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唐 李商隐

时间:2023-05-02 13:3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202 评论:0

范仲淹《御街行》

思忆心中恋之女子,竟是如此哀艳的事。

是夜,八月十五中秋夜。伊人不在,他独自一人行走在荒凉月下。周身静寂似井,哀沉凄绝。纷纷枯叶和着落花铺满香阶,甚至连叶落的细微声响都可清晰入耳。"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这夜, 也真是静得令人心碎。

蓦地想起"夜来香"。大约也是要在这清冽的夜月映衬下,浓香似涟漪,方才一圈一圈漾开,穿堂入巷,漫入女子闺室,漫入他的心中。

他是真的在怀念她。一如当年的初相见,人海里认定了彼此。只是彼时,谁也不知,有朝一日,他们会天涯两相隔,千里共婵娟。"真珠帘卷玉楼空",她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

"天淡银河垂地",又有一种不可细说的风情。视线尽头是天地交接的一线关联,好似银河垂地,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荡与旷远。在浩瀚夜幕之上,年年中秋都是月华如练,此时却是无人相伴,孤自仰望。

他心中郁结难抒,于是想借酒消愁。可是不曾料,酒未入口,却已泪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男人如若成情痴,定是痴情过女子。

"残灯明灭枕头,谙尽孤眠滋味。"灯已烧残,火光明灭之间,也只能欹枕而卧,独自尝尽孤眠的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一句真真写得让人落泪。若不是读到这一阙词,大约也不会知道范仲淹竟是如此情深之人。

中秋夜里寄相思,是民间常情。但最孤绝的,大约还是嫦娥奔月后,与夫君后羿天地两相隔的那一种无望。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版本众多,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撰写的《淮南子》。

《淮南子·览冥训》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东汉高诱批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 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据《淮南子》所写,羿从西王母处求来不死仙丹,想研究这不死之药是如何制成。却被姮娥偷取,服药之后,姮娥便升天奔月,成为月精。羿也因此无法得知不死之药是怎样制成的。

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在其一篇天文代表作《灵宪》当中也说到了"嫦娥奔月"一事。但张衡写道:"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说嫦娥奔月之后便成了蟾蜍,而非月精。此又为一说。

时光辗转,"嫦娥奔月"的传说被后人赋予了愈来愈丰富的内容, 比如玉兔、吴刚、广寒宫,渐渐形成了今日民间流传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是由此传说而来。

嫦娥独居广寒宫,夫妻二人天地相隔,犹似牛郎织女,难得一见。后来,嫦娥探知可使二人相聚的方式,即每逢八月十五,后羿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连续呼唤嫦娥之名。如此,夜里三更时分,嫦娥便可下凡与后羿团圆。

中秋、月饼、团圆、嫦娥奔月,都是美到令人讶异的词语。国人素来充满智慧,即便再寻常的事物,经千世流传,也会被赋予美不可言的蕴含。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里的每一道食物、每一个物件、每一种图腾,皆是如此。

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有爱,即可慰相思,范仲淹亦是懂得。迷人的,是春花秋月又顺风顺水的生生世世吗?不对。令人心生敬意的,是历尽劫难后千疮百孔亦至死不渝的贞烈和勇猛。爱,只有在刀山火海之上,才能令人得到之后心如磐石, 无所转移。

所有轻易得到的,总难以被珍惜。

-

图/《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插图

文:王臣


延伸阅读:

读古典之诗,品中国节日,立体展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

中国文化遗产推广读物,一本中国节日的美学读本。

解读中国节日的精神内核,呈现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了解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