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教育思想宝库的钥匙就是他在《育人三部曲》中的一句话:“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也是贯穿整部书的灵魂。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丨李镇西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将其父亲三部独立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合编而成。
与作者其他同样有影响的著作(比如《给教师的建议》等)相比,《育人三部曲》所展示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更系统——这个说法还不准确,因为该书展示的不只是思想,更有实践。
打开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对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所受教育的深邃思考与生动实践。
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厚重的书。
我曾经说过,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教育思想宝库的钥匙就是他在《育人三部曲》中的一句话:“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也是贯穿整部书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概括教育的实质:“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并发展人所有的全部本性。”
也就是说,教育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真正的“人”的诞生,即“公民的诞生”。而这里的“帮助”首先意味着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与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解释他所说的“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思想,就抓住了《育人三部曲》的精髓,也就读懂了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观点都是从他的“人学”思想中派生出来的,他的全部实践都是他的“人学”大树上结出的硕果。
因为教育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师生关系要充满人情味,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他认为,师生之间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授受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总是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愁,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对于教育者是创造性劳动中的一种极大享受……缺少了这种欢乐就难以想象能有完满的教育。”
我想问现在的每一名中国教师,是不是都有这样“不可多得的欢乐”和“完满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所谓“真正的人”,最重要的是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人格美。
这种人格美,首先包括对他人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是,让我们培养的人懂得最大的快乐——出于对人的关怀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当然,也包括爱国心教育、同情心教育以及爱情教育等。
刚工作时,正是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启发,我所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一个共同的班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儿童的特点,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施教,要满足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要让教育充满诗意与童话色彩。
所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教师经常以大自然为课堂,苏霍姆林斯基也常常带着孩子来到森林、原野、河边,去迎接刚刚升起的太阳,去感受迎面扑来的第一缕晨风,去聆听来自树梢的悦耳的鸟鸣,去观察草尖儿上闪烁着阳光的露珠……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呼吁教育者:“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
我千百次地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因为教育是“人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智力教育有两个大纲”。
人的大脑绝不是一个空荡荡的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原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教育者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更在于拓展孩子的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强健他们的大脑。
因此,对孩子的智力教育,除了必修课的第一个大纲还必须有“第二大纲,即非必修知识的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解释道:“掌握第二大纲,其实质就是少年在智力上的自我肯定,是集体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是精神财富的经常交流。掌握第二大纲的重要途径就是独立阅读。”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篇幅阐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他是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他说:“我尽量使每个少年都有一本他心爱的书,他阅读并反复阅读这本书,他思考这本书不是因为必须记住读过的内容以便对教师复述,而是因为他为自己的命运而激动。我坚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
《育人三部曲》中的“人学”思想显然远不止体现在上述方面,该书不是纯理论的“学术著作”,它更像一部散文风格的教育手记。
我相信,年轻教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不是被“启发”,而是被感动。
《育人三部曲》写于半个世纪以前,但我每次翻开都有一种穿越感,因为总是读到今天中国的教育。
或者说,苏霍姆林斯基的超前思考与实践为今天中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颇具操作性的范例。
这就是今天我们读《育人三部曲》的意义所在。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序言中,作者这样深情而自信地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
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的情感基石。而“爱孩子”,是每一位教师阅读这本书必须拥有的前提。
●如果阅读完,请读者思考:
1. 在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是如何通过课程体现出来的?
2. 苏霍姆林斯基的哪些教育主张,可以用于指导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 李镇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编辑 | 刘赏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作业越多越好?报班越多越能提分?不!
为什么要珍惜你的“熊孩子”?
请侧身,给教育让一下路
教育,是一言一行的纠正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