之糟粕,西方一些国家为了分裂我们,通过软化的方式,特别是文化思想来同化我们。前苏联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分裂苏联,通过文化渗入方式达到他们的目的。

文化的渗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持久性,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洗脑。西方一些国家正是利用文化渗透来同化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本身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承,他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精神所在,怎么才能让我们慢慢的、不知不觉中淡化或弱化一个国家的传统和习惯,他们通过强化西方节日,淡化国家传统节日的氛围,慢慢的渗入,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式。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意识到文化渗入危害性,我们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将西方的一些文化从我们的教育课本中剔除,增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必须要传承下来。近段时间,各地针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出台了禁止令,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大部分评论希望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应当在一定时间限制性的放开。

传统打铁花

前几天东营和滨州两地相继出台了燃放烟花爆竹的限燃令,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点赞。这两地政府将“禁燃”调整为“限燃”,虽然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当地政府在烟花治理中合理地尊重民俗、民情,合法地兼顾安全与环境保护。相关规定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划分限定,在“双节”期间放开烟花燃放的管制,满足市民对节日氛围的期待,同时也将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以及安全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这是种“柔性”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我们要根据事物的两面性看待问题,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看看是利大还是弊大,各地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在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下,制定相应的政策,不搞“一刀切”式的政策。其实东营和滨州两地的做法值得学习,通过“柔性”政策,正确引导人们对待燃放烟花爆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