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为什么很少提女婿
1998年,钱钟书过完生日后不久,就一病不起了,杨绛像是有了预知一样,她不执着于治疗结果,只是守在钱钟书身边,用家乡话呢喃着什么。
对于一个88岁的老人来说,高热不退这么久,他已经十分虚弱,医对杨绛说,可以准备后事了。
意外的却是,钱钟书在与他的挚爱杨绛分离时,两人都没有众人意料的那样悲怆,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的特殊约定。
于是杨绛在钱钟书临终前,给他额头留下一个吻,钱钟书最后告诉杨绛:“好好活。”
在钱钟书生前,给过发妻一句嘱咐:“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保留骨灰。”
所以这场葬礼,杨绛办得很简单,悲伤隐藏在空气中的丝丝缕缕,没有痛哭,没有哀嚎,众人安安静静地和钱先生道了别。
至此,杨先生关门避客,对外说专心创作,实则有没有彻夜流泪,这谁也不知道,关心者有很多,其中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常来敲响杨先生的家门。
杨先生没有婉拒这位朋友的来访,大大方方地请他进来做客。杨绛此时面上不显悲色,只眼底淡淡有些沧桑。
杨绛老年照片
杨绛与丈夫曾约定,他们之间没有生离,只有死别。这样真挚的誓言,成真的一日居然让人痛彻心扉。
来访者对杨绛的悲伤感同身受,丧偶的痛,他也是深有体会的,但他近日常来拜访,不止吊唁安慰,更是想要叙旧。
谈话像往常一样恰到好处地结束,来访者熟稔地走下杨绛家的楼梯,只是这次杨绛没说再见,只面带微笑,用类似晚明文体般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
“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话说得很轻,但来访者却听后有些愣怔,他明白杨绛的弦外之音,感叹杨绛果然聪慧的同时,又不经记忆回灌,想起了初识时,杨绛同他说话的活泼语气。
杨绛老年照片
这来访者,就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一位生于城县,却热爱土地和基层群众的学者。
他与杨绛一样,是江苏人,费孝通生于苏州吴县,杨绛生于无锡。杨绛中学时读的是女校,他们本不该成为同学,但费孝通母亲的小小举动,改变了命运轨迹。
振华的中学不收男生,但费孝通的母亲怕他性子软,在普通学校里挨欺负,就托了朋友,让他破格升入女校。
谁知费孝通在女校里更可怜了,他是唯一的男生,所以备受瞩目,但他天生胆小内敛,连游戏也不会做,渐渐成为“圈外人”,沉默起来。
而杨绛当时也是“受排挤”的,她听不惯女生们扎堆聊八卦,也不想做游戏,就“盯”上了躲在角落的费孝通。
费孝通照片
“你看这是谁?是谁?是谁?”小杨绛叽叽喳喳地围着费孝通打趣,地上用树枝画得丑像很是传神。
费孝通既不生气,也不回答,就在那看着杨绛把自己逗得前仰后合,也跟着呵呵地憨笑,却不知自己已经春心懵懂,陷入初恋。
他觉得,杨绛和自己是一路的,都不愿意迎合无聊的把戏,而是专心做学问,就常拿文章和杨绛一起同看。
十二岁的年纪说情窦初开仿佛过早,但人总是会仰慕或欣赏,面对小杨绛红扑扑的少女的笑脸,那样鲜活的生命力不同于任何其他女同学,她的超然,让费孝通倾心难忘。
费孝通中年照片
在费孝通偷偷暗恋时,杨绛还是没开窍的样子,她因为数学题做不出,被点名上去“挂黑板”,就把气撒在帮她答题的费孝通身上。
费孝通得了老师的赞赏,还来不及开心,杨绛的“敌意”也随之而来,她狠狠地瞪了费孝通一眼,气鼓鼓地不理他。
杨绛老年照片
其实不是杨绛不解风情,而是她在遇到钱钟书之前,确实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她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
只有在她遇见钱钟书时,才真正动心,只一面就懂得了什么是爱,而对于以外的人,即使有无数接触机会,也不会产生爱意。
之后,学校组织学生跳舞,杨绛因为身材娇小站在最后一排,费孝通因为害羞,也躲在后面,就让两人组成一队。
费孝通不好意思和杨绛挽着胳膊一起跳,就扭捏拖延,杨绛问他为什么,他只说:女生。
杨绛是个急性子,看不得他这样磨蹭,就呵斥说:“我们全都是女生,你来干什么?”
杨绛从来都不是磨磨唧唧的性子,也绝对看不惯这样的人,她对费孝通只能有儿时玩伴的情谊,却不会是同路人。
她能让费孝通觉得自在,觉得交到了知心的朋友,只是因为杨绛家庭给予她的自信从容。
《我们仨》书封面
杨绛的父亲对杨绛宠溺至极,杨绛是第四个女儿,杨父却没有重男轻女,反而对她悉心教导,宠爱有加。
在他眼里的女儿简直是完美的。杨绛身材娇小,他也要用猫咪类比:“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将杨绛的缺点变成优点。
杨父本身就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允许孩子们反抗强权,去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这让杨绛从小主意就很正,从不会因为外人而委屈了自己。
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杨绛对待费孝通的热情也好,愚钝也罢,都能游刃有余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以此给费孝通良好的交流体验。
但这样的向下兼容,在费孝通看来就是天作之合,他对杨绛一面规避,一面靠近,愈是无法规避,就愈是渴望靠近。
但是他太过胆怯,只敢在杨绛身边耍点小心思,他和杨绛分别几年后,一同升上了东吴大学,他就当起隐形的“护花使者”。
费孝通照片
17岁的杨绛太过耀眼,费孝通不敢追求,就宣告出去:“我跟杨季康(杨绛)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在东吴大学时,确实少有人敢送情书,但这不是因为费孝通的气势,而是杨绛本人的“厉害”。
有一年,一个学生趁着喝醉的酒胆,给杨绛递了一封情书,而杨绛不同于一般羞涩的女孩子,面色如常地质问起来:
“你喝醉了?信还给你,省得你明天后悔。”
眼神犀利如同教导主任,让人不敢造次,将男同学的热情浇灭了大半,只有费孝通凭着玩伴和同学的身份常和杨绛交流。
这让费孝通产生误会,在心里将杨绛当作他的女友,即使他从未表白,两人也从未有过暧昧,只是凭着书才略能交谈罢了。
因为杨绛对读书可谓是到了痴迷的地步,她父亲曾问,如果让她一星期不读书怎么样,她只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恰巧的是,钱钟书本名钱仰先,正是因为爱读书,才将名字改作“钟书”,所以两人的相遇,正是在清华的古月堂。
杨绛和钱钟书合照
当时清华的学生最尚西式,一众西装革履中,钱钟书一袭长衫布鞋,蔚然深秀,一下子就抓住了杨绛的目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杨绛虽然算不得大美女,但她一定是最有学问的那批女学生,钱钟书也深受其气质的吸引。
杨绛的父亲爱女如痴,对于小小年纪的女儿“早恋”肯定是不认同的,他起初非常不看好钱钟书,连同杨绛的闺蜜也说钱钟书脾气大,不好相处。
在重重压力下,钱钟书很坚定,他不畏惧让老丈人“检验”,直接两人进屋“密谈”,杨父出来后只丢下一句话:“他人是高明的。”
这样的勇气和才气,费孝通是绝对没有的,他在那个年纪时,还是个极其羞涩胆怯的小男生呢。
在他想仅凭基本哲学和相对论与杨绛“谈情说爱”的时候,钱钟书已经见过杨绛家长,谈婚论嫁了。
杨绛和钱钟书合照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学文学的人,他们要的是知音,虽然在没遇见彼此之前心如止水,和寂寞和平共处,但两人相撞的眼神敲破了它。
这与费孝通的单相思不同,他们是一拍即合,无所谓背景和一切身外物的阻隔,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
杨绛后来说:“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而更加能被称为神迹的是,钱钟书和杨绛的性格、习惯、家庭都出奇的合适。
杨绛照片
钱钟书也是江苏无锡人,他和杨绛一样爱好文学,所以在他在信里写下:“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时,杨绛已然确定,此生就是他。
这一切在一厢情愿的费孝通眼里,当然无法接受,所以他还是以男友的姿态和杨绛交往。
杨绛老年照片
杨绛看出他的意思,就写信和他说:“我有男朋友了。”费孝通知道后,直接跑来和杨绛大吵。
在杨绛来清华借读时,早一步转入燕京大学的费孝通,就一连三次来火车站接她,每次杨绛来到火车站,就能看见一个人影在人群里东张西望地找。
费孝通已经默认杨绛是他的女友,为了能够天天和杨绛见面,费孝通还考取了清华的研究生。
这样的误解一直存在着,甚至费孝通曾对侄子自述道:“…写编后记的时候,可以把杨季康(杨绛)是我的女朋友和我推荐钱钟书替我去搞毛选英文翻译这两件事写进去。”
但事实是,杨绛从不是他的女朋友,费老的痴心不改反倒是给杨先生带来很多误会,所以杨绛迫于压力,还澄清过:
“我从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四年间,没见过他一面半面。我已从一个小鬼长成大人,他认识我什么呀!”
费孝通老年照片
费孝通一直认为,自己痴心“守”在杨绛身边,是她认识时间最长,最亲密的朋友,自己才是最有资格成为她男朋友的人!
但这样的说法很快就被杨绛击破,变成费孝通的诡辩,对于爱情,从来没有先来后到,只是完全跟着心走的结果。
费孝通再次开口,没有初见时的气势汹汹,只是眼神期冀地问了一句:“我们能做朋友吗?”
杨绛知道,如果此时说能做朋友,费孝通怕是要继续陷入幻想,到是自己在吊着人,但如果直接说朋友没得做,又程度太重。
“我们俩做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也不是你女朋友。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孝通老年照片
杨绛的教养极好,但不吝决绝的语气,将话堵得死死的,打破了费孝通一切歪理和梦境,又留有彼此体面的余地,这样“只是朋友”的尺度,杨绛把握地很好。
之后费孝通每有创作,总是会寄给杨绛“指正”,杨绛以朋友的身份大方接受,并且会认认真真地对待。
钱钟书自然也很了解他们的这段“过往”,不是冤家不聚头,钱钟书和费孝通还有过一段交集。
1979年4月,钱钟书和费孝通同为中国社会学家访美,被分配到了一间套房之中,路上两个从未交手的“情敌”,倒是在专业上相谈甚欢。
钱钟书赴美后皮鞋凑巧坏了,费孝通因为经常活动海外,手上有现成的外币,就帮了钱钟书这个忙。
后来同住时发现钱钟书从不往家寄信,费孝通反而着急,怕钱钟书是没有邮票,急忙送了钱钟书邮票。
费孝通老年照片
帮助这个“情敌”,让费孝通很自在,被压了一头这么许多年,费孝通在钱钟书“求助”时,找回一些自信。
原来,当时杨绛和清华第一才子恋爱的消息人尽皆知,费孝通深感挫败,在听到杨绛拒绝和钱钟书结婚而去了苏州任教时,又觉得自己还有机会,便愈发向上。
他本就很有天赋,心里憋着一股子劲,进步就更快,但他还未能和钱钟书同台竞技时,杨绛和钱钟书订婚的消息就再次引起学界的沸腾。
这让费孝通在1950年做师范报告时,检讨自己“向上爬”的思想最初是“因为他的女朋友看不起他。”
费孝通此时还沉浸在杨绛是前任的美梦之中,他固执地认为杨绛没有选择自己,只是因为钱钟书是更厉害的第一才子。
杨绛和钱钟书合照
所以费孝通能有后来的成就,或许还有钱钟书“鼓舞”的功劳,钱钟书不经意间成为费孝通的动力。
但费孝通不知道的是,杨绛和钱钟书有自己夫妻间的小约定,钱钟书不寄信是因为他每天写日记,等着和杨绛见了面再交谈,更加事无巨细。
而费孝通却误认为钱钟书忽略杨绛,忙不迭地拿出邮票,催促钱钟书寄信,生怕委屈了杨绛。
这点心思自然被钱钟书看出来,他细想觉得好笑,就用了《围城》中的典故打趣费孝通:“我们真是‘同情人’。”
有费孝通这么一个痴的“同情人”,钱老说不吃醋是假的,即使两方各自有了家庭,他与杨绛十分幸福美满,他也忍不住要揶揄费孝通。
当他被采访时,还将当年费孝通追求杨绛的陈年旧事提出来,和记者解说这微妙的三人关系。
这样的妙事,与其说是两个老头的执念,不如说是两个文人的打趣,他们都在经历良多后释然。
杨绛和钱钟书全家福
就如杨绛所说过的:“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从此山水一程,永不相逢......”
费孝通初恋破碎,一年后和妻子王同惠相恋结婚。他与王同惠是极其合适的两个人,都热爱着同样的事业,他的恩师吴文藻也很看好这段婚姻。
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是哪个先来,新婚刚过,身为社会调查新人的夫妻俩前往山西瑶山,遭遇不测。
费孝通不慎掉入捕兽陷阱,王同惠心急如焚,参与搜救时,坠崖身亡,当时两人仅仅成婚108天。
费孝通结婚照
所以在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担心杨绛经历同自己一样的悲痛,时常去探望。
在两个垂垂老矣的人之间,我们很难想象会有爱情,但事实恰是,杨绛和钱钟书之间可以有,和费孝通之间不会有。
人必生活着,爱情才有所附丽。这是杨绛没有选择随钱钟书而去的原因,只要两人之间还能有一人活着,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消亡。
这样的道理,费孝通到了老年才参透,他在钱钟书去世后多次拜访杨绛,锲而不舍,但当杨绛对他说完“不要迎难而上”后,他转过身就再没来过。
杨绛和钱钟书照片
费孝通在文章里写道:“这一生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很多,过去的没有走,现在的又来了。这件事没有如我所愿,想想为什么,也很有意思。”
人生总是有缺憾的,费孝通对杨绛的初恋情怀终于放下,虽然爱慕已经成为习惯,不能奢求一位老者去改变,但最后的绅士风度足以给故事结尾。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世间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不能耽于恋爱,却一生需要稳定关系的滋养,对于钱、杨先生的完美婚姻来说,费老不过是个小小插曲。而对于费老而言,这份从波澜到从容的心情,贯穿了他的一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