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

时间:2023-05-02 13:4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330 评论: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出现过自恋的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度自恋,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自恋这个概念是怎么出现的?这还要从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说起。

有一个年轻人那耳喀索斯,他出生时父母曾为他进行过占卜,占卜师说,要想保住这孩子的性命,就永远不要让他看到自己的容貌。

为了孩子,那耳喀索斯的父母销毁了家里所有的镜子,就连反光的东西家里都没有。

那耳喀索斯就这样长大了,他生得非常俊美,可是他对自己的美貌一无所知。很多少女对他表白,但是他拒绝了。直到有一天,被他拒绝的少女向上天诅咒,希望那耳喀索斯永远得不到他爱慕的人。复仇女神答应了这位少女的请求。

有一天,那耳喀索斯来到水边,他看到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却不知道那就是自己。他为自己的美貌倾倒,日日夜夜守在水边。

但是他永远也摸不到那个他爱慕的“人”,所以他日渐消瘦,直到死亡。

这就是自恋这个概念的由来。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恋指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过度崇拜,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病人甚至还有可能患上严重的人格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有心理学家甚至认为,自恋型人格比PUA更加隐秘,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型人格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个体0到3岁的时候。

到3岁的儿童往往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如果父母没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或是直接忽略儿童时,儿童就无法学会和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反而会把关注点转向自己。

那么,自恋型人格都有哪些表现呢?他们为什么总是无法和他人亲近?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高傲自大

自恋型人格的人清一色都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他们往往高傲自大,认为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超越他人。

他们从不承认他人比自己优秀,也总是见不得他人比自己过得好。为什么自恋型人格的人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自恋型人格源于儿童在0到3岁时被父母忽略的经历,这导致他们只能把目光转向自己。

换句话说,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眼中往往只有自己。他们习惯了不被关注,但是又极其渴望关注。

由于他们在童年时期没能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他们通常不知道正常的交往是怎样的。同时,也由于童年被父母忽略,他们没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他们才更渴望他人的赞赏。

《变态心理学》中提到,自恋型人格的人虽然渴望他人的赞赏,却不会因为希望被赞赏而选择主动去讨好他人。

因为自恋型人格的人通常比较冷漠,如果没有获得赞赏,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向他人解释自己的优秀。

而且,由于高傲自大,自恋型人格的人往往不会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对于自身的缺点,他们总是会刻意忽视。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名为“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就是说,自恋型人格为了逃避痛苦和现实,就下意识地忽略自身的缺点。

易怒

自恋型人格的人还会很容易发脾气,他们的自尊心太强,可是又太过敏感和脆弱。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自恋型人格的人会忽视自身的缺点。因此,当有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们就会暴跳如雷。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世界里只有自己,那么当他被其他人否定时,这就意味着他的整个世界都被否定了。也就是说,他的世界会濒临崩溃,被他人否定会给他们带来常人难以想象的恐惧感。

所以,很多自恋型人格的人都是难以相处的,人们不知道自己说的哪些话又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

当自恋型人格的人受到批评时,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敌意,有的还会产生报复心理。

热衷于比较和竞争

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不仅会通过夸大自己的能力来显现出自己的优越感,同时他们也会通过和他人进行比较来展示自己的优秀。他们热衷于竞争,他们喜欢在打败别人时自己心里产生的那种成就感和优越感。

因此,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往往属于比较优秀的那一类人。正因为他们害怕被他人指责,也正因为他们恐惧输给他人,所以他们才会拼命地努力,以此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秀。

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那些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通常还热衷于与众不同。他们在和他人相处时会刻意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甚至还会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而故意去做和别人不一样的选择。

缺乏同理心

心理学家认为,那些自恋型人格的人往往都缺乏同理心。他们只关注自己,从不关注他人。

即使他们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那也是因为他人可以为自己带来利益,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总是忽冷忽热。

当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热情。当他们不再需要别人时,又会回归到冷漠的状态。他们对他人明显缺乏同理心,从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不仅如此,他们还渴望控制他人。他们自大地希望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对身边的人颐指气使。他们更关注他人可以为自己提供的价值,而不是关注那个人本身。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无法对他人的心情感同身受,更加无法和周围的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