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免费观看电视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5年的七大期间,彭总因为百团大战“刚愎自用”,做了深刻检讨。
由于朱老总在1940年5月26日已经回到了延安,所以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实际上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前线总指挥彭总牵头,参谋长左权、刘、邓、聂等人共同策划的。
七大期间,办公室主任师哲,经常接触到主席。
在往返于杨家岭会场和住处枣园之间的路上,主席问到王明的检讨怎么样,师哲认为“不深刻”,主席认同师哲的说法。当师哲问起彭总的检讨如何,主席却认为“很勉强”,让师哲替彭总鸣不平。
向来赤胆忠心、横刀跃马的彭总,检讨的缘由是百团大战“刚愎自用”。那么,百团大战究竟该不该打,应该怎么打?百团大战的意义和负面影响在哪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师哲
一、百团大战为什么必须要打?
1、从小处看,华北根据地陷入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3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了一种新战法:通过铁路、公路、碉堡立体封锁,来限制和消灭敌后根据地,129师师长刘伯承比喻为“囚笼政策”,对根据地形成了巨大威胁。
2、从大处看,重庆蒋氏有投降日军的倾向。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从南京汪伪身上看到“拉”比“打”好使。
1940年7月,德军“闪电战”欧洲大陆接连沦陷,英伦三岛为全力对付德军,和日军签下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重庆蒋氏也有投降之意法,敲定了8月和板垣征四郎在长沙进行首脑级会谈。
3、放眼亚太,华北敌后吸引日军的作用无可替代。
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尚未参战,南洋和澳洲面临着巨大威胁。
在当时,德国徐娟欧洲大陆;在亚洲,如果一旦失去中国(特别是华北敌后)这个最大缓冲带,南洋各国包括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半岛、澳洲等国家、地区,会提前进入“共荣圈”时间。
狮脑山战斗中的机枪阵地
二、百团大战应该怎么打?
1、什么时间打,选择的时机对不对?
1940年5、6月份,刘邓的129师进行了几次破袭战。
参谋长左权到129师调研时候,和刘邓以及聂荣臻等人的“诸葛亮会”碰撞出了火化,那就是把129师的破袭战做到极致,对整个正太路进行空前的大破袭,斩断“囚笼”的支柱和链条。
破袭战预备时间1940年7月23日,发起时间8月20日,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
2、怎么打,选择的战略和战术有没有问题?
既然是破袭战,那就表明是一场不以歼敌数量为主要指标。
正太路破袭战针对的是铁路交通,目标就是所有铁路设施一个不留: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甚至不留一根道钉。 但是进入二、三阶段,八路军头脑发热的攻坚战偏离了目标。
3、打到什么程度,百团大战的规模合不合适?
按照“诸葛亮会”的沟通,正太路破袭战主要129师和晋察冀参加。
参战兵力是22个团,但是,战事一开参战部队热情很高,连120师也加入进来,参谋统计才发现有105个团参战,大大超出了预计兵力,战斗规模的滚雪球式发展有些让人始料未及。
破袭碉堡
三、百团大战的正面意义有哪些?
1、彻底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激战3个半月以后,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投诚47人,伪军反正1845人,歼敌超过5万人。
经此一战,日军多田骏的“囚笼政策”陷入瘫痪,晋冀鲁豫、晋察冀全面打通。
2、打消了重庆当局步南京汪伪后尘的企图。
由于百团大战带来的威慑力,日军在1941年春从武汉、宁沪杭抽调11军、13军各一个师团进入华北。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重庆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中,拒绝继续举行中日首脑级会谈。
3、大大缓解了盟军的战场压力。
百团大战,不但让华中和东南日军抽调援兵,也放缓了南进太平洋的步伐。
从这层意义上看,没有百团大战的威慑力,日军南下会更加肆无忌惮。
百团大战发起前,延安的回复尚未到达。但是百团大战的胜利消息,还是让远在延安的主席非常振奋,还特地给八路军副总司令彭总发电祝贺,并询问“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彭总在关家垴战斗前线
四、百团大战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好部队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百团大战战果巨大,但是第二、三阶段的过激行为和阵地战、攻坚战,还是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八路军老部队的无谓伤亡过多,对日军、顽军和重庆暴露出了真实力量。
1、阵地战和大兵团作战给八路军造成巨大消耗。
洛川会议,制定了我军的作战方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但是,百团大战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针对特定的日伪军,发动特别破袭战和局部攻坚战。由于情况太过复杂,第二、三阶段的硬打硬拼和强行攻坚脱离了八路军的实际,造成巨大伤亡。
2、华北日军对八路军再认识,加速了1942年大扫荡。
被日军称为“穿心战”百团大战,真的从心底打疼了日军。
所以,20万八路军的雷霆一击让日军惊呼需要对华北八路军进行“再认识”,一面调兵遣将进行“清剿”,另一方面岗村宁茨上任以后,也在处心积虑准备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
3、重庆当局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共高潮。
对百团大战最为震惊的,无疑还是重庆的蒋氏。
八路军3个师4.5万人,仅仅3年就壮大了近10倍,这是老蒋无论如何不敢相信的。此后很快就有了回应,一是停发了八路军每个师每个月6万法币的军饷,二是发动了针对新四军的“皖南事变”。
1941年,进入了反共高潮,刘伯承称为“前门打虎,后门拒狼”。
129师李达、邓政委、刘师长、蔡树藩
五、百团大战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一些观点认为,129师刘伯承七大报告,客观上引发了百团大战争议。
实际上,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因为战后总结和反思,是我军的好习惯。
1942年,日军在五一前后对冀南、冀中的突袭扫荡,对129师和八路军总部的针对性“刺杀”行动,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损失。1943年1月开始,各地都在反思百团大战的负面问题。
1、关于战略战术上的争议。
从“正太路破袭战”到“百团大战”,战略战术都有变化。
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七大关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报告中,对百团大战的打法提出了异议,战略上偏离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一原则,战术上阵地战和攻坚战是以己之短打人之长。
刘伯承、聂荣臻等人认为: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法出现了一些偏差。
2、关于暴露实力的争议。
1943年1月,没有参加整风的邓公,在会上提出了百团大战中,晋冀鲁豫区军事力量过于突出暴露,不仅自己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也让敌人对我们更加注意,产生了不利影响。
聂荣臻也在回忆提到:主席批评暴露了实力,引起日军集中力量搞我们。
3、是不是“刚愎自用”的争议。
百团大战最大的争议还不在战役本身,而是有没有审批?
自古以来,军队中“程序合法”是最重要的原则。七大和14年后的庐山会议,彭总被人批判最激烈的地方就在于此:百团大战这么大的战役,参战部队20多万,事先彭总居然没有请示延安。
在战争年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和“先斩后奏”的情况也是有的。
但是事前、事中和时候的报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彭总的战役预备命令,是以“朱、彭、左”的名义发布的,也是向延安做了汇报的,只是“正太路破袭战”打响前可能没有接到回复而已。
彭总、主席在延安
在当时,有回复、没有回复都属正常,因为彭总预备的是一场“正太路”破袭战,没有脱离游击战原则。当然,即便根据地军民积极参战形成105个团的大战,从主席的反应来看也是认可的。
到了整风时期和七大期间的“总结和反思”,深挖问题也是必须的。
所以从主席角度,作为办公室主任的师哲是体会不到的,而彭总和主席的沟通比较少,所以主席从工作角度批评彭总的检讨“很勉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个矛盾,后来有没有解决呢?
感到窝火的彭总主动到主席窑洞长谈,还叫了周副主席当中间人。
主席和彭总“约法三章”: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不准记仇,不得影响工作。然后主席向彭总道歉:造成这样后果责任在自己,事先没通气,事后没做解释。
彭总听罢,非常感动:同志间的了解信任胜过最高奖赏,有主席这番话,就是现在叫我去死也死而无憾,我以前对你有误会、有埋怨情绪,还请你原谅。这一番误会,顿时消弭于无形。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