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 古代地图全图高清版大图

时间:2023-05-03 12: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060 评论:0

清朝的“柳条边”封禁持续了将近200年,在此期间关内居民严禁进入东北,但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清廷终于认识到这是一个致命的战略失误,于是一系列解禁措施相继出炉。

图-1820年的东北

几乎在同一时期,日本火急火燎地向北海道和千岛群岛加速开发和移民,中国和日本的动作相似,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敌人从北方来。不同之处中国是守故土,日本是控制原住民进行开拓。这段历史时期交织着中国、日本与俄国三方之间的争锋,远道而来的俄国与清朝、日本这个三角互相都是敌人。

图-现在的东北

清朝入关之后,龙兴之地的东北便被保护起来,为防备关内百姓进入东北,从康熙七年开始,清廷便不再允许从关内向关外移民,后期更是严禁擅入,史称“柳条边”。在东北封禁的两百年间,无数的土地、矿藏和其他资源处在与中原隔绝的状态,东北的人口更是少得可怜。清朝原以为这样可以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万一哪天在关内待不下去,还可以全身而退返回东北,却不想防住了关内百姓,却被俄国抄了老家。

图-闯关东

俄国控制远东之后,继续分三个方向向外扩张,向南不断蚕食外东北,向东跨过白令海峡经营阿拉斯加,向东南则沿堪察加半岛争夺千岛群岛。单就十九世纪的国力而言,中国和日本对俄国无疑处于弱势,面对俄人的步步紧逼,清朝和日本都有对策。1689年,清朝与俄罗斯曾签订过一份《尼布楚条约》,双方约定外兴安岭以南归中国所有,但到清朝晚期该条约已基本形同虚设。

由于“柳条边”禁令,广袤的东北大地根本无法形成能够与俄军抗衡的人口规模,有些地方是无人区。俄国自北向南不断的蚕食,终于让清朝开始重新考虑东北的战略定位,这才为“柳条边”解禁提供了条件。禁令解除之后,大量人口涌入东北,至1910年东北总人口已飙升至1800万,但此时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的外东北早已落入沙俄之手,这样的耻辱也成为中华永久的痛。

无独有偶,俄国征服堪察加半岛之后开始向千岛群岛进发,千岛群岛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宛如一座座桥墩直抵北海道。按照俄国人的设想,北海道甚至本州北部都将并入沙俄版图,但日本人显然不认同这样的结局。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尚处于德川幕府时期,幕府本质上是军政府,统治中心在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幕府之下是大大小小二百多个藩,它们是遍布日本的地方政权,也可以理解为诸侯。不过这一时期的北海道及更北一点的千岛群岛并不在幕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居住在这里的是阿伊努人,又称虾夷人。

幕府将军的正式名称是“征夷大将军”,这里的“夷”正是指虾夷。与鲸吞外东北的进程如出一辙,俄国自北向南逐岛蚕食千岛群岛,而当地少量的虾夷人根本无法抵挡俄军的进攻。当时北海道称为“虾夷地”,千岛群岛称为“东虾夷地”,在日本一方名义上归属“松前藩”,也就是日本的一个地方势力,但实际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长期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而俄国的咄咄逼人,让日本感受到了与清朝同样的危机,于是开发和移民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

俄国人自北向南,日本人自南向北,双方最终在千岛群岛南部发生碰撞,接下来就是历经几十年的反复拉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苏联占据千岛群岛,尽管日本一再强调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为本国固有领土,但实际控制权至今在俄罗斯手中。

千岛群岛与外东北有什么不同呢,外东北是清朝固有领土,是沙俄通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取得。千岛群岛则是虾夷等土著的地盘,是沙俄(包括苏联、俄罗斯)与日本两大列强争夺之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