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宫博物馆 南越王宫博物馆观后感

时间:2023-05-02 14:4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04 评论:0

4月18日上午,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和南越王博物院联合策划主办的“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成果展”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特别展出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的文物及辅助展品85件(套),历史跨度达2000余年。

南越国宫署遗址自下而上,层层叠压有秦、西汉、东汉、晋南朝、隋、唐、五代十国南汉、北宋、南宋、元、明、清至民国等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和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繁荣的重要历史见证,本次“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成果展”为首次外展。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广东和和贵州就有了非常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次我们带来了85件(套)出土文物和辅助展品,为的就是要加强两地的文旅、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了让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强表示。

展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第二单元介绍了秦汉南越国、五代十国南汉国,以及其他时代,南越国的宫殿和宫苑遗迹,确证了南越宫署遗址在南越国和南汉国的核心地位;第三单元着重介绍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海上丝绸之路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意义。整个展览以丰富的图片及文物阐释了秦汉时期南越国的建筑庭院的构造、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宫殿屋瓦工艺及布局、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出口等海外贸易,揭示了广州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盛各阶段的重要作用。展出时间将持续到2023年6月18日。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丽亚介绍:“市民可以关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使用微信公众号预约功能,在星期二到星期天可以进馆参观,并且可以提前拨打讲解预约电话-85831710,提前预约讲解服务。”

拓展链接: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由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组成,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 南越藏珍 ”“ 岭南两千年中心地 ”“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等常设展览。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公众了解广州,感受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南越国(前203—前111年)

印文面残长2.2 宽2.3 厚1.1

封泥是古代用来缄封书简、财货等重要物品的信验物,其表面钤有印章,以防物品被私拆。中府是掌管天子或诸侯钱财宝货的机构,啬夫是指主管财货的官吏。

1997年南越国宫苑回廊建筑基址出土。

西汉三足陶盒

西汉(前202-8年)

口径11.8厘米,腹径14.5厘米,高5.5厘米。

1997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鎏金铜佛坐像

唐代(618~907年)

通高27厘米。

释迦牟尼像,神态静穆端祥。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许多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得到发展,这件佛像的出土反映了当时广州佛教的繁盛。

2008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汉青釉连筒兽面纹瓦当

五代十国南汉国(917—971年)

残长36.7 当径12

瓦当圆面模印兽面衔环纹,外饰一周联珠纹和弦纹。

2007年南汉二号宫殿基址出土。

陶龙首形垂兽

五代十国南汉国(917~971年)

长44.5厘米,宽20.5厘米,高26厘米。

《南汉书》有关于南汉宫殿“以金为仰阳,银为地面”的记载,在遗址考古发现有多种古建筑构件,如琉璃板瓦、瓦当、垂兽等。垂兽一般固定在垂脊末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

2009年南汉国二号宫殿基址出土。

湖田窑青白瓷碗

宋(960~1279年)

口径16.7厘米,足径5厘米,高7.6厘米。

景德镇湖田窑是五代至明代后期著名窑场,宋代以烧造青白瓷而名闻天下,元代生产了卵白釉、青花瓷等,明代后期走向衰落,其产品远销海内外。

2003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元代“何圣”铭款银锭

元(1271-1368年) 长3.9 最宽2.8 高2.1

元政权建立之初推行纸币,实行以银为本位币制,每二贯纸钞准白银一两,每五十两银为一锭。后因国用不足,纸币被日渐滥发,钞价大跌,最终变成废纸。“何圣”为人名,从形制和轻重判断,该银锭应为私铸钱。金、银等贵金属一直是对外贸易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盛行。

青花山水纹盘

清(1644~1911年)

口长31.8厘米,口宽24.7厘米,高3.6厘米。

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大量中国生产的陶瓷器经广州等港口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2003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记者:杨大海 许林敏

编辑:吴 芸

责编:刘 娅

审核:曾 昕

终审:谢 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