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是宰相还是丞相

时间:2023-05-02 07: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32 评论:0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今年12月18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年-1086年)诞辰1000周年。江西抚州、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和王安石有深厚渊源的城市,已经或即将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伟大人物。

回顾王安石的一生,他的人生起点、终点均与江苏,特别是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江苏写的一系列精彩诗作,不但载入了中国文学史,也成为江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安石

明月何时照我还——南京,他的“第二故乡”

“王安石17岁时就跟随着父亲,来到北宋时被称为‘江宁府’的南京。”南京文史作家严中告诉记者,王安石父亲王益于景祐四年(1037)来江宁做官,王安石随父一同前来,并定居于此。两年后,王益在江宁府去世,并没有葬回故乡。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将军山发现了王安石家族墓,找到了王益和王安石长兄王安仁的墓。

在江宁府居住五年之后,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在鄞州、舒州、常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出任度支判官,上《言事书》,主张改革政治,受到宋仁宗重视。此后的宦海沉浮中,他两度拜相,又两度罢相。他反对固循守旧,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方田均税、保甲、保马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

王安石故居遗址所在地

王安石的政治舞台在北宋都城汴梁(开封)铺开,但地处江南的南京,对王安石的影响却贯穿了他的一生。严中介绍,王安石曾三次出任江宁府,也就是南京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这座城市,王安石留下了很多轶事,流传至今。

庆历初年,尚未出仕的王安石在南京结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著名文学家曾巩。二人一见如故,曾巩评价王安石“文甚古,行称其文”。他还亲自渡江到滁州,向另一位文豪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欧阳修读过王安石文章后也赞叹“文字可惊,世所无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演绎了一段文坛佳话。

熙宁八年(1075),时任江宁知府的王安石认为,玄武湖占地多达二百余亩,“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应“泄湖为田”,将玄武湖改为耕地。这个主张在第二年得到宋仁宗批准。玄武湖变身为农田,消失了将近300年,到元末才逐渐恢复。

熙宁十年(1077),王安石辞掉江宁知府职务,从此在江宁钟山脚下居住养病。王安石在城东一个名叫“白塘”的地方购地建宅,此地距江宁城的东门(白下门)和钟山都是七里地,王安石将宅邸取名为“半山园”。

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苏东坡

在半山园,王安石校阅著作《三经新义》,撰写《字说》24卷,阐述“新学”思想。元丰七年(1084),被贬官的苏东坡途经江宁,特地到半山园拜访王安石。这两位著名文学家虽对变法政见不同,但私交却相当不错。苏东坡在南京逗留了一个多月,频频与王安石谈诗论文。在《次荆公韵四绝》中,他难掩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甚至还动了在钟山买田居住,和王安石一起养老的念头。

元祐元年(1086),退居江宁十年的王安石去世,享年66岁。在死之前,他将半山园捐出,宋神宗赐额“报宁禅寺”,后世又称“半山寺”。王安石葬于何处,千年以来存在多种说法。根据史料推断,王安石很可能先葬于半山园,后迁葬今江宁区麒麟门一带。

终日看山不厌山——隐居半山园,他最爱钟山

作为王安石的“第二故乡”,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培养了王安石博大的家国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南京秀美的自然风光陶冶了王安石的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

据统计,王安石写于南京的诗词就有300首之多。他尤爱钟山,常常“说走就走”,骑着驴到钟山各处游逛、会友,沉醉、流连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之间。

在钟山定林寺,他拥有一座专门读书的昭文斋。著名书法家米芾、人物画家李公麟就是在这里拜访王安石,李公麟还为王安石画了一幅形神兼备的画像,悬挂在昭文斋中。他那首著名的《游钟山》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这座名山的喜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钟山风光 视觉中国 供图

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汪东明说:“王安石是与钟山有关的历史文化名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与钟山之间建立起了割舍不断的生活联系与情感契合。”

《钟山即事》是王安石钟山诗篇中知名度颇高的一首:“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春色,美不胜收,野趣盎然。全诗围绕一个“静”字,表达诗人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一鸟不鸣山更幽”句脱自南朝王籍“鸟鸣山更幽”,有论者认为王安石此句系败笔,但也有学者认为王安石此句另有所指:自己隐居钟山之下,听不到朝中反对变法的声音,没人打扰,反而更加清静。

《书湖阴先生壁 其一》:“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隐居半山园时的一位邻居杨德逢。王安石有关杨德逢的诗多达十余首,这一首最为有名。全诗描写湖阴先生清幽静谧的庭院,远处的两山是指钟山的两座山峰,它们似乎也喜爱这整洁的庭院,要将满山的翠绿山色送到湖阴先生家中来。

《定林所居》《北山》《半山春晚即事》《江亭晚眺》《登宝公塔》《秣陵道中》《游光宅寺》……王安石写于南京的佳作俯拾皆是,生动描绘了北宋时期南京城的美丽风光,饱蘸了王安石对这座城市的一往情深。

钟山风光 视觉中国 供图

在《谢公墩》中,这位一向严肃的名相难得展现自己幽默的一面:“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半山园有一土丘,是六朝谢玄所居之地,王安石误以为是六朝胜迹——《世说新语》提到的谢安和王羲之同游的谢公墩。加之谢安的字也是“安石”,王安石以为自己买下了谢安石的“谢公墩”,得意洋洋写下这首诗,添了一段“争墩”的趣话。

南京文化史上的另一位“安石”——谢安谢安石

除了诗,王安石在南京填的词也有传世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阕写金陵之景色,下阙抒怀古之情,赞美金陵风物,喟叹历史兴亡,寄托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桂枝香·金陵怀古》被认为是金陵怀古诗词中的佳作,周汝昌点评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万里昆仑谁凿破——江苏大地,留下他的足迹

南京是王安石渊源最为深厚的江苏城市,但在江苏其他名城,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作。

《狼山观海》是王安石登临南通狼山,眺望浩瀚大海时写下的佳作:“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北宋时,长江口还在今南通市区一带,站在狼山之上,只见浩瀚长江奔流入海,波浪滔天,惊涛拍岸,海阔天空。来自江西的王安石,可能从未见过如此壮阔的画面,站在狼山之巅眺望大海,眼界才因此打开,心胸也随之涤荡,他遥想,可能是有人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大水冲决而出,才形成眼前这壮阔的场景吧!

南通狼山,王安石曾在狼山上观海。 视觉中国 供图

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亦敌亦友的苏东坡一样,都非常敬重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王安石早年间曾经在扬州担任淮南路签书判官,欧阳修则担任过扬州刺史,在大明寺内修建著名的平山堂。后来,在一次路过扬州时,王安石登临蜀岗,游览平山堂,怀念六一居士欧阳公,写下《平山堂》一诗:“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前辈欧阳修的儒雅与风流跃然纸上。

今日的瓜洲古渡。

当然,王安石写于扬州的诗作,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那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大约写于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从江宁(南京)前往汴梁(开封)的途中。位于长江边的瓜洲渡口是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在这里,王安石心情复杂,眺望对岸的京口(镇江)和“只隔数重山”的钟山,他写下这首传诵至今的佳作。从诗中,人们读懂了他重返政治舞台的激动,感受到他对第二故乡南京的眷念。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更成为千百年来描写江南春色的神来之笔。

作为长期生活在江苏的文化名人,王安石的作品已成为江苏文脉的一部分,王安石的身影也将出现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所编纂的《江苏文库》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文库·研究编》的组成部分,“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中将会收入“王安石传”,目前正由东南大学魏福明副教授撰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 王慧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