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火锅唱着歌 出了城吃着火锅唱着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葛优、刘嘉玲、冯小刚,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
2007年《让子弹飞》上映,三藏也是头一回看到有人吃这么大的火锅。
小寒那天,三藏提醒大家去吃羊肉吃火锅,不知道你们去了没有。
三藏可是周末在家里煮了火锅,除了羊肉,还放了放了豆芽、香菇、干豆腐、鱼丸、生菜、粉条。还买了一袋海底捞麻辣底料(此处不是广告),弄了一小碗芝麻酱,美美的吃了一顿。
提起火锅,可是大有来历的,古时候叫做“古董羹”,意思是食物在锅里面煮的时候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不知道是谁给起的名,还弄个拟声学起名法。
听说在三国时期就有火锅了,看来真是历史悠久。
据《魏书》记载,曹丕时期就经常吃火锅,那时候煮菜品的东西叫“斗”。
三藏忍不住幻想了一下,曹丕、司马懿、曹真、陈群在自家厅下一人一桌,一人一“斗”,统统跪坐桌后,互相吆喝:
“仲达,这个豆皮不错,你尝尝。”
“陈群,你的宽粉好了吗,给朕来一碗。”
“子丹!酒呢???”
曹真恨恨的瞪着司马懿,心想“敢吃我曹家的火锅,早晚弄死你!” 。
这一人一锅,挺类似现在流行的排排坐小火锅嘛。但这只是三藏的猜想,因为司马懿也不可能站起来去曹丕的锅里夹宽粉——虽然那个时代应该没有宽粉。
三藏见识少,不过还是记得曾经吃过“九宫格”、“鸳鸯锅”、“潮汕火锅”、“串串锅”等不同的口味和方式的火锅。
说起火锅的形式到是有个真事可以说说,据史料记载,曹丕经常吃一种食物叫“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这和现在的“鸳鸯锅”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到了《天龙八部》的年代,汴梁街边的酒馆已经有火锅可以吃了,再到《还珠格格》时代火锅就已经成为宫廷冬天常备的美食了。
提到火锅,作为伪文艺青年的三藏就要显摆一下关于火锅的知识点了(敲黑板!!!)。
宋代词人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当快到地方时,天空下起鹅毛大雪,突然,一只野兔飞跑过来摔倒在他面前,林洪一把抓住,拿到止止师跟前说:“我们BBQ吧!”。
止止师说:“贫道五行忌烧烤!”,“我一般是在桌上放个小火炉,架个汤锅,把兔子切成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蘸料,等汤开了夹著着片在汤中涮着吃。”
林洪说:“开整!”
酒足饭饱的林洪还吟诗一首:“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并为这种吃法起了个名叫“拨霞供” 。说白了就是兔肉火锅,后来便成了河南名菜。
显摆完知识点,三藏想说句题外话。
最近有朋友问三藏你文章中这些素材你是怎么积累的啊?
在这里我要感谢已经过世的爷爷,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爷爷用每月微不足道的薪水买回来的《民间故事》和《故事会》(此处应有泪水和掌声,谢谢。)
突然回忆起《知音》、《读者》、《故事会》,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停,跑题了。
三藏是北方人,所以你看,我吃火锅只放了上面那几样东西,很简单。
但是,三藏也很喜欢麻辣鲜香的重庆老火锅和汤汁鲜美的潮汕牛肉丸火锅。说着,说着,口水又不争气的流出来了。
那么,这个周末,你确定不去吃火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