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水彩

时间:2023-05-02 06:2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824 评论:0

1838年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在他的《天国花园》中这样写道:“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文中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世纪,欧洲人把大报恩寺琉璃塔称为中国瓷塔(The porcelain tower of NanKing),被世界视为“中国符号”

(提示:全文共2745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琉璃塔通体用琉璃烧制,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这里可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大报恩寺琉璃塔效果图 图源/网络)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

古都南京秦淮河畔长千里的大报恩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院

大报恩寺前身是东吴时期建造的建初寺。公元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修建建初寺并在寺内建造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古寺在之后的千余年间历经沧桑,多有兴废。

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被烧毁的天禧寺上大规模重建,赐名“大报恩寺”。据记载明成祖朱棣当年修建大报恩寺时,对外宣称的是报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抚育之恩。

但民间流传却又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据说,明成祖朱棣修建大报恩寺是报其生母碽妃的恩情。碽妃来自高丽,入宫不久便身怀朱棣,朱棣是早产儿,当时明代宫中法律规定,妃嫔没有足月生产会被处死。朱棣的生母就这样被处死了。生母去世后,朱棣被马皇后收养,并抚养成人。至于朱棣的“报恩”究竟是报谁的恩,至今是一道谜案。

成为帝王后的朱棣没有忘记生母的生育之恩,特地为她修建了皇宫寺庙和琉璃塔,破格地按照皇家宫殿的“大内式”来建造。对此工程,朱棣精心策划,成竹在胸,他明确要求,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度越前代”。

琉璃塔前后历时17年,耗费了几百万两白银建成。这样一座高达78米,相当于现在的20几层的高楼的佛塔,除主体为砖砌,以及塔顶的“管心木”外,其余构建皆为琉璃。

(塔上的琉璃构建 图源/网络)

据记载,大报恩寺不仅是烧香敬佛之地,还是百姓休闲活动的场所,摆摊设点,杂耍卖艺,十分热闹。

在吴敬梓所著的小说《儒林外史》里,南京大报恩寺是文人必去之处,这里离城很近,交通方便,环境幽静。很多文人往往选择这里作为写作、休息及会友的场所。

大报恩寺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400年后,19世纪中叶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

天下第一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总设计师是明成祖朱棣,他霸气的告诉世人天下第一帝国拥有天下第一塔。而琉璃塔的匠人们也用“三绝”坐实了天下第一塔的名声,第一绝高耸云日,第二绝通体琉璃,第三绝佛灯永明。这三绝将琉璃塔推向了中国古代宝塔艺术的最高峰。

(大报恩寺琉璃塔画稿 图源/华夏珍宝博物馆)

九层宝塔共有六十四套拱门,每套拱门烧造了两套备件,总共一百九十二套华丽的琉璃拱门。

这样的拱门就是在塔的中间,每一层上面都有八个这样的拱门,琉璃是一种用高低温釉两次烧造成的一种陶器。经历战争动乱,直到今天只剩下一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图源/网络)

根据梁思成的考证,用琉璃砖做塔的面砖,始于宋代,比如河南开封的“铁塔”,就是通体敷以琉璃砖,因为其色如铁而得此俗名。但是,像大报恩寺琉璃塔这样通体砌着五彩斑斓的琉璃砖,则是绝无仅有的。

(做塔的琉璃砖 图源/网络)

为什么琉璃塔有如此高水平的琉璃建材?这和明初琉璃制品精湛绝伦的烧造工艺是分不开的。明初南京城可是拥有着规模庞大的琉璃烧造业,而且工艺水平非常高。

(琉璃塔构建 图源/网络)

外国人眼中的神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盛誉,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在欧洲被大肆宣扬。这座足可以代表中国的瓷塔,在欧洲家喻户晓,以至于从没来过中国的安徒生,将其写进了童话《天国花园》之中。

(大报恩寺琉璃塔 图源/网络)

葡萄牙的传教士曾德昭在《南方九省中的南京》中写道:“(南京)还有一座结构精美的七层塔(作者注:应为九层),布满偶像,好像是用瓷制成的,这座建筑物可列入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来到南京,随团的画师尼霍夫绘制了多幅琉璃塔的写生作品,后来以铜版画的形式在欧洲出版,迅速掀起了“南京瓷塔热”。

尼霍夫在书中传播了一个神话,即宝塔是用陶瓷建成的。在当时,包括尼霍夫在内的大部分欧洲人还分不清楚琉璃和瓷的区别,所以一直到很多年后,欧洲人都将大报恩塔称为“中国瓷塔”。

(1656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游经南京时所绘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图源/网络)

1842年,随英国舰队来到南京的奥特隆尼记录下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细节:“眼前精美绝伦的景象远远超出了我最生动、最精妙的想象。瓷塔共有九层,每层比例分布都十分精巧得当,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白瓷,尽管只有外壳和墙的衬里是瓷的,但宝塔的主要结构还是白瓷……宝塔每层都开有四扇门,相隔分布在八面形的塔身上……门框是琉璃砖结构的,琉璃砖根据其呈现的图案不同……”

(英国按照琉璃塔仿制的邱园宝塔 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在 19 世纪的欧洲,作为东方标志性建筑的“中国瓷塔”,是何等的深入人心。这座引起全世界轰动、瑰丽无比的琉璃塔,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

琉璃塔今生

2015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园,琉璃古塔重回大众视野。

(大报恩寺琉璃塔夜景 图源/网络)

在古塔消失100多年之后,为保护千年地宫,大报恩塔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土方,地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钵型”新地宫。

(大报恩寺琉璃塔外观 图源/网络)

据工作人员介绍,新的塔“不是复建而是再造。”塔基上方再造轻质九层塔规模、形制、长细比与古塔近似,古塔用琉璃,新塔用艺术玻璃工艺通过手工雕刻、上釉、烧制和合片,呈现琉光塔影,在结构上内核由两个正方形旋转交错构成莲花瓣状,通过逐层收分,塔顶重构。

(大报恩寺琉璃塔夜景 图源/网络)

从琉璃塔到玻璃塔,大报恩塔似乎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变与不变,这座塔却始终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深深地植入西方人的“东方印象”里。

参考资料:部分内容来自《文明的邂逅:瓷路》

—END—

— 今日博物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