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职责 幼儿园教研组长职责与任务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核心,其工作动机与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学校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可现实的状况往往是,教研组长在绝大多数学校非行政职务,一些教研组长害怕激发矛盾,逐渐将自己修炼成“好好先生”,只充当“上传下达”的“传话筒”,导致传达变味、执行变通、甚至欺上瞒下的状况时有发生。
好教研组长长什么模样?笔者认为,他应该热爱教研,主动作为、积极思考,做教研的“点子王”;他应该热爱学习,统筹全组,激励引领,做教研的“风向标”;他应该热爱教师,搭建平台,积极宣传,做教研的“吹鼓手”。
01成为“点子王”,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教研工作要常中有新,常中出彩,离不开教研组长一个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点子。当足够多的点子连成“线”,串成“网”,形成系统,其创造的价值将会难以估量。因此,好教研组长应该是教研“点子王”——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用思想者的慧心时时思考教研,不断修炼点石成金的本领。
如何成为这样的“点子王”?寻找标杆非常关键,河南省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就是这样一位课改“点子王”,他在对于前期大破大立、浩浩荡荡的课改进行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创教学改革”的理念,从备课、作业设计、培优补差等一些老生常谈的常态化工作入手,聚焦真问题,寻求真点子,终成独具一格的教研智慧。在这里以培优补差为例,分享一下他的观点和做法。
当前的培优补差,多是由教师在课前饭后、学生放学后、甚至牺牲星期天进行,这不仅大大加重了教师负担,还因学生主观上不太乐意,补差不在状态,故效果也不太明显。王红顺认为,培优补差主战场应在课堂,在课堂上落实培优补差,形成独到的“点子”。
例如,在英语、语文早读课上,优等生不陪读,完成规定任务后可以养成并启动个人早读目标;把学困生单独集中在教室后面,让班级设立的领读员帮助学困生先会读(不会认的字和不会读的单词句型),然后再回到座位上去背诵、去记忆。例如,在自习课上,“1+1X3自习法”,让前10名特优生自主“拔高”,中间10名优等生为后30名普通生讲题,让差生学会,中等生也更清晰明白,这样,在一节自习课上,制定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再如,在作业布置上,提出按照“学困生与优等生做题的数量时间应大致相当”的原则,优等生可不同类型各做一道,重题型;学困生基础重点同类型做多道,重掌握。
其实,想要成为“点子王”并不难,需要教研组长变被动接受工作为主动思考工作,用教学实绩和创新精神锻造学术魅力,用人格魅力融洽组内关系,浓郁教研氛围,用舍我其谁的锐气锤炼自己的思考力、学习力、创新力和行动力,带领组内成员个个创先争优,在合作竞争中人人出彩。
比如:云阳县南溪中学为锻造高绩效教研组,近年来非常重视教研组长的放权、分权问题,激活了教研组长的管理智慧,许多教研组长成为创意无限的“点子王”和“细节控”。思政教研组长聚焦“议题式教学法”,开展了课例探析、还原研究、教学再创等一系列研究;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开展了现场解题说题活动,检验并提升教师专业基本功;物理教研组长开展了“一题多解”活动,即选用典型高考真题,由教师搭建思维阶梯、举一反三变式等进行多角度解读,拓展学科思维。
02成为“风向标”,一只聪明的懒蚂蚁
教研组长是教育系统最小的“官”,没有“实权”,难以从行政上约束教师,更难从经济上激励教师。
基于这样的角色认知,笔者认为,教研组长不妨换个视角看问题,做一只“聪明的懒蚂蚁”,不给答案给方向,不给批评给激励,不给资金给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练就压箱底的绝活,成为引领前沿教研的“风向标”。
教研组长要成为教研“风向标”,自己必须“研”在前面,针对新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设计、双减等热门领域开展深度教研,关注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短板。同时,带领每个教师明晰研究方向,全身心卷入研究过程,尽享研究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方面,云阳县石小燕中学思政名师工作室有许多探索之举。主持人石小燕是一所农村高完中的教科室主任,自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多维审视“教研组长”这个全新的角色。石小燕认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实就是一个“大教研组长”,用大平台凝聚大智慧,用大项目撬动每个成员的专业大发展。于是,在县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石小燕带领15名学员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共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该工作室成员中,有一部分是学校推荐,但也不乏“慕名而来”的个人成长起点较高的“追随者”。这些成员对于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短板有清晰的认知,对于自己未来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作为领头羊的“大教研组长”,石小燕非常用心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精细了解每一位成员想要什么;第二件事,为每一位成员寻求适当的发展路径,满足其专业需要。
朱丹老师和刁显利老师是两位优秀成员,目前已是县级骨干教师,加入工作室无任何功利性目的,纯粹只为更进一步提升自己。朱丹老师是研究生学历,在专业知识解读、高考方向把握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但参加各级赛课却总是“千年老二”,她的未来发展动机在于教学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刁显利老师则恰好相反,应对不同公开课游刃有余,但在研究和写作上存在明显短板,加入工作室是为了凝练教学智慧,成为“研究型”教师。
于是,工作室成立之初,石小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每一位成员的现状与动机,然后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成长目标,第一年强优势,第二、三年补薄弱。目前,15名工作室成员,个个是组长,人人有任务,天天有成长。
03成为“吹鼓手”,一位优秀的宣传员
好教研组长要苦练“吹功”,当好宣传员,成为优秀的“吹鼓手”。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
每个教师都是一座潜能无限的富矿。好教研组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潜能和特长,搭建多层次的展示平台,让每个成员“走出去”上公开课、作报告,甚至著书立说,成为教坛明星。同时,巧妙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组员的教研风采,让每个成员都能成为最美最好的自己。
比如,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培养名师、宣传教师上特别“给力”。
开展“四级晒课”,展示教学风采。行政管理人员率先上引路课,引领全体教师贯彻学校教学常规、课改教改、校本教研要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围绕常态课堂的“四高”要求(参与指数高、兴趣指数高、思维指数高、目标达成度高)作深度探索;新教师上研讨课,推动新问题研究与验证的同时引领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上展示课,传承教学智慧,凝练教学风格,防止职业倦怠。通过这种方式,将全体教师“逼”上讲台,尽情在课堂展示专业风采。
借助各级平台,力争人人成“名”。借助县域内每年开展的新教师培训、新课标学科培训、新高考全员培训、山东威海名师赴云阳县送教活动等契机,让一大批青年教师登台露脸,一展“芳华”。比如,在2021年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中,该校将教龄不到一年的青年思政教师叶丽“逼”上讲台,与重庆主城名校的大师同台上课,在同课异构中展现学校“双主互动”课堂范式的风采。
利用集团优势,推动个个成“家”。中山外国语是一所隶属于上海新纪元集团的的民办学校,集团范围广,学校多。集团内部经常性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这就倒逼学科教师将自己的教研成果理论化、系统化,成果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一线老师就是通过这些平台的历练,成为集团内外、县域内外的教研专家、教学能手、市县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甚至正高级教师。
总之,一位好教研组长就是一个品牌教研组,一个品牌教研组可以带动一批品牌教师,一批品牌教师可以培养一批品牌学生,一批品牌学生可以成就一批品牌学校。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研组长要顺势而为,主动有为,在平凡教坛夯实底气、展现锐气、营造风气、成就大气,以自身的气质和品位,引领一线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点子王、风向标和吹鼓手,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学术领袖和精神标杆。
作者:陈绍清,男,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原业务副所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